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发展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风险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得知,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建立将大大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大多数成功的产业集群可以维持几十年的繁荣,甚至可以让某个地方数世纪都生机盎然[43],但是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产业集群都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
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虽然与传统意义上建立的产业集群不同,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风险,从而影响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而影响该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这种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集群原有的及未来可预见的经济收益消失,居民、企业和政府收益的减少将影响区域内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二,主导产业的衰败可能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造成人才、专用资产、公共品等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危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衰落导致的失业问题对区域内社会稳定和社会福利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区域的投资环境,给区域经济振兴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前防范风险,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可能面临的风险分析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所面临风险的类型、成因及作用机理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下文将从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类型、风险作用机理及产业集群风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来分析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集群风险类型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产业集群风险分为多种类型,如根据风险来源将其分为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
(1)内生性风险。内生性风险是指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原因给集群生存带来的危险。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就是能源产业,我们可以利用俄罗斯东部丰富的能源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中国东北地区原有的能源工业基础、人力资本、资金,以能源开发利用为基础、能源的生产加工为纽带,形成一条具有内在联系且在地域上集中的产业链。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时期,资源型产业发展迅速。随着资源的减少、质量下降或枯竭,以及市场的变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虽然目前俄罗斯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俄罗斯东部部分自然资源开采难度较大。从长远来看,不断地开采不可再生资源导致的储量逐渐减少、资源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对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构成了威胁。
蔡宁等(2003)认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网络风险。网络风险是指在产业集群网络中企业主体的过度专业化或僵化所导致的社会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和物质资本缺乏或遭受侵害,以及不完全契约、道德风险、机会主义和偷懒行为给集群带来的危害。瑞典经济学家哈堪森认为,产业集群内企业形成的网络关系承担着组织企业创新活动的功能,在产业集群形成阶段是促进创新的要素,但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区域锁定”,最终阻碍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按照Olson的观点,“区域锁定”集中于自我保护和自我增强,最终将产生不利于区域进步的僵化风险,而不是成为促进区域进步的活力源泉。根据蔡宁、杨闩柱、吴结兵的研究,我们可以将网络风险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的网络结构形态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网络风险,其中轮轴式网络结构面临的风险最大;二是网络中所具有的社会资本、信任等资源可能会成为保护传统的力量,抑制创新;三是产业集群网络主体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网络成本的增加,从而削弱网络的竞争优势[44]。
吴晓波(2003)提出了自稔性风险,他认为产业集群自身所具有的专业化分工、地理位置临近、群内企业相互关联,以及协同与溢出效应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导致集群衰退的根本性原因,并由此构建了自稔性风险成因分析模型[45]。专业化分工在促使产业集群内企业以最优规模进行生产的同时,也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各环节的资产专用性,从而降低了企业和整个产业集群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地理空间上的临近性虽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但是会导致产业链横向分布企业战略趋同,造成集群内部激烈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劣质商品驱逐优良商品”的“柠檬市场”现象;产业集群内企业以及辅助性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集群与外界的交流能力,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减弱,产业集群逐渐变为一个封闭自守的系统结构;协同与溢出效应在促使集群获得外部经济的同时,也孕育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惰性,严重削弱了集群的创新能力,阻碍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46]。
(2)外生性风险。外生性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集群外部原因所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集群外企业竞争以及集群外政府政策风险。
周期性风险是指宏观经济周期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包括区域、国家甚至是国际经济波动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经济组织形式,对经济周期的反应非常敏感,因而当外部经济波动时产业集群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风险是突发的、不能人为控制的,可能出现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
结构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集群的资源高度集中于某一个产业或者产品的生产,而当产品市场需求大量减少或者产业老化、衰亡时,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集群的衰落,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奥地利经济学家Tichy认为,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将经历诞生、发展、成熟和衰亡四个阶段。在产业集群的诞生阶段,为了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大量企业集聚在一起,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快速发展;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会使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仅将资源集中于企业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就表现为资源日益集中到主导产业的生产中;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产品生产过程实现标准化,企业为了赢得竞争往往重视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而忽略产品、技术创新,由此导致产业集群内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竞争加剧、利润减少;产业集群发展到顶峰后开始逐渐出现衰退的现象,表现为大量企业迁出这一地区而只有很少的企业进入,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减弱。在产业集群成熟阶段甚至衰退阶段,由于产业集群资源高度集中于单一产业或有限的几个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产业集群的衰落可能会导致整个区域经济的衰退,成为难以复苏的“老工业区”[47]。
