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读写说行”教学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低程度将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兴旺程度,是关涉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当代青年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唯物主义者,因而,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在《自然政治论》中提到:“教育是政治活动家掌握的培养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以发展人民的才智和品德的最可靠的手段。人在青少年时代接受人们所施加的影响和能力最强,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培养青年人作为自己未来的助手是很重要的事情。”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从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就是引导他们在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活动。考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了解大学生是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否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首要标准。因此,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就是说,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高,那么,未来知识分子就有可能成为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相反,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差,未来的知识分子就有可能不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是什么?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什么?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看几年以后,这些大学生在社会上工作时是否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是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只注重一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涵养。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增强理论涵养,但理论涵养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对理论的独立思考、对理论的融会贯通。只有融会贯通了的理论才能把理论化作自己的素质,变成自己的涵养。只有把理论知识化作理论素质,才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灵活自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被各种错误思想所迷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理论成熟首先应该是将理论知识化作理论素养,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让大学生在理论上成熟起来,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

二、当代青年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力量,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当代青年自身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对青年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导向性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生存发展的价值,还可以引导大学生站在人民立场上汲取生存发展的力量,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生存发展的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大学生明确、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精神上给人以希望和理想目标,不仅有利于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还有利于实现其自我价值,是实现自我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无产阶级把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代表了社会人民中大多数人的利益。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站在人民的立场看待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必须与劳动大众相结合,投身社会实践,向群众学习,站在人民的角度,克服个人奋斗的狭隘主义,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先,把自己与集体、群众融合在一起,努力奋斗,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实际上是交给大学生获取科学认识的桥梁和认识社会复杂现象的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已经多次被实践检验和证实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既帮助大学生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摒弃封建迷信等消极的伪科学,获得科学认识,成为无神论者,又能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冷静、客观、辩证地思考、处理问题,避免盲从。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冲击与诱惑越来越多,极易迷失方向,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事关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陈赛,刘福会.浅谈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77.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被西方尊称为“政治学之父”,他曾深刻地指出:“造就最强大的国家的首要条件,不在于造枪造炮,而在于能够造就其国民的坚定的信仰。”可见,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坚定信仰非常重要。

从国家层面讲,培育与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新时代,只有不断培育与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理论自信,积极引导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化浪潮中有效抵御和及时排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干扰和思想困惑,才能充分激发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智力支撑。从社会层面讲,培育与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推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不断提高亿万人民群众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自信,并有效转化为他们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目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大学生从年龄和知识方面来说,都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未来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材。实现中国梦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个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性选择,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真理性选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当代青年作为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习近平还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使他们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坚持真理,并运用真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理论信仰,增强对指导思想的认同感,夯实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四、维护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面向

在自媒体时代,冲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式有很多。微语言冲击了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微传播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微社交增加了价值观认同的难度;微思潮加深了价值认同危机。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思潮借助微媒体大量涌入国门,西方文化价值观乘虚而入,开始渗透宣扬西方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企图挑拨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国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借助微媒体和高速的网络干扰大学生的观念,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理论等不良思想相互交织,使大学生这个兼具怀疑和叛逆的群体出现价值认同危机。

对高校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普世价值等。虽然这些社会思潮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反映和表现。它们的主要目标是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某些消极的社会思潮如果不被约束,势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威胁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把握,提高他们对这些社会思潮和观点的分析鉴别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锋、交融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使大学生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对各种错误思潮予以坚决抵制和批判。

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帮大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国家、社会和自身,摆脱相关思想困惑,树立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必要条件。当前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媒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舆论阵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地位,加之国内高校学生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社会现状并不了解,也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高校学生对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渠道极力渲染的西方政治制度和生活理念的优越性和不可超越性往往信以为真,从而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对大部分学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课下的实践活动也十分重要,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以外,还要加大对大学生的课后实践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用以巩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而言,“真信”源于“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