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潼二胡艺术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教学理念与方法

任何门类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即方法)四个方面,要想搞好教学,必须把这四个方面配合好,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我在从事二胡教学六十年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有一些心得体会和看法,现提供大家参考。

一、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教师是确保教学成果的关键,只有具备师德规范和专业水准要求的优秀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当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业务上要过硬,包括自己从事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以及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当是全面、系统的,正如有人比喻“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应当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专业要过硬,更重要的是要有师德,这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师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学生和对同行的态度等方面的道德规范。我觉得在教师的师德规范中,有一条需要格外注意和值得重视的是教书育人。我认为“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相比之下“教书”容易,“育人”难,育人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必须不怕麻烦,不怕困难,要有毅力,要有韧性。要想做到教书育人,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贤的话说明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教师只有自己走得正、做得正,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目前音乐艺术院校的专业课,大都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具有很强的个别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相对更强,教师身上优秀的品质会影响学生,同样教师身上不好的行为,也会给学生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带来某种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从做人、做事到做学问,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要给学生做出榜样。即使是采用大课的教学形式,教师的品德修养、性格气质、艺术观点、治学态度、言谈举止、行为作风等,都具有示范性,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甚至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效仿的楷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做教师必须牢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不断用这十六个字来检查自己、提醒自己,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这十六个字不仅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和鞭策。

二、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学生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任何门类的教学,都不应背离教育的这个总方向。从古至今不同的时代、社会,对教育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都离不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讲“传道、授业”,他在一千二百年前就能把教师传授道德、教学生做人和教授业务学做事,同时并列提出,回望今日我们的教学工作,当然是要培养德才兼备也即人品好、专业好的学生。

我对学生的要求有八个字:尊师重道,勤学苦练。我认为“尊师”也是尊重知识,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应当得到很好地继承。“尊师”不只是跟老师学的时候要尊师,毕业之后不用跟老师学了,也还要尊师,做人应当是点滴之恩涌泉相报。尊师重道的后两个字,“重道”是要注重道德,做人要有道德底线。我希望年青一代学子们,做人要正直、善良,要诚实、讲真话、不讲假话,不弄虚作假,不图虚名,不急功近利;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讲信用,要认真、严谨、务实。

我要求学生做到“勤学苦练”,是因为业精于勤,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刻苦努力勤于钻研,靠小聪明不刻苦练琴,不用心钻研,不可能成才,只有下功夫勤学苦练,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为民族音乐事业作出贡献。对于人品和业务的看法,我认为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要成就一番事业,既离不开人品,也离不开业务。但是,首先应当把人品放在第一位,一个人品不好的人,只是业务好,它只能用来谋取个人的私利,不能最大限度地贡献于社会,我们的民族音乐事业迫切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人品好、业务好、德艺双馨的接班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经受磨炼,逐步树立起顽强的事业心和坚韧的毅力,才能踏踏实实为祖国的音乐艺术事业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地作出贡献。

从民族器乐专业的角度来看,应当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的贡献。早在20世纪80年代于中央音乐学院担任民乐系主任时,我就极力宣传和鼓励学生在学好主修乐器的前提下,选修第二乐器,或选修作曲、指挥。在我的倡导下,许多学生选修了第二乐器,也有学生选修了作曲或指挥,还有的学生选择了双主修,因此使学生们从中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作用。针对当时为培养高精尖人才,而忽略社会需要全面型人才的倾向,我认为学生从附小、附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用十几年的时间只攻一种主修乐器,这种做法对钢琴系、管弦系学生无可非议,但对民族器乐的教学来说,我觉得并不适合。民族器乐的绝大多数专业,都缺少能够用于十几年授课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必然有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虽然有些经典曲目,需要反复磨炼不断加深理解,必要的重复是不可缺少的,但也要看到并非磨的时间长,重复的次数多,就能达到高水准,长期的磨炼可以留在学生走向社会再去做,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过多地去重复相同的内容,必然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学生能否成为高、精、尖的人才,其中有诸多因素,还要受学生本人具备的条件、素质和悟性的制约,能成为高、精、尖人才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乐队演奏和教学工作,即使极少数学生能成为优秀演奏家,也不可能只做独奏演员,在乐团工作也要参加乐队,在学校工作也要搞教学。因此,用十几年只攻一种乐器“单打一”的方式培养学生,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使学生的知识面很窄,除了自己的主修乐器外,其他方面懂得很少,缺乏应有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主张一专多能兼学别样,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其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工作的能力更为广泛。为此我曾向院领导建议:逐步修改民乐系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将原第二乐器选修,纳入专业必修科目。

