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病理机制
本病外因主要是感受温邪疫毒,发病时间为4—6月与同年11月至来年1月,且以冬季严寒之时为多见,其发病率高低随该年气候寒冷程度而异,寒冷迟则后发,早则提前发,因此认为本病与感受伤寒疫毒有关。而发病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相关,如:低洼潮湿,杂草丛生,或新垦地,雨水较多地区,故亦有认为本病为感受湿热疫毒所致。但从本病临床表现的全过程看,主要是一派温热疫毒病证的传变特征,即使早期感寒,但由寒很快化热,从卫到气或卫气同病,具有湿热疫毒的证候;内因为正气虚弱,卫外不强,一般情况下为病后体弱或疲劳过度,脾肺气弱,卫外功能减弱。特殊情况下,体质虽强,但由于邪毒过盛,超过了人体肺卫防御功能的极限亦可发病。即卫外功能一时低下,且尤与肾精不足密切相关,所以本病往往好发于青壮年,占发病率的70%~80%。符合《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发病学观点。
发病过程表现为温热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并见三焦、六经、脏腑不同见证,病位涉及肺、胃(肠)、心、肝、肾等脏,表现出顺传、逆传、变证,险证丛生,复杂多变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
发热期:有卫气营血的不同病机,但以“气营两燔”为主,也常有两证相互重叠出现。发热初期为邪犯卫表,恶风寒之症候很轻,时间很短,此时即可见“卫气同病”既有轻微的卫分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或兼咳嗽咽痛等。同时见气分热盛证,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渴引饮等;若邪传气分,可分别为“阳明热盛”,“燥热内结”,“夹湿蕴脾”。“阳明热盛”:表现为阳明经证,壮热如焚,体温高达40~41℃,热毒邪火上炎,则面红如醉,目赤咽红,汗出气粗,烦渴引饮;“燥热内结”(阳明腑实证):表现温热毒邪化燥伤津,燥热内结,腑气通降不利,则见腹满便秘等阳明腑实证;“夹湿蕴脾”为温毒夹湿内蕴肠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可见恶心呕吐,腹痛便泄。
“气营两燔”为发热期的病理重点,临床多见,即温毒燔灼,必由气分波及营血,出现气营两燔的证候表现,届时除气分证不罢外,病因营分受热,迫血妄行,内陷厥阴,逆传心包之重证。如见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轻则血溢肌肤,身见斑疹,或大片瘀斑。重则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若内陷厥阴,可见抽搐、痉厥;逆传心包,则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据有关报道:1467例的出血热发热期病人中,属“气营两燔”证占96%,由此可见把住”气营两燔”关,是本病逆转的关键。
低血压(休克)期:为“正虚邪陷”,“气阴两伤”,甚则“阴竭阳亡”。由于温毒较盛,毒瘀交结,正气亏虚,故发热期中同时出现低血压(休克),一般见于发热期末,热势将退而未净之时,反见其他症状加重者。“正虚邪陷”则热深厥深,患者可见四肢不温,胸腹灼热,烦躁不宁,此为热毒鸱张,阳气被郁所致;“气阴两伤”,可见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斑疹隐隐,神志恍惚,面色苍白,肢端不温等。“阴竭阳亡”(内闭外脱)由于疫毒内陷,毒瘀互结,迫血妄行,失血过多,则见面白唇青,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本期实际上是由卫气到营血的一个变证。当温热疫毒波及营血,固然温毒仍炽,但正气耗伤严重,以致正不胜邪,邪毒内陷心肝,故可热深厥深,气阴两伤,甚至出现阴阳离决,说明在疾病转归上,虽然取决于邪正斗争的消长胜负,但毒瘀内盛往往占主导地位。
少尿期:毒瘀下结,肾阴衰竭,热壅肺气,毒陷心肝等。出血热少尿期常随低血压(休克)期接踵而至。热毒内传,毒瘀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津液失布,初为尿频,继则尿少,尿闭,少腹作胀,小便赤涩,欲解不得,甚则血尿或尿中见血性膜状物;热毒伤肾,肾阴衰竭,肾无气化之源,则小便更为艰涩,或见尿闭重证;若疫毒内盛,上壅肺气,热伤肺络以致咳嗽痰血,或吐粉红色血水,甚则咳喘不宁等;若热毒内陷心肝,风火相煽而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等;若毒瘀深入营血则可耗血动血,可导致吐血衄血,便血,或出血势急量多,而致气随血脱的严重状况。
多尿期及恢复期:邪去正伤,病趋多尿期、恢复期。本病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少尿期三个阶段的邪正相搏之后,毒邪渐衰而正气日复。病程相继进入多尿期和恢复期。多尿期由于毒瘀,水毒伤肾后,肾的气阴逐渐恢复,表现为肾气不固,统摄无权,制约失职。若肾阴亏损严重,一时阳不化气,无阴则阳无以化,开合失司,证见口干渴,尿频数而量多,神倦乏力,舌绛而干,脉细弦数,由此可见毒瘀之邪最伤肾阴;恢复期,为邪去正虚,由于病情轻重不同,体质强弱有别,临床表现不一。有余毒未尽,营卫失和,肾虚耗亏,脾虚湿蕴,或气血两虚等不同证候,其中以肾阴虚者多见。
本病的病机为“毒瘀较盛”,“毒瘀”互结是本病病机全过程的主要病理因素,无论是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不过是邪正相争不同病期的临床表现,因此紧紧抓住“毒瘀”互结这一病理因素,在辨证分期的基础上,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贯穿始终。“气营两燔”是本病的病理中心,病情顺逆发展的关键,把好本病的病理中心,不仅可以减轻病情,而且可以缩短病程,控制变证,控制危险证候,同时可以越期而过,从而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