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华侨华人与印侨文化适应的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与徐辉博士是在2018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丽水论坛——改革开放40周年视野下新华侨华人与丽水新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上认识的。他生性开朗,儒雅谦虚,对华侨华人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可谓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的近作完成后,请我作序,我欣然应诺。一是因为徐辉博士近年从日本学成归国,与我20余年前有相似的经历。二是他的题目颇有新意,研究在日本的中国人与印度人的比较,这种比较研究在国内较少[1]

中国华侨华人的研究经历过几次高潮。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国人走向海外,从谋生发展到创业创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们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网”的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的华侨华人人数约为2000万人,其中20%是华侨。到1984年,华侨华人人数达3000万人。2014年,海外华侨华人人数已超过6000万人[2]。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与中国一样拥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海外印度人和国际移民群体。印度政府海外印度人事务部2012—2013年报告显示,海外印度人的人口总量已超过2700万人[3]。海外印度人包括两部分,有印度血统的外国人(Person of India Origin,PIOs)和居住在国外但拥有印度国籍的印度人(Non-Resident Indians,NRIs)。

中国与印度的海外移民数量较多,行为方式也有相似之处(如吃苦耐劳、平和顾家等),且多与祖(籍)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经济上贡献良多。在中国,侨汇曾是支持国内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华人回国投资办厂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侨汇同样是海外印度人与印度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之一,它也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著名移民研究机构皮尤中心公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印度共收到710亿美元汇款,成为全球接受移民汇款最多的国家[4]。2013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达18767.97亿美元,移民汇款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8%。移民为印度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外劳务收入已成为印度经济的重要部分。根据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网站的资料,截至2015年1月,印度侨民共计28455026人,日本的印度侨民共23211人,其中印度血统的日本人981人,居住在日本但拥有印度国籍的印度人22230人[5]。据日本法务省入境管理局的统计,2014年在日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已突破60万人,其中老华侨华人不足5万人,留学生和就学生有11万多人,其余多为留日就职或兴办企业的新一代华侨华人[6]。这一数字远比印度人多。

徐辉博士对在日中国人和印度人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对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方面,他除了描述其历史和现状外,还对新华侨和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华侨学校(以东京中华学校为例)、华人餐馆(以横滨中餐馆为例)、在日华商组织研究(以日本温州总商会为例)和归国留学生的作用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样,他也对在日本的印度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剖析,首先是对这一移民社群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印度人在日本的教育问题、印度女性以及印度人异文化适应(以日本东京都江户川区为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印度人多使用英语作为社交语言,为了确认印度人的文化适应问题,他专门用英语设置了采访提纲和具体问题,以在东京都江户川区居住的新近来到日本的印度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而得到可信的数据。

徐辉博士根据文献和实例说明了在日本的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去日本的目的不同,中国人留学打工,印度人白领工作和家庭团聚。第二,社会身份和出身等级不同,中国女性出身于各个阶层,印度女性多出身于上流社会。第三,语言文化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因懂汉字适应较容易,印度人适应较难。第四,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人努力打工挣钱,印度人收入较高。第五,对日本社会的认识不同(实际上应该是关于去留的取向不同),主要指中国人多希望留在日本,而印度人只是以“客人”的身份在日本暂居。然而,这部著作是关于在日中国人和印度人文化适应比较研究,重点如果能更多地落在文化方面(如社会活动、饮食待客、节日庆典、宗教信仰等),将使著作的主题更为突出。此外,在日本的中国人中新移民占比甚多,其中获学位者和高学历者不少,这一点不应忽略。

印度研究中国的科研机构与专家学者不少。徐辉博士指出:“在印度,中国是最受关注的国家之一。将中国与印度进行比较,早已成为印度人的习惯。与印度关注海外华侨华人及中国政府的海外华人政策相比,中国人对海外印度人及印度政府的海外政策关注不够。”他认为:在国际学术界将会掀起一股研究海外印度人的热潮。然而,“在中国,关于海外印度人与海外华人文化适应的比较研究的话题几乎无人问津。虽然海外华侨华人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如果缺少对海外印度人研究或海外华侨华人与印度人的比较研究的内容就是一个缺憾。因此,对海外华侨华人与印侨的比较研究是必要的,同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确实如此。中印两国互为邻国,两国都是人口大国,面临同样的生态挑战和发展机遇,在国际舞台上的处境相似。如果中印两国相知相亲,和平共处,互相学习,合作互补,两国为世界做的贡献将更大。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中印文化的交流时指出:“21世纪,东方文化之所以将全面复兴,关键是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融。” 华夏天竺,兼爱尚同。我相信,徐辉博士的这部著作不仅可以促进对华侨华人的比较研究,也将在推动中国对印度的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李安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9年2月15日于北西博雅西园


[1] 李安山:《论南非早期华人与印度移民之异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

[2] 中国网:《海外华侨华人已超6000万 分布于198个国家和地区》,http://news.china.com.cn/2014lianghui/2014-03/05/content_31685623.htm.

[3] Ministry of Overseas Indian Affairs,Annual Report:2012-2013,http://moia.gov.in/writereaddata/pdf/Annual_Report_2012-2013.pdf.

[4] P. Connor,et al.,“Changing Patterns of Global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Pew Research Center,Dec. 17,2013. http://www.pewsocialtrends.org/2013/12/17/changing-patterns-of-global-migration-and-remittances/.

[5] 海外印度人事务部网站:“Population of Overseas Indians”,http://moia.gov.in/writereaddata/pdf/Population_Overseas_Indian.pdf.

[6] 中国侨网:《日本华侨华人概况》,http://www.chinaqw.com/hqhr/2014/04-21/1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