其他地区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集群外的各级政府颁布的法规也可能对产业集群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同其他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和能源产业集群的竞争势必会加剧,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应对不当很有可能导致产业集群衰败。其他地区政府的政策也会影响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方面政府会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产品市场,禁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从而影响集群产品的需求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可能会吸引本地区厂商迁移,而关键企业的外迁很有可能导致部分与其配套的企业外迁,从而影响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内生性风险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导致集群衰落的根本原因,外生性风险则是诱发产业集群衰落的重要因素。网络性风险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周期性风险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外因,而结构性风险是产业集群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8]。网络性风险、周期性风险以及结构性风险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增强机制。周期性风险会破坏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诱发网络性风险,加速处于衰落阶段的产业集群的消亡,使得结构性风险增强;而结构性风险比较强的地区,由于过分依赖个别产业集群的发展,因而产业集群的衰败会使区域经济陷入萧条和不景气,从而诱发周期性风险;当产业集群面临的网络性风险增强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加大结构性风险。
2.集群风险作用
前文从风险来源分析了产业集群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下文将从技术创新、企业竞争、发展路径等角度分析这些风险的作用途径,为规避风险提供思路与方法。
(1)技术创新受阻。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在促进创新的同时,也会由于自身的特性阻碍部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第一,产业集群强大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溢出,从而便于企业进行模仿学习,这种学习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的同时也会导致集群内企业“搭便车”、滋生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惰性。进行技术创新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在开始阶段技术创新者或许可以享受到创新的好处,获得超额利润,但是由于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很多企业不投入要素开发而通过模仿掌握技术,因此进行技术模仿企业的生产成本要低于技术创新者的生产成本,模仿者利用低成本优势同创新企业进行降价竞争,将使创新企业不能得到全部的创新收益,其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当创新收益小于创新成本时,企业从事创新的动机就会消失,而模仿动机增强,企业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将使没有企业愿意进行创新开发。因此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将抑制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第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企业必须具备将创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而新产品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然而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技术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都是未知的,一旦新技术遭到市场的否定,企业就可能一蹶不振[49]。因此,企业都会持观望态度,期望借助于其他企业的经历减少风险,而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和技术外溢恰好为企业的这种行为提供了方便,最后导致企业间的技术和产品趋同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集群内企业无法及时进行技术创新,也就无法及时对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众多企业就同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第三,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网络也不断完善,在相关企业组成的核心网络和外部环境组成的辅助网络的共同作用下,集群内企业的关联性以及企业对公共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这样集群系统就越来越封闭,与集群外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少,就有可能引发技术锁定,从而导致技术创新受阻。
(2)企业过度竞争。产业集群内聚集着大量的同类企业,因而在这一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要远远大于集群区外企业间的竞争。虽然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优胜劣汰,使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得到最优配置,但是这是以适度竞争为前提的,过度的竞争将给产业集群发展带来风险。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不但提到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可以获得外部经济,同时他也看到当产业集群内企业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产生拥挤效应,导致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由此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抑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迫使企业迁出该地区,产业集群本身也不断衰落。
中国学者仇保兴经过研究认为,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拥有的产品质量信息要比企业少,因而集群中就会有企业利用产业集群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用低质量的产品代替高质量的产品以赚取利润,从而造成低质量产品驱逐高质量产品,最终导致集群产品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而一旦出现“柠檬市场”,就会导致全行业的亏损。此外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高度专业化分工,企业资产专用性很高,即使在亏损的状况下企业也很难从行业中退出。“柠檬市场”将破坏集群的整体品牌和声誉,其结果是消费者不再信任该集群市场,最终导致整个集群的衰退[50]。
(3)路径依赖。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演进是产业集群制度安排下路径选择的结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具有路径依赖性。所谓路径依赖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某一路径被系统所采纳,系统便会沿着该路径发展演进,很难被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51]。路径依赖所产生的正反馈机制对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集群网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产业集群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集群的网络成本超过了集群的收益,此时产业集群急需创新和改变,但是对原有路径的依赖,会导致集群内企业创新不足,呈现一种锁定的封闭状态,而集群网络效率低下,则使得集群的网络成本不断积累增加,形成一种“自我弱化”的“负反馈机制”,产业集群的发展将面临风险。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在文化和技术方面对核心大企业的依赖。由于中小企业单方向从大企业接受知识,很容易对大企业产生路径依赖,当集群内少数大企业没落或迁出该地区时,众多中小企业也就无力通过独自进行技术创新来面对市场风险,从而引发产业集群风险。由于集群内众多企业是属于同类型的,因而在面对机会或者风险的时候往往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果这个选择不是最优的,就可能破坏集群的稳定;如果这个选择是最优的,但是该选择是依赖原有的环境而不是新的环境做出的,就会导致企业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丧失竞争优势,加速集群的衰落。
