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中国革命史资料的编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中共党史及其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宣传与研究,中共党史和革命史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内容。当时学术界的一种观点,主张将1840—1949年这段历史,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标志,按照革命性质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为中国革命史或中国现代史,其核心是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初,除了以四卷本《毛泽东选集》作为中共党史、革命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参考外,相关机构也陆续征集、整理或翻印了一批重要的资料集。规模较大的,是由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曾先后出版了邓中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1953年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1953年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概况》(1954年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1954年版)、《一二·九运动》(1954年版)等专题资料,并翻印了《苏维埃中国》(1957年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1957年版)及《抗战的中国丛书》(6册)。
1.中共党史资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党史虽然是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的重点,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有关档案保密条例的限制,中共党史档案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却进展缓慢,成果不多,除重印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六大以前》《六大以来》外,仅编辑出版了几部零星的资料,供教学和科研急用。195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创办了《党史资料》(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刊载有关中共党史方面的单篇历史文献。1957年中宣部编印了《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共三批活页材料,内部发行,俗称“三口袋”,是为党史研究的基础史料。在此基础上,胡华主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参考资料》(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编辑了《中国革命史参考资料》5 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1961年版),中共中央党校编印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参考资料》(1957年,内部印行),南京军事学院(后改名为解放军政治学院)编印了《党史参考资料》(内部印行)。但上述资料集的资料来源基本未超出中宣部编辑的《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此外,还编辑了《李大钊选集》等。为了弥补档案材料的不足,影印了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部分革命刊物,如《向导》《布尔什维克》《新青年》《八路军军政杂志》《解放》等期刊和《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报纸。
有关共产国际及与中国革命的资料,主要是翻译出版国外的相关资料,如[英]珍妮·德格拉斯选编的《共产国际文件》。原书四卷,仅翻译出版了前两卷,收录1919—1928年共产国际的文件(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匈]库恩编辑的《共产国际文件汇编》(三卷,三联书店1965年版),主要包括1919—1932年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提纲和宣言。此外,并翻译出版了日本共产党党史资料委员会编辑的《共产国际关于日本问题方针、决议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辑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收录了陕甘宁边区历次参议会的文献,包括会议所通过的纲领、报告、决议、提案、条例等,是研究中共领导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重要资料。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组编辑的《湖北红安七里区革命史料简编》、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辑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广东琼崖地区党的宣传资料》,是新中国成立后编辑的两部地方党史文献。
这一时期,有关中共党史资料的突出成果,体现在回忆录资料的征集和出版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进行革命历史教育,中共中央号召老干部、老同志撰写回忆录。中央各部委并以各种纪念节日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征文活动,从而形成第一次撰写革命回忆录的高潮,先后编辑出版了大型回忆录资料集《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还出版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各种专题回忆录。
2.工农及学生运动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对工人运动史的研究较为重视,相应也带动了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一时期出版的有关工人运动的资料,主要有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编辑、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职工运动文献》(1949年11月版)、《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1957年版)、《中国工会历史文献》(5册,1958年版)。上述资料的特点是较为全面和系统,资料类别主要为文件汇编。比如《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收录了从1922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到1948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重要文件,包括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次大会的通告、报告、决议、宣言、重要文电等。《中国工会历史文献》,包括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中国工会领导机关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各个革命时期所发布的重要文件,如决议、指示、宣言、通电、告书以及报告、书信、传单等。此外还有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邓中夏著,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工人运动史教研室还编辑有《中国工人运动参考资料》,共2 集(中国人民大学1959、1962年,内部印行),作为教学用书。
有关青年运动的资料,主要集中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大事件。195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爆发40周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辑出版了《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运动文选》《五四运动回忆录》三部专题资料。《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汇编,收录的资料包括: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7 种出版物,如《青岛潮》《学界风潮记》《上海罢市实录》《民潮七日记》《上海罢市救亡史》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概况。二是编译了89件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的档案。这些档案系第一次发表,反映了英美各国对运动的态度和对策,极为珍贵。三是辑录当时的报刊资料,编辑了《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此外还收录了反映学生运动、商人罢市的实录以及民众爱国团体、学者、士绅致官方的电文。《五四运动文选》,选辑了李大钊、鲁迅、瞿秋白、蔡和森、李达、陈独秀、吴虞、蔡元培、刘半农、胡适、梁启超等人70余篇著作,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学术、文化观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概况,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情况。《五四运动回忆录》收录了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吴玉章、邓颖超、许德珩等人撰写的回忆录,共41 篇,按照五四运动的酝酿爆发、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的作用等顺序编排,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过程。
五四运动在各地的发展情况,主要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编辑的《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共分上下两编7个部分。除追溯五四运动的起源外,主要选编了从五四运动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期间的历史资料,以及部分有关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镇压五四运动的史料。其资料主要选录当时的中外文报刊,以及美国和日本的馆藏档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等。此外,山东省历史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历史系编辑了《五四运动在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反映了山东地区五四运动的发展概况。
这一时期编辑出版的五四运动资料,主要局限于五四运动发展的中心地区,有关五四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概况的资料,数量有限。
有关“一二·九”运动的资料,主要有《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之《一二·九运动》(1954年版),以及运动的亲历者李昌等人撰写的《一二·九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版)。
新中国成立后,共青团中央曾经启动有关青年运动资料的整理工作。1957年2月,团中央办公厅成立团史组,负责整理和编辑《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这项工作到1961年就停止了。五年间一共编辑了10本资料集,但仅在团内印发,未能公开出版。
有关农民运动的资料,主要有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土地改革重要文献资料汇集》(1951年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1953年版),以及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编辑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资料》(1958年,内部印行)。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辑的《一九三三年桂北瑶民起义资料》(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3年,内部印行),记载了桂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对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政权斗争的瑶民起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