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为民急难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生带教经验

先生在几十年的研究生带教生涯中,始终把握中医的科学性、方向性、事业性和实用性,使各类研究生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0余名硕士、博士、博士后都能在中医医教研的岗位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将其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 明确临床研究生培养目标

临床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即:要培养既精通中医又熟悉西医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这样,一可满足社会发展对现代中医的要求,二可促进中医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并日趋自我完善。这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好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其次也应使他们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要想做一名好的中医,西医理论和临床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高级中医人才,无论从临床治疗疾病的角度、还是从科研和继承发展中医的角度出发,熟悉现代医学知识和实验方法都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只有掌握了双套本领,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医学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从较高的起点去发现、探索、研究和解释临床上的一些疑难病证,探寻新的理论并作出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并通过不断的大量临床实践及其成果的总结,得出新的理论,从而充实、完善并发展中医理论宝库,使古老的中医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2. 重视临床技能的培训

在研究生培养中,尤其是后期临床教学中,应侧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训练。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择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带教。要求指导教师应精通本专业的西医理论,了解现代医学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并能正确使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对疾病作出诊断。其次,还应给他们指定几本教科书、参考书,并定期举办小讲座,结合门诊、病房查房中的典型病人介绍目前中、西医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激发他们研究这些问题的热情。为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病人、多动手。学生操作时,注意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提高他们临床动手能力,做到查体正规、系统,辅助检查选择得当,训练有素。

3. 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衡量临床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准,一方面是临床实践能力如何,另一方面就是科研能力。一个临床研究生与临床本科生最明显的区别是,临床研究生不但要有较高的临床工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般临床本科生所不具备的科研工作能力。所以,在研究生学习后期,应尽可能地让他们参加到一些科研工作中来,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通过具体工作,学习科研方法,进而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手段、方法及其意义,为毕业后独立的开展临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课题设计、开题报告、预试验、实验或临床研究、统计处理及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逐一认真进行,全面提高科研能力。

4.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针对临床医疗工作的特点,对研究生增设医学伦理道德方面的课程,培养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师应从思想上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培养研究生的献身精神、科学精神、合作精神,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研道德、医德医风教育。

5. 放手锻炼、大胆使用

为提高研究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中医病证的水平,可给出或让其自选一个病证进行研究。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来了解当前中、西医对本病证的认识和研究状况,并了解国外最新发展动向,从而找出突破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中医药对这一病证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运用中、西医理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科学、客观的解释,进而丰富、发展中医理论。
只有这样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培养出真正受病人欢迎而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医事业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这将不仅是对中医事业的巨大贡献,也是关心爱护中医事业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