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森临证经验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顾护津气在岭南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岭南疾病多湿多热甚至火,尤其是温热性疾病,临床表现一派热势偏盛的证候,清热解毒与清热燥湿法为其治。但是,无论在治疗的任何阶段,均应考虑患者的津液与正气,否则,或苦寒伤津,或燥湿耗气。尤其是岭南夏暑炎热季节长,热盛汗频泄,不但伤气,且多气阴两伤并见。因此,沈教授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倡导“从阴论治”,主张顾护津气。
1.温热性岭南疾病
何梦瑶治法强调清凉,用苦寒泄火剂,如“实火热盛,用黄芩、黄连、山栀、黄柏,宜下者,用芒硝、大黄,上中二焦火,用连翘,三焦火,用山栀”。并认为黄芩一物煎、丹溪清金丸泻肺中血分之火;泻白散泻肺中气分之火,均为祛邪以护津之法。对火炎水亏之证,倡甘寒清热,“其一宜用甘寒,水虚火炎者是也”。又恐时医滥用苦寒,过用苦寒,提出:“又寒凉药不可久服,致伤脾胃不救,凡用知、柏、芩、连等寒药,少加枳壳行之,否则凝滞”。
沈教授认为:治疗阳热之症,按法固然当用寒凉,但不当滥用苦寒,免化燥伤阴导致前功尽弃。治疗上宜强调清热保津,“大旨以清凉为主”,“与一般外感治法不同”。如证见邪热未退津气耗伤者,“先养胃汁法”和“甘淡护津气法”,以甘淡凉之剂如地骨皮、西洋参、麦冬、知母、天花粉、石膏等;若邪热已退,津气耗伤则宜“益气保水法”,诚如《伤寒括要》中说:“炎暑烁金,懒倦、多汗、口渴,益气以保水之源”,沈教授多用生脉汤,体现了顾护津气的思想。沈教授临证时也很重视增液汤在益气养阴的作用,对于临床治疗方面,对于温热性疾病常常配以使用。
2.湿热型疾病的津气顾护
湿热疾病在岭南发病较多,湿性黏滞,较难治疗。鉴于脾为生湿之源,沈教授在临床上的治疗非常注重脾胃的调理,其脾胃观也包含了养胃生津的内容。
沈教授在顾护津气方面总结了薛生白《湿热病篇》中论暑(湿)热伤气的有关论述,参元气本虚、内有蕴湿复感暑邪而呈暑湿兼气虚之证,则倡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以益气健脾、清暑化湿。此方为现代岭南医家所用治体虚湿证之效方,临床中运用此方加减对暑湿所致长期低热有确切的疗效,实纠徐灵胎论东垣此方之偏颇。
3.气阴两伤的固护气阴
对于气阴两伤证,若以清热,则气恐致脱,若仅扶正,则助邪更炽,故宜清补两施,而单纯补阴有鞭长莫及之虞。此时“非加人参以固正阳,白虎亦不能独建奇功也”。对气阴两伤证根据邪热与津气耗伤程度立甘淡护津气法和益气保水法,前者以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后者用生脉汤加芦根、花粉、沙参、竹叶、石膏、知母、麦冬、石斛、知母,辨证严谨,步步是法,避免“直率而往”之弊。
(谭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