
第54章 钓鱼的日常
朱小槌在钓鱼的时候闲的无聊,就想听听音乐,看看视频。不过随着自己存储的电力越来越少。手机必须经常保持在超级省电模式,无线耳机虽然还有电,但是没有了蓝牙无线耳机也用处不大。
现在除非必要,朱小槌都很少开机,更别提听音乐,看视频这样奢侈的事情了。
没有音乐听,钓鱼又是一个无聊的事情,嘴里总想叼点东西。
巨牛湖周边别的不多,就是芦苇很多。
好像古代就有很多乐器是用芦苇的做的。朱小槌也想给自己做个。
说做就做,朱小槌把鱼竿让“肉条”看着,自己拿上瑞士军刀就去芦苇丛里面找合适的芦苇。
芦苇很密,走进去后很容易迷失方向。
迷路朱小槌倒是不怕,不过芦苇丛底下往往有很多杂草,一层一层,导致也不知道这草底下是水还是土。
朱小槌一般都是先用脚慢慢的踩踩,踩结实了才继续走,不过也怕一不小心踩滑弄个满身泥。现在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了,朱小槌可不想这个时候落水给冻感冒了。
芦苇在夏天长得特别茂密,朱小槌先挑了一个结实的,用瑞士军刀小心翼翼砍下来做笛子或者箫??好像竹子和箫是自己现在最容易制作的乐器了。
朱小槌找了半天,找到了一根宽度和长度都合适的芦苇,然后小心翼翼的用瑞士军刀砍下来。
不过刚砍下来的芦苇还太嫩,实在是无法作为笛子来吹奏,朱小槌决定先找两个芦苇叶折个哨子来吹。
芦苇叶很好找,朱小槌找了两片比较粗壮的小心翼翼的折下来,直觉告诉朱小槌,这两片芦苇虽然折下来就能吹了,不过为了保持芦苇的韧性,最好还是晒晒,去掉水分后,在试。
既然来了也不能白来,朱小槌又在芦苇丛里掏了一些鸟蛋,然后还捞了一些菱角,晚上一起煮了吃。
从芦苇丛出来后,朱小槌又钓了一会鱼,可能是天太热,鱼不怎么吃饵。
重复放了好几次饵,发现鱼都不吃,朱小槌安耐不住,又拿上弹弓去跟“肉条”打起了水鸭。
上次打到的野猪的一个獠牙,已经被朱小槌磨了一个小缺口好挂在弹弓上。然后弹弓就可以把獠牙当弹子打出去,獠牙的杀伤力比普通弹子强了不少。而且獠牙的火系属性还会加深獠牙的穿透力。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万一獠牙打飞了,蹦到什么犄角旮旯就很麻烦了。朱小槌还想找个细线拴着,这样保险点,不过由于库洛部族环境艰苦,只有缝帐篷的粗线,所以这个计划就先放弃了。
没特殊情况这个獠牙弹子朱小槌也舍不得用,跟瑞士军刀串在一起当普通工具用好了。
打水鸭的收成不错,朱小槌抓住机会埋伏了一波吃饱了再湖边休息的水鸭,虽然中间打飞了几发,但是好在弹弓上弹快,朱小槌弹子打多了也熟练了不少。
最终“肉条”叼回来2只被打伤的野鸭,朱小槌把野鸭扣好,挂在身上,就准备回家啦。
晚上吃老鸭汤。
对了,还有刚刚砍的芦苇和芦苇叶,芦苇叶水分比较足,朱小槌特意找了一个太阳比较好的地方,晒了一下午,已经晒的脆脆的了。
朱小槌收拾了一下渔具,把掏鸟蛋和菱角收好,准备回家。
回家的路上看到夕阳西下,朱小槌不禁感慨。
异世界还是有异世界的好处的,好歹太阳下山就可以回家了,自己在地球的时候最早回家也要到晚上10点,还经常半夜回家的情况。
自己就这样当个钓鱼佬就不错。
在异世界习惯了,朱小槌发现自己的这副草原狼兽人身体实在是不错,恢复快,体力好,最重要的是,走路也快。可能是自己身体里面基因逐渐复苏的原因,又或者自己天天锻炼的原因。朱小槌发现以前觉得很远的一段部落到巨牛湖的路程,现在差不多半小时就走完了。
很快朱小槌就带着一天的收获和“肉条”回到了部落。
朱小槌到的时候部落的一些猎手还没回来,玛沃斯今天跟另外一个猎手合作,抓到了一头大岩羊,现在正在开心的剥皮洗肉,晚上有烤羊肉吃啦。
说实话,到了库洛部落后,食物挺单调的。
早上就是牛奶燕麦,每天晚上就是拷羊肉拷猪肉。。
烤肉的话,部落的铁锅就空出来了,朱小槌正好可以用来煮野鸭汤,鲜美的野鸭汤,配上菱角,然后再掰一块拷的跟木棍一样的面包,蘸一蘸,金黄的鸭汤,坚硬的面包,想着就爽。
以前老家有道菜叫草炉饼配老鸭汤,饼是用芦苇杆烤熟的,会带着淡淡芦苇的味道。饼的火候要控制的十分好,又不能烤焦,又不能太嫩。这些都是烤炉师傅的手艺,好的拷饼师傅可以把饼烤出“金顶、铜底、玉镶边”的效果。哎,自己很没有拷饼工具,只能用牛头人自己做的黑面包来代替了。
然后就是鸭汤,鸭汤的鸭一定要是老鸭,这样会有厚厚的鸭油。朱小槌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两只活蹦乱跳的鸭子,额,就将就着做吧。
