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源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火车、电车、人力车……一路走来

上海开埠后,地处黄浦江北岸的虹口,水路航运的大小码头多,以港兴市,提篮桥一带商业发达。20世纪初,大名路、长治路、吴淞路、北四川路等主干道已经形成,其中北四川路是当时排在南京路、福州路之后的第三条商业街。开始是水路航运带动了陆路交通发展,人力车、淞沪火车、有轨电车相继面世,陆路交通反过来促进了水路航运的繁荣,堪称水陆相接,交通便捷。

19世纪70年代,虹口的马路上出现了手拉脚跑的人力车

虹口最早出现的是人力车,它能按顾客要求,不像火车、电车有固定路线,自由度大,可以说是原始的出租车。19世纪70年代,虹口的马路上出现了手拉脚跑的人力车。为便于识别和醒目,工部局要求人力车一律漆成黄色,故俗称“黄包车”。人力车又有双座和单座两种类型之分。人力车肇始于日本,所以又称“东洋车”。至20世纪初,据统计,公共租界共有9 000辆人力车,撇去苏州河南岸的数目不计,苏州河北岸的虹口,人力车至少在4 500辆左右。管理上,工部局要求人力车行必须捐牌照,租用人力车的车夫必须穿蓝布马甲,背后贴一方白布,写明车号。

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

虹口的人力车,甫一走进大街小巷,与此前的轿子、手推独轮车、马车相比,具有轻便灵活等优点,乘客想去哪儿,报上路名即可,而且运价低廉,很快成为备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经营人力车行,本低利厚,外国人购置数十辆车,转租给中国小老板,小老板再招收车夫。车夫入行门槛低,几乎都是来自农村的难民,他们没有手艺,只有体力,一家人生计都在两条腿上。经过层层盘剥,人力车夫的收入很低,其生活困苦程度可想而知。我看过几张上海人力车夫的老照片,一张是秋天骤然降雨发大水,一位头戴草帽的人力车夫,把裤脚管卷到膝盖上,双脚蹚水,艰难地拉着一位手挽菜篮子的主妇去菜场。另一张是夏季傍晚,收工回车行的10多位车夫,把人力车斜放在地,坐在车座边沿啃冷馒头,等接班的来换班。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够苦够累。还有一张是虹口某条不太宽的马路上,数十辆来来往往的人力车分成几排前行,卷起了滚滚红尘,几乎把马路塞满。人力车夫多如过江之鲫,势必拉低车价,减少收入。难怪他们饮食粗粝,衣衫褴褛。

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底,上海人力车夫互助会在东嘉兴路230号设立。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互助会,理事会成员不拿一分报酬。成立后两年间,办了如诊疗所、洗浴室、书报室等服务于车夫的场所。最为人称道的是先后创立了6所免费的子弟学校。

但火车和电车的优点是载客量大,选择的是商业繁荣、工厂集中、居民众多的主干道。尤其是蒸汽机火车作为欧洲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载客容量为电车的数十倍,速度快,路线长,比较适合上海城乡之间的往来,或出远门换乘的旅客。

1934年底,上海人力车夫互助会在东嘉兴路230号设立

拥有140多年历史的淞沪铁路江湾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站点

1876年6月,英商用欺骗手段擅自建造的吴淞铁路通车,从上海至吴淞,长14.89公里,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其中的北河南路(今河南北路)站,为上海最早的火车站,站房木屋两间,单侧式月台50米。附近居民俗称北河南路为铁马路,旁边一个菜场,连带叫作铁马路菜场。运行一个月,火车压死一个行人,激起民愤。经清政府与英国领事交涉,以28.5万两白银收回。而后,铁路被拆毁。

过了22年,1898年,中国自行重建的淞沪铁路开通,大体线路循原吴淞铁路走向。这一年7月,一声汽笛长鸣响彻长空,火车头吐出白色烟雾,车轮滚滚,轰隆隆碾压过铁轨,风驰电掣,告示了中国政府官款修建的江南第一条铁路的诞生。1906年初,当时在虹口澄衷学堂就读的胡适在日记中写到,他坐2小时火车到宝山参观春季游艺会;1949年,身穿黄布军装,肩背钢枪的一支解放军部队,就是乘着淞沪铁路的火车,从郊区进入大上海,投入硝烟弥漫的战场。

电车很适宜在市内跨区出行的乘客。1908年,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简称英电)在上海开辟的2路有轨电车(俗称叮当车)通车,路线自外白渡桥北堍纵穿虹口至杨树浦路宁武路。当两条钢轨一根辫子的2路电车叮叮当当开到第一站时,女售票员把手伸出车窗外,边用轧票夹笃笃笃敲着车皮,边用脆生生的嗓音报站:“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到了。”1912年8月,这条路线与法商联营,自南延长至十六铺,改称8路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从四川路开往外白渡桥方向

1908年末,英电又开辟了4条过境虹口的有轨电车,其中一条从石门二路至虹口公园。我看到过一张上海有轨电车的老照片,有两条平行的轨道,一条来路,一条去路。台湾作家林文月小时候家住东江湾路,上下学路上最喜欢看的风景,是到虹口公园终点站的有轨电车司机,把搭在来路的一根电车长辫子,用手拉着与辫子顶端相连的一根绳子,呼啦一甩,长辫子就搭在去路的电线上了,然后上车启动,通过相交的变轨轨道,完成了转弯掉头。看得林文月她们一群女孩惊呆了,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当电车司机。

淞沪铁路江湾旧址变身创客走廊

虹口的人力车,淞沪火车、有轨电车,取长补短,并存不悖。

解放后,换了人间,日新月异。20世纪50年代,人力车渐渐淡出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1963年,公交线路发展,淞沪铁路停止客运。1975年,上海有轨电车停驶。

一路走来,如今的虹口,地铁替代了火车,无轨电车替代了有轨电车,出租车替代了人力车。据《虹口区志》记载,境内已有3号、4号、8号、10号、12号5条地铁线路,12条无轨电车路线,2个出租车公司,1 700多辆出租车,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

前些天看上海电视新闻,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经几个月改建,把原先遗存的火车头加两节车厢,重新油漆,车头漆成黑色,下侧挂红色的铁路标志牌,车厢漆成绿色,黑红绿三色映衬,光泽悦目。旁边的车站,改建为集装箱创客走廊。原江湾老火车站上空,是3号线轻轨驶过发出的哐当声,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淞沪铁路江湾旧址变身创客走廊

(王坚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