1986年5月,我应邀担任香港演艺学院“校外荣誉顾问”,在商讨课程设置时,该院采纳了我的建议,规定学生在主修乐器之外,必须副修另一种乐器,或副修其他专业,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双主修。此外,在课程设置中,还增加了“中乐编配”和“指挥入门”与“指挥深造”,这些为香港中乐学生拓宽知识面和适应社会上工作的需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培养一专多能中乐学生的理念,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十多年以来,海内外音乐艺术院校对中国民族器乐专业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学生,逐渐已有共识。随着民族音乐事业多元化的发展和社会对民族器乐从业者的需要,中央音乐学院及其他音乐学院,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方面,已经做出了显著的成绩。2018年9月,我很高兴看到中央民族乐团出品的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剧中饰演玄奘法师和其他多位人物者,都是由音乐学院培养的乐团团员担任,饰演者在吟诵、台词对比和形体动作各方面,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准。除此之外,有团员亦能很好兼奏复制的敦煌乐器和各种少数民族乐器,这说明了中央民族乐团的一批团员,已经具备了跨界演绎和兼奏其他乐器的能力。可喜可贺的是,他们成功地实践了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严格要求基础上的鼓励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求知欲的意向,它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是从事专业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学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必须掌握的一条教学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越强,投入学习的力度就会越大,因此学习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因为喜欢而想学某首乐曲,此时如果与教师原订的计划不一致,应当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看到这是他渴求学习的愿望,对学生这种求知欲的心理品质一定要保护,而且要细心培植。教师如能调整授课计划,满足学生想学那首乐曲的愿望,通常学生会认真地学习,收到相对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要求,但并非他想学什么就教什么,而是通过认真分析之后,认为适合他学才果断予以支持,如果不适合,就要耐心地解释,告诉他想学这首乐曲需要做某些准备,围绕他想学的这首乐曲,安排一些有关的学习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再安排他想学的乐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愿望如果采取否定态度,或者流露出不信任的感觉,就会挫伤他学习的热情,甚至有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学习的内因,它是学生主动学习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关键。特别是对幼小的学生,更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师往往需要采用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四十多年前,为了培养儿子王憓的学习兴趣,曾经请人用罐头筒做了一个铁筒二胡,当时他只有两岁多,我让他用这个不怕摔坏的二胡当玩具,学一点用弓子拉出声音的动作,逐渐让他在空弦上拉一些有趣的节奏,其他没有任何要求,此时他比较有兴趣。后来,当教他如何持琴、按指和持弓、运弓时,要他按照正规的方法进行练习,他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了。所以,由玩二胡走上正规学习二胡的道路,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其中需要在教学内容和诱导的方式、方法方面,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启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投入学习。

我不赞成采用暴力征服的方式强迫孩子学习,虽然有的演奏家是被家长“打”出来的,但也不能说明它是一种正确而可行的方法,相反用暴力征服逼迫的方法,是对孩子精神上的一种摧残,它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创伤,将是无法弥补的,甚至会使有的可以培养成才的孩子,丧失了成为人才的机会。

鼓励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效果,鼓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和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我在1991年赴香港演艺学院工作之前,未曾体会到鼓励的重要性。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面临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音乐学院附中(还有些是附小)毕业生,长期接受过专业科班的训练,他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习以为常,甚至对严厉的批评都能接受,因此没想过要鼓励学生。香港演艺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中学毕业的,由于香港没有专业的附中,更没有附小,学生们没有机会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在业余学习乐器(香港叫“玩乐器”)的过程中,听到的大都是赞扬声,考入香港演艺学院后,从业余走上专业的道路,离不开严格的训练,否则很难培养成专业音乐家。但是,严格训练的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香港学生能够接受,就需要采用鼓励的方法。

我初到香港时,没有认识到鼓励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难以适应只是严格要求而没有任何鼓励的教学方法。有一位学生在“中乐教学法”期末考试的论文中写道:“世界上连最伟大的人物都想听到鼓励赞扬的话语,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啊!”这段话道出了学生们迫切希望得到教师鼓励的心声,它对我有所启发。

