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行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党校与华南师大

从小,我的学习欲望就很强,初始动力源自兴趣。我常常在父母上班后,偷偷打开他们卧室的书柜,把里面的书逐本拿出来看,翻完一遍后又放回原处。书柜里大部分是当年供干部学习的理论书籍,还有苏联的一些文艺书籍,如《小儿子的街》《青年近卫军》一类,国内的有《红楼梦》《红岩》《三家巷》《香飘四季》,等等。父母对学习的重视对我这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工作以后,我学习的指导思想就是“学什么干什么、干什么学什么”,觉得这样才适合自己的情况,其实也没有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1976年,我参加了广州市工人马列主义业余大学的第一期学习,这期学习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结业时我被评为优秀学员。1979年3月,我再次参加了工人马列主义大学的第三期学习。学习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剥削本质;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等。上述两次学习是单位推荐我参加的,我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同时担任了局理论辅导员。

1979年9月,我自费报读了市机床工业公司职校科技英语班,采用高教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教材(共3册),每周一、三、五晚上上课。开始为了方便学员,上课地点放在中山五路的一所学校,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又回到了新港路机床公司的所在地。我记得,每天下班后都是人困马乏的,骑着自行车从东山庙前直街到沿江东路码头,再乘渡轮在滨江东路上岸,走东晓路转入新港西路到机床公司职工学校。这样的业余学习的确是很辛苦,难怪到1981年1月毕业时,坚持下来的同学一共才15人,还不到原来全班人数的一半。

再说广州市委党校的学习。在“文革”末期的1976年,市党校与市“五七”干校合并,搬到了从化的大夫田。打倒“四人帮”后,党校又搬回“文革”前先烈路校址。“从此,党校又高高举起马列的旗帜,办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学习班,在广州市的干部队伍中批判‘两个凡是’,端正思想路线,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改革开放打下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广州市工人马列主义大学第一期学员纪念证书

1980年,市委党校举办首期全日制的理论班,其重视程度从考试方式到内容就可见一斑。我在日记中写道:9月12日,参加市委党校理论班全天闭卷考试。上午考试科目是政治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常识。下午命题作文,试题是“理论工作之我见”。题目刚好对应了我干过的工作,评卷的老师给了“优”,并在卷面上批注“有分析有见解,文理通顺”。我清楚,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两期“工人马列主义大学”的学习,没有厂宣传干事和局理论辅导员的工作实践,我想是没有把握考上首期党校理论班的。

1981年10月校刊《文稿》第4期,刊登了我的调查报告《从“吃不饱”到“吃不了”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广州市东升电器厂调查》。毕业前,党校的有关同志找我谈了一次话,了解有没有留校的想法。那时候,我已经领技工四级工资了,月薪62元5角,比同龄学员的工资都要高。加上对企业有十多年的感情,单位又支持我脱产学习一年,毕业后说不回去了,心里的确过意不去。校方同志听明白我的意思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党校的毕业考试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范畴,我因成绩优异被党校评为优秀学员,奖励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选集》。1981年11月毕业后,我所在的第一学习小组,有三位同学选择了留在党校任教,多数同学回到了原单位。

1983年,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市委党校从82级学员开始,学习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毕业取得党校学历同时颁发“大专学历证书”。经党校同意,从1985年9月开始,大约有二十多个80届理论班同学再次回到党校,补上新开设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经过近两年的走读学习,各门考试合格,在1987年7月我们领到了市委党校大专毕业证书,署名是校长张汉清、副校长雷鸣春。

在党校学习的1981年1月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理论教育专业(函授本科、学制5年)开始招生,我参加考试后被录取。开学典礼是在省委党校小礼堂举行的,约300名学员,主要来自省直机关、省属企事业单位,其中有20多人来自广州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华师大的学习共分十个学期,整整5年时间,虽然分类为函授学习,但由于学校管理严格,老师授课时间完全达到教育部全日制本科的要求。大学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形式逻辑、法学概论、伦理学、中国通史、中外哲学史、政治经济学史、马列毛泽东经典著作选读等。当年的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授课上,备课很充分,讲课有质量,听课后令人有心头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

通过这五年国民高等教育的学习,所打下的基础对自己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习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读书成了生活的常态,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又时刻产生着奇妙的“化合”作用,让人感觉更加耳聪目明、倍添奋发进取精神。

思之得

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能够成就思想理论能力的本质提升。学习从零碎的、孤立的到系统的、联系的转变,从根本上带来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至今成色未变。它始终为我们对问题的思考以及接触新思维、新观点提供认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