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1章 有故事的人类
为什么历史上众多的著名帝王都是有妈生不知爹是谁?为什么每个著名人物都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故事?为什么国际大品牌背后都是长长的品牌历史?人类为什么那么钟情于故事?
亚里士多德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而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讲到这我要引用一个词“共鸣”。“共鸣”原本是引用于物理共振的概念,通俗的说就叫“一起振动”,信达雅地简称成了共振,什么跟什么一起振动?声带和共鸣腔体,介质就比较复杂了,人体内固体液体气体都有。
共鸣是,是我心目当中认为的,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别人带到你的世界里面,你们在同一个频率上去振动。表达当中最尴尬的画面就是,台上的人可能说得声泪俱下,但是听的人无动于衷,讲的人自我感动,听的人只觉得尴尬。
商人的始祖契,明明母亲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偏偏他妈是在河里洗澡时吃下了燕子下的蛋,而生了他,却不说是帝喾的儿子。。。不知道古人对血统怎么说,也许这样传说才显出契的与众不同?毕竟古代帝王的妃子众多,儿子肯定也不止一个,如何让自己在众皇子中出类拔萃,嗯,哪怕不是亲生的,也至少很特别,天选之子啊。
到了周朝,周人的祖先后稷也不甘示弱,如此天选之资的戏码又来了一遍,觉得吃燕子蛋不过瘾,干脆安排后稷的妈在地上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他妈因为好奇踩了脚印,然后就怀孕了,生了后稷。后稷长大后辅佐尧和舜,成了掌管农业的官,后被追为周人的始祖。
周朝的故事我们基本都在许仲琳的《封神榜》里了解了。而《封神榜》自然也成了那个朝代最为精彩的民间故事传颂至今。至于真实的周朝历史,时隔太过久远,除非是历史学家基本也不太在乎那个时代真正经历的是怎样的过程。
每个朝代的最后一位君王基本都是亡国之君。亡国之君无论他在任时曾经多么的贤良终会以荒诞,无能而结束,如商纣王年轻时也是个征伐四方的骁勇之王。也曾巩固了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可惜的是一双象牙筷子让箕子看出了端倪,料定纣王后期一定会奢靡昏庸,果然苏妲己的加入加快了纣王的覆灭。最终使其自焚于自己耗巨资兴建的鹿台之上。
周幽王的灭国之难更为戏剧,多次的烽火戏诸侯,使其丧失了群臣的信任,最终被申侯与犬戎合围在骊山脚下。当然后人一提周幽王必然会提及美人褒姒,毕竟唯有美人才能拥有如此倾城之力。
美人误国的故事纵观古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马嵬坡之乱;范蠡联合西施迷惑夫差,助勾践复国;汉成帝沉溺酒色使大权旁落太后王政君族人手里最终引发外戚王莽篡权。不但铲除魏忠贤,一生勤俭节约,兢兢业业的皇帝表率明崇祯帝,只因其将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断送了百年江山。难怪明朝在崇祯的自缢之后,民间百姓还是会念念不忘,毕竟满清对于那时的中原算是蛮族入侵,基本和丧国差不多。如今再看鹿鼎记,多少就能明白为何民间会有那么多反清复明的义士。。。
先写这么多,明天继续给你们扒历史上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