(二)规避产业集群风险的措施
中俄两国通过技术贸易推动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的建立,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该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中国东北三省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潜在风险的存在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风险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必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最终走向衰败,在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从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及各地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中,认识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可能面临的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和规避风险,保持该产业集群旺盛的生命力,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1.内生性风险防范措施
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东部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因而要延长能源产业集群的寿命、实现能源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产业集群的规模、延长能源产业链条。控制集群内能源开采企业的数量可以防止自然资源过早枯竭,缓解由于发展资源型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借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长和拓宽能源产业生产链条,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促进各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集群内物质的充分利用和能量循环,排放极少的污染物,减轻对环境的压力[52]。
朱瑞博(2004)提出运用产业模块化来化解产业集群的内生性风险。所谓模块是指可组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独立功能的自律性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界面结构与其他功能的半自律性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53]。产业模块化就是将产业链中的每个工序分别按一定的模块进行调整和分割,具体来说就是产品体系或产品设计模块化、制造和生产模块化、组织形式或企业内部系统模块化[54]。通过产业模块化,一个复杂的产业系统就能分解成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功能价值的模块,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在吴晓波(2003)提出的自稔性风险的基础上,朱瑞博认为经过产业模块化可以化解产业集群由于专业化分工、地理临近性、企业间相互关联、协同与溢出效应而导致的资产专用性、战略趋同、封闭自守和创新惰性风险。
面对产业集群风险,政府作为应对市场失灵的重要行为主体,应该在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前提下,制定积极的政策,帮助企业克服产业集群的内生性风险。政府首先要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观念,只有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竞争,区域经济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例如,大量相似的企业聚集在一起,虽然有利于企业间的学习与交流,但往往导致企业战略趋同,此时政府不但要利用企业地理临近的优势为集群内企业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更要为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交流搭建桥梁,通过促进与区外企业的合作,将新技术、新思想、新信息带给企业,为企业实施不同的战略营造氛围。政府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企业创新提供便利条件,既要利用产业集群便于知识、技术外溢的这一特性,为众多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可能,也要保护创新企业的利益,使其保留继续创新的动力,驱逐集群内企业“搭便车”的心理。为此,政府要努力为企业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完善政策、制度、市场法规,从而为技术产业化提供保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市场、企业所需人才;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为技术产业化搭建平台。
2.外生性风险防范措施
外部的宏观经济、政治环境是产业集群本身无法掌控的,面对外生性风险,重要的是增强产业集群的抵抗力,割断外生性风险与内生性风险的联系,防止外生性与内生性风险互相加强。
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不同于其他国内外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该产业集群是中俄两国合作建立的,因而维持中俄双方政府的良好外交关系对该产业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就政府而言,继续推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同时加强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就企业而言,加强双方企业间的非正式交流,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文化,不仅有利于双方建立信任关系,而且有利于双方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
周期性风险可能发生在产业集群发展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会导致产业集群内所有部门产量的下降,尤其是面对世界经济危机,世界整体需求量的减少,会使产业集群遭受严重打击。但是在周期性风险影响下,导致产业集群最终衰亡的原因并非来自外部,而是由于产业集群自身僵化,无法对外部环境做出及时的调整[55]。在此种情况下,应对外部风险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增强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灵活性,既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也要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扩大市场范围,以此来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打击。
化解产业集群结构性风险的重要措施就是促进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只有如此,当一种产品进入衰落期而威胁到产业集群的生存时,基于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产品创新才能自动化解潜在的风险。当某一类产品或其中的一个行业衰退时,其接替产品或产业就会产生,从而使由于产品或产业衰落而导致产业集群衰落,甚至拖垮区域经济的风险不再存在。此外,有研究表明,防范结构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分散投资,强调产品、产业的多样性,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竞争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但是过度的竞争则会导致产业集群过早衰落,因而加强与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合作也是促进中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内容。吸收借鉴其他相似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引进外地集群企业进入本地生产系统,对于化解本地集群的创新惰性、破除闭关自守模式、避免战略趋同等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