鸭汤也是有讲究的,鸭汤的时机也要把握的特别好,煮太久就烂了,煮时间太短,而且,鸭汤的佐料也要恰到好处,金黄色的鸭油吃起来会很腻,放一点香葱和芹菜,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朱小槌这边没有,不过好在有今天捞的菱角,洗了洗一起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点鸟蛋,库洛部族没有炒锅,所以朱小槌还是用上次的做法,粗盐拷蛋。鸟蛋洗好跟粗盐一起放进罐子,然后埋到篝火旁边,轻车熟路。
因为部落的大篝火被拷岩羊征用了,朱小槌只好在旁边的小篝火做自己的烤鸭汤。把野鸭洗好,拔毛后,朱小槌把野鸭跟清水去皮的菱角一起放在铁锅煮了起来。
这个异世界别的都好,就是香料太少。没有葱姜蒜,没有八角五香。除了粗盐就是花椒。朱小槌觉的自己要找机会要去山里看看,能不能找点野生葱或者蒜拿到附近种种。
很快岩羊就烤好了,大家边吃岩羊边喝牛奶,有说有笑,有人讲自己听到的传说,有人讲自己听到的消息。每天晚上的篝火烤肉是部落一天中最重要的交际时段。
朱小槌也跟大家一样吃着烤肉,喝着牛奶。然后看烤鸭汤,好了,朱小槌把烤鸭汤分给大家,并教大家趁热有面包蘸着吃。
大家按照朱小槌的方法,试了一下,各个都赞口不绝。连大祭司都说,有了朱小槌之后,部落尝到了很多以前没吃过的新玩意。搞得朱小槌都有点不好意思。
很快,大家饭饱奶足,各个都回到帐篷里面休息了。朱小槌叫上肚皮吃的圆滚滚的“肉条”准备回帐篷休息。
在回去前,朱小槌想到自己还有芦苇没有晒干,于是又趁着篝火的余温,把芦苇杆和芦苇叶翻着面拷了一下。
看时候也不早了,朱小槌回到了自己的帐篷,打开了电脑。
其实一般来说能不开电脑就不开电脑的,毕竟现在电力还不多。但是朱小槌想到自己以前有保存过一些乐器制作的视频,于是想开电脑确认一下。
很快朱小槌就在移动硬盘里面翻到了自己的收藏的一段视频。
《中华传统乐器制作》
《葫芦丝制作》
《琵琶的制作工艺》
《四川竹琴》
《羌笛与口弦》
《唢呐的制作与使用》
《腰鼓的制作技术》
额。。。腰鼓,葫芦丝,竹琴,羌笛这些跟自己好像没啥关系。。
唢呐跟口弦嘛,朱小槌想了想,虽然口弦好像也不错,但是一想到自己以前的世界,唢呐就是一个超级无敌的存在,那就是你了
唢呐!
朱小槌简单看了一下视频,发现唢呐的制作步骤其实挺简单的,如果只是想吹起来的话。
唢呐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哨子,芯子,气盘,唢呐杆和唢呐碗组成。
唢呐的哨片和芯子是用芦苇做成的,自己手上正好有现成的芦苇,制作不难,气盘唢呐杆跟唢呐碗是木制的。朱小槌现在手上没有工具,倒是暂时没办法,不过现在朱小槌有的就是时间,到时候自己做几个木工工具,做这几个唢呐部件也不会很难。
朱小槌把手机插上usb线连上电脑,然后把《唢呐的制作与使用》拷贝到手机里面,因为笔记本耗电较快,拷贝到手机上,可以看一会然后迅速息屏,然后做一会再看,这样比较省电。
好吧,那就先从做唢呐的哨子和芯子开始吧!
====================================
从那以后,库洛部族的人们就经常在夜里听到奇怪的声音。。刺耳,突兀,像恶魔巫师的尖叫,又像是骷髅弓手的哀嚎。
大家不知道是什么邪恶的东西在作祟,无论大家怎样检查部落周围,一道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这个声音总是准时出现。那段时间,部落的人都没睡好觉!!
最后大家实在就受不了了,就自发开始寻找这个声音的源头。当大家发现是朱小槌在偷偷溜到帐篷外测试一个奇怪的乐器的时候。。。
已经好久没睡好觉的人群沸腾了!!
连一向和善的大祭司哈维老爷子气红了脸。在大家友善的建议(拳头)下。
朱小槌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朱小槌发誓再也不在部落周围使用这个奇怪的乐器之后,人们才慢慢散去。
“太恐怖了,这简直是来自地狱的乐器”,已经两个大大黑眼圈的玛沃斯评价。。
不过朱小槌倒不以为然,虽然不让在部落吹了,朱小槌就跑到巨牛湖吹。很快,朱小槌发现,自己不仅打不到野鸭了,甚至连鱼都钓不到了。
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