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4 学习方法

计算机专业科目很多、很杂,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差异。所以,该专业的学习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1. 确立学习目标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60年的时间,但其领域之广、内容之多、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众多学科所不能相比的。因此学习和掌握它的难度也就比较大。因此,要学好计算机,必须先为自己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科学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进校的第一天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是成为科学研究型人才,还是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较早地确定下来。

2. 了解教学体系和课程要求

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指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习、实践环节。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学院(系)提供的课程目录可以有选择修读的课程。它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籍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修读年限内,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并予以毕业注册。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学士学位。

学校采用学分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的方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考核成绩与绩点的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考核成绩与绩点的关系

0

在此强调学分绩点的重要性是因为学分绩点与学士学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些同学,大学4年毕业时只能拿到毕业证,不能拿到学士学位证,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分绩点不够(当然也可能是毕业论文的问题)。每个学校都对学士学位、学分和绩点分别有一个最低要求,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3. 预习和复习课程内容

“预习”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和其他学科中的“预习”不同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预习不是说要把教材从头到尾地看上一遍,这里的“预习”,是指在学习之前,应该粗略地了解一下诸如课程内容是用来做什么的、用什么方式来实现等一些基本问题。

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以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其次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和理解。由于本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是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贯穿整个过程的具体方法是看课件、看书和做练习,以能够更好地加深理解和触类旁通。

4. 正确把握课程的性质

除数学、英语、政治、体育和公共选修课外,纯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3类,一是理论性质的课程,二是动手实践性质的课程,三是理论和实践性都有的课程。因此,学习不同类型的课程时采用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原理、人工智能、数字逻辑、操作系统等。这类课程的学习,以理解、证明和分析方法为主。

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高级语言、汇编语言、面向对象方法等。这类课程的学习,以理解和动手实践为主,力求做到可以应用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和实践性都有的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值分析、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计算方法、人机交互等。这类课程的学习,既要理解和分析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也要动手实践以加深理解。

总之,想在任何学科上学有所成,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尤其是计算机这样的学科,有些课程理论性很强,而另外一些课程对动手实践要求很高,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必须方法得当,否则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