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国自贸试验区已发展到11个,呈现园区面积显著增加、差异化改革试点、产业更丰富、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格局。肩负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使命的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还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
(一)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制
因地方差异和功能不同,我国自贸试验区的管理体制应分为两层级和三层级两种管理体制,“两层级”指从中央机构到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三层级”指从中央机构到地方政府管理小组,再到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无论是两层级还是三层级,相同点都是以中央授权的专门管理机构作为最高领导机构。以中央机构作为领导便于与其他政府部门协调,在职权范围内以最高的效率计划并落实自贸试验区事宜。
(二)强化市场机制,培育主导产业
美国自由贸易园区的“企业法人”管理模式及欧洲的“专设机构”管理制度,都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欧美自由贸易园区在强化市场机制的同时,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形成支柱产业和关联产业群,提高了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我国推进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就应设立集中、精简、高效的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在政策范围内发挥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培育自贸试验区不同片区的主导产业,支持关联产业聚集,发展具有产业聚集优势的经济片区。
(三)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欧盟理事会制定了《欧共体关于自由贸易园区和保税仓库规则》《欧共体海关法典》,要求各成员国在完全遵守以上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自由贸易园区实行自由监管。美国、新加坡分别出台了《对外贸易区法案》《自由贸易园区法案》,并以此为基本法,对自由贸易园区实施监管。自贸试验区不仅是特殊的经济区域,也是特殊的法律管辖对象,因此,需要国家赋予特殊的政策措施。
(四)园区间相互协调,注重长远规划
设立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或专业型自由贸易园区,不仅要考虑国家整体战略布局,还要结合区位优势。自由贸易园区的产业选择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园区之间应相互协调,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各地申请、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应既要有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也要有互补的专业型自由贸易园区。另外,在其他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园区内部的布局要顾全大局、合理规划,形成互补完整的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园区内产业分布应依据不同片区已有的物流优势、金融优势、现代工业优势及高端制造业优势,合理培育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关联产业,形成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互补的产业体系,使进入园区的企业优质化、数量合理化。
(五)形成自贸试验区和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会发现有许多工作难点和“不对称”现象。比如,如何将为国家试制度和为地方谋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又如,许多改革任务超出了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范畴,如政府转变职能,这需要在地方一级政府层面展开。解决这种“不对称”问题,形成联动机制是个好方法。具体包括:自贸试验区与城市发展目标的联动、与地方一级政府转变职能的联动、与城市重点产业发展的联动、与其他产业园区的联动。这样可以拓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应用范围,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与政府组织层面的对接,丰富制度创新的差异化探索,提升企业和城市居民对改革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1) 2018年1月15日,第1期(总第306期),采编: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