我在香港演艺学院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采用鼓励的教学方法,逐渐对鼓励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教师在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如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鼓励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就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和继续努力的良好心态。特别是专业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要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帮他们找到影响学习的原因,即使是条件差的学生,只要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鼓励要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比如,有期待性的鼓励、激发性的鼓励和表扬性的鼓励,还可以采用谅解性的鼓励。我提倡的鼓励,并非是无原则地夸奖和赞扬学生,而是建立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条件的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方法的鼓励,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满信心,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投入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艺术贵在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新的艺术,也就不可能有所发展。二胡艺术的发展,是由于当年刘天华开创了现代二胡艺术的先河,创作了十大名曲,使二胡从伴奏乐器的地位登上了音乐会的大雅之堂,成为一件独奏乐器。其后二胡前辈们和广大的二胡从业者,在天华先生开创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创新发展,才使二胡艺术有了今天的辉煌。二胡百年以来的历史,证实了只有不断创新,二胡艺术才有生命力,才会进一步发展。因此,二胡和民族器乐的教学,都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放到首位,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通过不断努力,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以此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胡艺术的发展,需要具有创造型的人才,无论从事演奏、教学或创作、理论研究,或乐器改革等任何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创造能力,要想在工作中有所突破,而不是墨守成规,就要有独创性,发挥创造能力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独立研究、独立工作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不把问题的答案和具体的做法告诉学生,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和完成任务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动脑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和研究,做了之后如有不足之处,教师再给予指导。这样比一开始就把答案和做法告诉学生,更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处理一首新作品,根据他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去设计弓法、指法、滑音、装饰音和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安排,以此培养学生对乐曲进行演奏的艺术处理能力。当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乐曲,确定了演奏的方案之后,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乐曲演奏艺术处理中的有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教材曲目,应当格外重视演奏的基本功,它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发展,切不可忽视。我不赞成“以曲代练”只让学生学习乐曲,不重视基本功训练;只重视学习乐曲的数量和技术难度,而不重视让学生掌握如何处理乐曲的方法。我认为学生掌握教材曲目的数量和难度,只能代表他掌握教材曲目的能力,学生学得快、学得多、难度大,只说明他的接受能力强,并不能代表他日后的发展。学生要想未来能够在专业上具备发展的能力,必须具有坚实的基本功和掌握对乐曲进行演奏艺术处理的能力,才能有利于日后在演奏和教学方面的创新发展。教师教学生学习乐曲时,不仅要把自己反复研究、精心设计的演奏艺术处理告诉学生,同时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通过对不同演奏艺术处理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选择符合他审美要求的处理方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演奏出富有个性的音乐,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

目前在音乐院校中,有不少学生是从附小、附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在漫长的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的专业水准和知识以及经验的不断提高,他们一方面在接受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自己独立学习和独立探索的成分也在不断加大,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规律。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作用上、意义上、内容上、方法上,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比如,一位学生跟一位老师学了很多年,他在继续学的同时想找其他老师学某首乐曲,或想把学过的乐曲,找其他老师学习不同的演奏艺术处理方法。我觉得这位教师应当支持学生,让他广泛吸收博采众长,通过学习各家各派不同的风格特色,从中吸收更多的经验,这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益。学生能有广泛学习的要求,这种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能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这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从教育学和教学法的角度理解“教学”这两个字,从根本上来说,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最终能够独立学习,不用教师教,自己具备自学的能力,其本质还是为了学。

五、采用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及多种教学方法

所有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学,一般都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二胡教学从创立刘天华二胡学派以来,传承至今的教学方法,也基本上是以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和风格特点,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讲解有关乐曲演奏艺术处理的各种问题,这些都需要采用讲授法来完成,特别是培养高水准的学位学生,更要发挥讲授法的作用,来加强逻辑思维的教育。所以,教授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音乐毕竟是声音的艺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实际的音响概念,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而获得对音乐的感觉,只用讲授法靠语言表达,不容易让学生理解,难以找到音乐的感觉,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这也是最为普遍、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认为必须把讲授法和示范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之中,既要有讲授又要有示范,二者缺一不可,有时甚至是边讲、边示范、边唱,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教师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响,附加唱出来的音乐感觉,让学生对你讲授的内容和对乐曲的演奏要求,能有实际的感受和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用乐器说话比用嘴说话更能让学生理解。因此,只有把示范教学和讲授法结合起来,利用二者的优点,使之互相补充,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示范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演奏能力,否则给学生做了示范,也达不到示范应有的作用。示范并不是要求教师完整地演奏整首乐曲,也不是为了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奏,而是为了说明音乐的实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找到音乐的感觉。所以,既使是片断的示范,也要求准确、精细,能够说明问题才行,切不可过分夸张,以免误导学生。示范教学是青年教师的强项,尽管是强项也要力求准确,不可过多示范而忽略讲授法的作用。凡是不擅长运用讲授法的教师,应当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音乐理论水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把讲授法和示范教学配合好。对中老年教师来说,亦不可忽视示范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娴熟而牢固地掌握好本专业的演奏技巧和教材曲目,以使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示范教学的方法。因此,我主张教琴必须练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民乐系主任期间,为督促教师们练琴,举行教师内部业务汇报演出,收到较好的效果。1997年夏天,台北市国乐团邀请民乐系一位中年教师和我参加“名家音乐会”演出,他在庆功宴会上感谢我举行教师业务汇报,他说如果当年没有业务汇报,我不会主动去练琴,也就不可能参加这次的名家音乐会演出。

