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2]与闯:95后的一体两面
95后看起来比诸多“老一辈们”要更喜欢及时行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时代、三观和教育背景等因素之外,还有时下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菜导在与很多95后聊过之后,发现出生于1995~2000年的这一批受过高等教育,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目前几乎都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一方面,这一代人虽然在进入社会之前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但他们结束求学历程进入社会的这几年,正好是国内外经济漫长刺激周期的末期,机会虽然看似越来越多,收入也看着不错,但在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很难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这一代人又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巅峰时期的见证者和接续者,如今买房相对较高的“上车门槛”和月供压力,也使得他们在应对困难时找不到足够多的应对策略。
所以,每当看到那些评述95后迥异于前人的职场表现的文章或报道时,菜导都觉得,很多关于95后的事情,我们都得分两面来看。
例如,95后最典型的一个共同点:一言不合就辞职。根据领英公开调研数据,70后更换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是4年,80后是3年半,到了90后骤减至19个月,而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仅仅只有7个月。
菜导也问过很多95后辞职的原因,大多数回答都是这样的——“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压榨我”“干得不开心了”……这些理由简单而粗暴。
这样的“豪迈之气”,颠覆了很多在职场摸爬滚打已久的老一辈职场人的认知。也难怪网友会调侃说:“不要骂年轻人,他们随时会辞职的,但是可以骂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孩子的。”
菜导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接触过不少95后,了解到很多95后的职场故事,相比保守的老一辈而言,很多95后在职场上确实自带“萌新的彪悍”。但如果你跟他们深聊一下,会发现其实也跟其他年龄段的职场人差不多。用马云那句经典的话来总结:“辞职不外乎两点,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
对于95后来说,钱少、事多不能忍,自我感受和兴趣也很重要,希望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与其说95后的“彪悍”职场行为引发了人们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还不如说95后的“彪悍”更多只是外界的一种误解。
毕竟,95后成长于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物质条件丰富,独生子女居多,没有要扶持兄弟姐妹的家庭负担。用网友们的话来说,“95后都有一张没被欺负过的脸”。在亲子关系上,95后家庭里父母的绝对权威性在逐渐下降,更倾向于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相处。因此,95后比较注重平权意识,在职场上也一样。另外,95后是随着中国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在视野、文化认知、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和其他年龄段的人有很大不同。
以上种种,造就了95后“彪悍”的职场作风。对此,外界主要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批判的声音,干不了几个月就跳槽,95后不能吃苦、自私、任性、玻璃心、不踏实。
另一种是支持的声音。有人说,95后在职场上的“彪悍”,其实也是一种有主见、有勇气、不勉强自己的态度。这种随时准备离开的勇气,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
菜导觉得并不是95后不想吃苦,只是他们不愿意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付出不必要的精力。也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更在乎自己的价值。
很多老一辈喜欢拿以前的经历教育年轻人:以前条件多么苦,吃不饱、穿不暖,交通不方便,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还抱怨呢?但菜导觉得,条件变好了,也要辩证看待。虽然以前的生活条件很简陋很朴素,但工作生活节奏也很慢,通信不发达,这也未尝不是好事,起码人一离开单位,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
而现在的95后职场人在一天24小时里,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或许只有手机关机的那一刻。高强度加班不是一种吃苦吗?一定要吃不饱、穿不暖才符合吃苦的定义吗?
所以,菜导相信再等几年,等95后逐渐成长为职场的中坚之后,人们才会明白,“95后不能吃苦”这个命题,其实是不成立的。另外,如果把评判的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的话,你会发现在过去,由于工作选择的余地比较少,所以很多老一辈在一个单位就是一辈子,一干就干到退休。而现在选择比较多,如果工作不满意,也确实无法强求年轻人“在一棵树上吊死”。像“吃亏是福”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至理名言,对于注重自我感受、追求平权的95后而言基本也算是空话一句。对于他们来说,人生苦短,大家都生而平等,凭什么要我委屈自己来成全你?吃亏是福,那你吃吧,我不吃。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你退吧,我不退。因此,相比老一辈“一眼望到头”的稳定,95后更喜欢折腾,也更敢折腾,“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从理财规划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份不适合自己,待遇不合理,看不到前景的工作,跳槽未尝不是及时止损。有自己的主见,敢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实也是95后思想进步的一种体现。
与其说95后不靠谱,倒不如说是以前的员工受限条件太多,无条件选择,过于牺牲自我感受。95后看似“彪悍”的作风,也是一种职场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