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百问百答(新时代乡村振兴百问百答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7.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2013年,8名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三家中国商业养猪场中的粪肥里发现了149种“独特”的抗生素耐药基因。

耐药基因可通过环境、食用上述动物的肉制品等方式传播至人体,有的形成“超级细菌”,导致人们难以甚至不可能通过常规抗生素来治疗感染,而新药的研发根本来不及跟上。

从药学领域而言,广谱(指能针对绝大多数细菌)抗生素大致分为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不同的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不同的半衰期(药物衰变为其他物质)不同,以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等)为例,其半衰期较长,在自然界中化学稳定性很好。它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降解成其他物质,如果人类长期低量摄入含有喹诺酮类的水、肉食,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产生耐药性。

喹诺酮类药物的人体耐药性问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已经基本治疗不了细菌感染性腹泻,再如同是喹诺酮类药物的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其对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也在渐渐降低,这就是耐药性的表现。

广州地化所研究报告显示,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量仍然很大,以诺氟沙星为例,2013年全国用了5440吨,其中畜用4427吨。有信息显示,农业农村部已经意识到喹诺酮类药物在养殖业中滥用的危害,即将决定停止4类喹诺酮类药物在养殖业中的使用。其他还有一些小分子的抗生素,其半衰期也很长,在自然界中化学稳定性很好,长期微量摄入也有类似的导致耐药性的结论。

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身上的滥用被认为是产生耐药性细菌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动物的饲养周期中,农民和农场主们一直向其投喂少量的药物,这些药物不是用于治愈患病动物,而是为了促生长,并抑制因近距离接触彼此的粪便而引发的疾病。动物吃下抗生素之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环境污染。

有报告显示,抗生素的使用量、预测环境浓度、地表水环境中的细菌耐药率与医院的细菌耐药率存在正相关,其中使用年代较短的新型抗生素正相关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