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残疾人康复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这段时间,我们谈得较多的是康复事业要适应“七五”计划这个话题。实际上,与此相关、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康复事业也应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去年,党中央提出:要认真抓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单打一地搞经济体制改革,是进行不到底的,必须配合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政治、文化方面的进步,配合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伦理道德,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方面。而我们的康复事业,无论是对康复工作者本身道德情操的要求而言,还是对残疾人精神世界的建设而言,文明程度都应该是很高的,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事业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具体地说,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每一个从事康复工作的同志,在与残疾人接触的过程中,都应体现一种体贴、尊重、帮助的精神,对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更要体现这种精神。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它能够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显然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我们能够使残疾人在身心上得到康复,使所有残疾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使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形成一种风气。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人道主义推广与实践,是一种积极贡献。
由此看来,康复工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项重要的事情做好。
祝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1] 这是邓朴方同志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一次理事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