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观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桂枝二越婢一汤

《伤寒论》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1]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伤寒论:27)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注释:

[1]无阳:指阳气虚弱。

[2]桂枝二越婢一汤:应顺接在“热多寒少”句后。此为倒装句。

【功效配伍】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发其汗,兼清郁热。本方即桂枝汤与越婢汤约二比一用量的合方。方用桂枝汤解肌散邪;用越婢汤中麻黄、石膏发越郁热。本方用量小,具微汗解表,兼清郁热之功。此方之精神在于桂枝、麻黄、石膏三味药组方配伍,既可解肌发散风寒,又可发越在里的郁热。

上七味药,以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加入其他药,再用水同煮,去滓,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桂枝二越婢一汤治太阳病,风寒束表,内有郁热证。症见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为风寒束表,邪郁肌腠,不得汗泄,阳气受遏而化热,故当伴见汗出、口渴、烦躁之里热象。此与伤寒兼里热烦躁的大青龙汤证相类似,但有轻重之别,大青龙汤证为重证重剂,而桂枝二越婢一汤为轻证轻剂,后者属微汗解表,稍兼清在里之郁热。若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象微弱者,则为阳气亏虚,桂枝二越婢一汤虽为发汗轻剂,亦不可用之,否则会加重其疾。

【用方思路】风寒侵犯肌表之太阳病,一般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若太阳病之表郁轻证,或表郁邪微者,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若风寒束表,阳郁化热,或兼肺胃郁热,症见轻度汗出,口渴,烦躁者,方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方与前方不同之处,即在于麻黄与石膏配伍以发越郁热。桂枝二越婢一汤临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等疾病。

【医案举例】刑锡波医案:许某,35岁。因劳累过剧,内蓄郁热,新寒外束而患病。病初自觉发热恶寒,头痛心烦热,体痛,有时汗出,口干舌燥,面红耳赤,脉象紧而数,曾服辛凉解表剂加味银翘散,汗未出病不解,而寒热加剧。察此证本属内热为外寒所闭,辛凉之银翘等品解表之力甚微,不能宣散表寒,疏达郁热。用麻黄汤虽能疏散,而其辛温之性,助内热而增躁烦。于清热之中而能宣表邪者,非得桂枝二越婢一汤所不能。处方:桂枝5g,白芍10g,麻黄8g,连翘12g,生石膏15g,生姜6g,甘草6g。

服2剂后,遍身imgimg汗出,发热恶寒已解,身觉轻松,头已不疼,惟心中仍觉烦热,身倦食少,后以清热和胃疏解之品,连进2剂,诸症豁然而解。[刑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