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以5G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周期已经到来。
有时候我们很难看清那些可能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又很容易高估某些并没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是否有重大影响”可以从两个尺度进行观察,一个是时间的尺度,一个是空间的尺度。
时间的尺度会告诉我们发生的事件是否能够沉淀下来形成我们维持人类存续所需要的优势基因,空间的尺度则表明这样的事件是否具有全球跨文化的共通性,能够跨越文化、国界、种族而被广泛地采纳。
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训练的直觉告诉我:5G的诞生和普及,意味着一个可以被列为有重大影响的新一轮技术周期已经启动。上一轮技术周期以计算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为代表,推动了全球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为全球几十亿人消除了数字鸿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公平发展。
5G诞生之前,很多新的信息技术已经做了多年储备,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都在很多行业获得发展和应用,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技术始终难以跨越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门槛,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技术都处于技术孤岛的状态,“孤岛”是指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人们跨层级、跨组织、跨地域、跨时间的无所不在的服务需求。
记得我刚刚进入移动通信行业,听到的第一个词就是“三随”:随时、随地、随身。这是描述通信行业所追求的通信普遍服务目标。从本质上看,云计算、人工智能都属于“计算”的范畴,物联网属于“连接”的范畴。作为一种能力,在5G之前,“计算”能力无法真正地实现在时间、空间、人、机器(Things)之间的分配,去满足“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计算+连接的需求。我们越来越需要实时性,比如,实时的视频分析帮我们提高工厂的产品质量,实时的数据分析帮我们提前预测和决策。这种实时性基于两个前提:一是我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数据,尤其是实时动态的数据,帮我们尽可能地建立有关所要关注对象的画像;二是我们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帮助我们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并给我们提供正确的建议。
在5G之前,这两个前提是两条不可能相遇的平行线。比如,功耗决定我们无法对移动状态的设备进行持续的数据采集。我们无法掌握这些设备或物品的位置、状态、轨迹,无法与它们保持不间断的连接。同样受限于功耗,在某些场景下,无法为某些终端或者服务提供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
5G则是原生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技术。比如,5G可以提供每平方公里百万的连接,夸张点形容就是:如果我们愿意,每粒沙子、每只蚂蚁都可以上网。5G还特别设计了移动边缘计算技术(MEC),用在为某些场景提供随时可获得的计算能力。在我看来,原本以技术孤岛存在的技术,在5G出现后,突然有了连接各个孤岛的船,让这些孤岛可以真正地连接起来,此后,孤岛之间的水会被数据的土代替,逐渐长成一片新的大陆。
如果我们能够对人类历史上因为交通工具的进步和信息传输能力的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好处略做回想,就应该认同5G所提供的大带宽能力、大连接能力和低时延能力将会对每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基础层面的、结构性的、长期性的。这种基础性将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为了一切人和物都将永远在线;二是连接、计算、智能将融为一体,数据成为生产力的主导资源;三是个人和组织一切管理、选择、决策、认知都将基于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辅助甚至是自主决策。
这一波新技术周期的到来将会改变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行业、每个国家。个人行为方式、组织行为结构、管理模式、应对风险的方法,尤其是对商业组织来说,改善竞争地位的方法都会随着5G的到来发生质的变化。
以上,可以算作写作这本书的初心。当然,直接原因是与张缘老师的一次交流,这让我意识到,的确需要写一本有关5G的书,从商业组织的视角给各个行业的管理者、技术管理者提供这一波新技术周期下有关利用5G等技术改善竞争地位和组织绩效的方法论、观点以及案例。因此,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试图提供一种更为一般的分析结构和框架,利用这种分析结构和框架,读者可以应用到自己公司、组织、产品中。这本书的整体逻辑是按照三个层面进行展开的,在第一篇中,我为读者梳理了5G来临之后新的商业逻辑的变化,如你们即将在书中看到的,提出了四个观点:生产即消费,产品即服务,数据即资源,平台即组织。在我看来,这是商业逻辑底层的变革,这种变革必将影响我们的经济和行业的结构,也会重新定义每个行业的竞争优势要素以及每个商业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改变、构建、优化竞争力的方式和方法。还是在本篇中,我系统性地提出两个一般性方法论:如何利用5G获得竞争优势;如何利用5G开展创新。竞争优势和创新是任何组织长期发展的核心思考命题,新的技术也会给组织的竞争优势带来新的机遇或者通过行业创新的方式破坏原有组织的优势。而在我看来,一定存在一个普适性的一般方法论适用于每个行业和组织,这是我写作本书的目标之一。学者们在创新领域提供了很多方法论,我对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的商业模式创新特别喜欢。因此,我按照哈默尔的商业模型系统地分析了5G如何提供商业模式创新,这也是我认为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我相信每一位读者和行业同人也会从中获得启发。
如果只是提供一般性的工具,我知道还远远不够,人们理所当然地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建议或者能够拿来就用的方案。利用我自己提供的分析结构和方法论,我为工业制造、智慧城市、交通、医疗、教育、数字经济、数字政府、零售、农业等垂直行业如何应用5G提供了非常详细的建议,这其中有关如何降低成本的建议,如何开展产品创新的建议,如何改善与客户的关系的建议,以及全球范围内一些已经应用的案例。对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实操性的指南,在这些章节中提出了针对性的操作建议。这些建议我称之为“5G应用指南”。另一个我自己非常满意的地方是,我建立了一种5G与垂直行业融合的一般性分析结构和方法:基于企业活动目标的分析框架和基于企业生态圈的分析框架。这两个框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应用的时候需要融合应用,不应该单独使用。只不过在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工中,不同的职能部门,可以分开独立使用这个分析框架。而我自己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也是严格按照我所建立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展开的,极大地节省了我的分析时间。
当然,5G离不开电信运营行业。作为5G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和运营者,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抓住5G的机遇,避免在互联网时代再次出现失去的十年,需要每个电信行业从业者思考并躬身而行。这也是为何在本书中我花了整整一篇的篇幅分享电信运营在5G时代的转型与货币化的问题。在我看来,电信运营商们需要意识到行业基础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包括“增长的逻辑是什么”“什么是核心资产”“难道还是网络资产吗”“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链网络需要怎么构建”。这些问题都是电信运营商需要直面,并且刻不容缓要回答的问题。面对这些时代的课题,我对电信运营商的转型路径和新的战略定位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每个电信行业的从业者都意识到有两个创新非常重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这也是我在本书中给出的部分方法的内容。在本书中,我想着重提醒的是,5G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必须是与客户和行业伙伴协同的创新。运营商们必须更懂行业、更懂客户。
在鼠年来临之际,我们正在遭遇新冠肺炎的肆虐,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技术正在加速应用。用科技替代人力,技术普及和应用创新将会进一步加速5G的应用,科技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希望这本书也能够为行业创新做一点贡献。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时间的朋友,案例可能会过期,但是方法论、思想和思维模式可以沉淀下来,共同拥抱新一轮技术周期,解决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解决的课题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