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新型城镇化、建立生态文明等方针政策相继出台,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系统的研究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系统协调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前沿问题。耦合协调理论正是研究复杂系统间互动关系的重要理论,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精神;“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引导思想;“十八大”则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共中央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强调重视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的结构,打造和谐的城市生活,全面完善现代的城镇化系统。“十九大”报告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截至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8.52%,增长速度迅猛。与此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指导性政策明确指出,新阶段我国要强化培育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城镇化和产业的互动,逐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扩大技术设施的投入,优化消费结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颁布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构建新兴产业新格局”“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等重要方针。此外,国务院办公厅不断颁布关于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支持结构转型的相关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产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巨大作用。这些政策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政府的态度和相关政策的内容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在和未来政策引导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产业更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三者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共性,容易形成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以及金融集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不但能够相互引导,也能够相互制约,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三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以及产业价值的不断提升,保证质量,降低风险,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要点,同时也会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
1.1.2 研究意义
本书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入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以及金融集聚的关系,从物理学中耦合关系的角度找出三个系统的内在特征,并从特征入手分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动机和路径,进而探讨影响系统互动的外部因素,以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为理论研究的创新提供思路。本书研究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价值
通过对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可知,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同时也为本书提到的三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了资源、设施、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内容,对资源、人口等要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基础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要素配置以及产业协调提供了发展动力;金融系统作为现代经济重要的资源配置工具,在三系统的协调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组织和黏合作用。三个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现有研究绝大多数仅关注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三个系统之间互动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本书尝试收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各个样本地区的数据,定量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系统间耦合协调的角度探讨三个子系统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别于传统研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借助物理学的理论分析相关问题。显然,本书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其次,通过大量的文献收集和分析,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以及金融集聚的研究现状和脉络,总结了三系统各自的特征和内涵,并深入分析了三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精确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以及金融集聚的相关概念,也有利于相关理论的完善。
最后,改良了已有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金融行业集聚水平以及三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精准评价。实证方法的应用和改良为三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提供了客观和科学的决策参考。
(2)实践价值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表现在要素流动的合理性以及效率方面。作为一个极为复杂系统,新型城镇化包括诸多要素的集聚,如产业要素和金融要素,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合和金融产业的集聚不能脱离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框架,这就要求政府和学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相关问题。本书深入剖析了三个系统的内在特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和协调关系,避免了孤立分析的狭隘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和衡量,通过分析样本地区的主要数据,观察空间分布图的演化趋势,深入分析三系统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引导行为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其次,研究角度的变化提升了三系统互动关系研究以及耦合协调度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本书从制度的角度出发,对影响系统间互动关系的要素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和应用性。
最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三个系统的特征和机制为基础,对三个系统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及产业价值的全面提升,促进区域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