讲授法与示范法相结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穿插使用谈话法、实习法、练习法,以及指导学生听录音、看视频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不同的作用,比如,谈话法也叫讨论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讨论加深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再比如,实习法使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演出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有人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学既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又要避免采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学习阶段,灵活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第一次教学生学一首新的乐曲时,通常采用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演奏方面的要求。如果某一次上课为了解决学生的某些技术难题,或掌握某种技法,就可以采用讲授、示范、练习三结合的方法,把要领和方法讲给学生听时,结合示范便于理解,同时还需要让学生边学、边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比如,学生面临演出或考试时,要适当采用实习法,让学生有一种舞台演出的感觉,在没有演奏厅的情况下,也要利用教室当舞台,为学生创造一个舞台演出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从门外走进来,像演出一样完整地演奏一遍,之后再帮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适当穿插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及时解决问题,而后再次让学生完整演奏,之后再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重复个两三次,使学生不断寻找和体会舞台演出的感觉。此外,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水准、不同接受能力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也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年龄很小的学生不适合讲授,可以采用练习法和游戏法进行教学;有的学生专业水准虽然不高,但文化层次较高,可以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启发他对乐曲的理解,通过对演奏技法的分析、运用及其如何掌握的方法,使其通过日常练习有所提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学会掌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上是我在长期从事二胡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愿与大家共同探讨,见识更多宝贵经验。此外,我还想补充对教学相长和教与学的一些看法。所谓“教学相长”,顾名思义即教与学共同长进,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补充自己。教学过程是教师提高自我修养的好机会,作为教师要珍惜这个机会,不要片面地认为教别人只是付出劳动,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教别人是“照亮别人、牺牲自己”。应当看到教也是一种学习,你要给学生讲授知识,教学生掌握某首乐曲或某种技法,自己必须去深入研究、很好地掌握,这个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的经验,使自己逐渐成熟,学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所以,教与学是一个互相长进、互相学习、互相起作用的关系。我认为“既当先生、又当学生”这句话很有道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学生,要永远不停地抓紧一切机会学习。

回顾我将近六十年的教学过程,就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通过教学相长,不断使自己得到了提高。我体会到要想提高自己,就要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调整,不断地分析自己、检查自己,其中最重要的是虚心,只有虚心,才能使自己在艺术上有所进步,如果是唯我独尊、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就很难吸收新的营养,更不可能从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去吸收有用的东西。我之所以有这些看法,是因为有切身的经历,2015年我担任“金钟奖”的评委,有一位参赛的学生演奏《病中吟》时,其中有一个乐句的处理与众不同:figure_0052_0003。这位学生在演奏第三拍的mi(3)音时,用了一个力度较强而突出的下滑音,接着又立刻将力度转弱奏出其后的旋律。他的这个处理是我从未想到的,虽然我对《病中吟》的演奏艺术处理曾下过不少功夫,反复聆听过刘天华演奏的唱片和蒋风之、刘北茂、张锐、闵惠芬等七八个人的演奏录音,从中吸收各种不同的《病中吟》演奏艺术处理,但是这位同学与众不同的处理,使我重新考虑《病中吟》中这个乐句的处理。经过反复试奏和研究之后,我决定采用这位同学的处理,因为他在强奏mi(3)下滑音之后转入弱奏的处理,其力度对比鲜明,增强了乐曲的艺术感染力,这位同学对《病中吟》这个乐句的处理方法,值得我学习和采纳。这段经历使我体会到虚心的重要性,只要能虚心,在学生和任何人身上都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在知识面前,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名气大小,每个人都是小学生,永远要老老实实做一名虚心的小学生。

我从1960年从事二胡教学工作以来,曾先后教过数百名学生,其中有些学生已是颇有成就和影响的演奏家和教育家,我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我认为学生取得的成就虽然有教师的贡献,这是不容抹杀的,教师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但必须看到,学生自身的条件和他自己的努力与钻研,以及客观的条件和各种机遇,是获得成功更为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演奏家和教育家。所以,教师不要把自己跟学生的成功拴得太紧,更不要把学生的成就作为标榜和抬高自己的资本,而应当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关心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而且还要格外重视那些相对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学业有显著的进步,把他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才是教师全面的教学成果,能这样做的教师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