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深入阅读——以输出为前提,加快“深读”的速度
我经常碰到一些自诩会“速读”的人。可是当我问他:“最近读了什么书?这本书好在哪里?能否说一下这本书的要点?”对方立刻就哑口无言了。
读完书却连一分钟的感想都说不出来,那还能算“读书”吗?这种过目即忘的阅读法,正是所谓的“竹篮打水式”输入。
我不主张“速读”和“多读”。这种“竹篮打水式”读书法,对内容不求甚解,连感想也说不出来(不能输出),就算读了100本书,也无法实现自我成长。
你的目标,究竟是“自我满足”还是“自我成长”呢?
最关键的不在于“读得多快”“读了多少”,而在于“深入阅读”——我美其名曰“深读”。
我对“深读”的定义是这样的:阅读一本书,能达到“就其内容进行讨论的水平”。能用10分钟把这本书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或者在聚餐时以这本书为话题讲上10~20分钟,调动气氛——那就算达到了“能进行讨论的水平”。
换言之,如果能就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输出”,那就说明做到了“深读”。比如说,读完一本书,如果能把读后感写到博客上。
以10%的深度阅读10本书,或者以50%的深度阅读3本书,哪种人的输入量更多呢?——即使读书量较少,但只要每一本都认认真真地进行“深读”,最后的总输入量还是会更多,更能促进自我成长。
要做到“深读”,最好是“以输出为前提”进行阅读。而且在读完之后,要真的进行输出。仅此而已。把读后感认真地写成文章。等写完20多本书的读后感时,你对于读书方法肯定已经颇有心得了。
我们先不要追求“速读·多读”,而要追求“深读”。其实,我并非完全否定“速读·多读”。能做到“深读”的人,再追求“速读·多读”,这样效果会更好。事实上,我也在实践“深读”ד速读·多读”的方法,经常用15分钟读完一本书,有时一个月能读完20多本书。
对高尔夫一窍不通的人,即使跑100圈球场也无法提高水平,反而会使自己的坏习惯根深蒂固。但如果一开始先接受专业辅导,学会了基本要领之后,再去球场练个五六次,肯定就能取得很大进步。
读书也一样,首先要掌握读书的基本要领——“深入阅读(深读)”。然后,再追求“数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