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创业发展研究(2011—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 本章小结

国内大量研究探讨了制约家庭创业参与的因素,然而鲜有学者探讨创业对家庭的影响如何。本章借助四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以家庭为研究主体,研究了家庭参与创业的货币回报和非货币回报,以揭示家庭参与创业的重要作用。其中对货币回报的研究从收入、消费、财富等多个视角展开,对非货币回报的研究从主观幸福感角度进行。考虑到家庭创业类型的异质性,本章还依据创业动机将创业家庭划分为“机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和“其他类型创业”家庭,依据雇员情况将创业家庭划分为“雇佣员工型创业”和“自我雇佣型创业”家庭,以分析不同类型家庭创业的回报差异。本章研究主要发现:

(1)对家庭而言,参与创业经营具有显著正向的经济回报。与没有参与创业家庭相比,创业家庭的收入水平、财富积累和消费水平均显著更高。从城乡对比分析发现,创业对农村家庭收入水平、财富积累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这表明,创业有助于家庭进入高社会阶层,且这一作用对于农村地区家庭更加明显。

(2)创业不仅具有货币回报,也具有非货币回报。与没有参与创业家庭相比,创业家庭的主观幸福感更高。

(3)机会型创业对家庭经济福利和非货币福利的提升作用更大。机会型创业家庭和生存型创业家庭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消费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参与创业的家庭,而机会型创业对家庭收入、财富水平、消费水平的边际影响显著高于生存型创业。同时,机会型创业家庭报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可能性最大,其次为生存型创业家庭,最后为没有参与创业家庭。

(4)雇佣员工型创业对家庭经济福利和非货币福利的提升作用更大。数据分析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均表明,自我雇佣型创业和雇佣员工型创业对于家庭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消费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同时,雇佣员工型创业的货币性回报和非货币性回报均显著高于自我雇佣型创业。

本章研究从家庭层面出发,综合使用收入、消费、财富水平等多个指标评估创业货币回报,同时采用家庭自我感知的幸福水平分析家庭创业的非货币回报。本章基于数据可得性尽可能全面地对家庭创业的货币回报和非货币回报进行定量评估,这将是对已有文献的重要补充。本章研究表明“创业回报之谜”在中国家庭层面是不成立的,创业对于家庭经济水平和社会阶层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也验证了创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公众发现商业机会进而创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自营工商业对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