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撇减罪
封建社会虽有法律,但却不是判定罪与非罪的唯一标准。在很多情况下,权势、金钱、智谋的作用都大于法律。
下面这个故事便是个绝好的说明。
南朝萧梁时,有一个人叫刘孝绰,出身于官宦世家。刘孝绰自幼聪敏,7岁时就能写文章,号曰“神童”。他的舅舅王融曾得意地称着他的小名说:“天下文章,如果除去我,就应属我家阿士了。”梁朝建立后,被任为太子舍人,不久,又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梁武帝喜好诗文,在一次宴会上,他令当时的大文学家沈约、任防等言志赋诗,当时刘孝绰也在座,也写了7首诗呈上。梁武帝看后,对每篇诗都赞赏不已。从此刘孝绰在朝野之中名声大噪。
梁武帝非常爱才,俗话说,爱屋及乌,梁武帝因爱刘孝绰之才而及其人,特下令让他知青、北徐、南徐三州事,出朝为平南安成王记室。不久又让他补太子洗马,迁尚书金部郎。南北朝时期,秘书丞是个清要官职,任此职者大多为高门士族,一般寒门庶族不能担任,所以被称为“天下清官”,又称为“第一官”。在刘孝绰任上虞令期满后重新安排官职时,梁武帝说:“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所以,刘孝绰便担任了秘书丞。这件事也可见梁武帝对刘孝绰的宠爱。
刘孝绰有个好友,名叫到洽,也是个才子。当时的文学家谢跳称他是“兼资文武”,任防称他是“日下无双”。此评价颇有些吹捧的味道,但到洽有才确为事实。刘孝绰、到洽、殷芸、陆侄、王筠等人经常出入东宫,为昭明太子萧统的座上宾。刘孝绰有个骄傲自大的毛病,他自以为才能优于到洽,常在宴会上贬低到洽的文章。因此,到洽便对刘孝绰怀恨在心。后来,刘孝绰作了廷尉,他让老母住在家里,带着娇妻美妾搬入廷尉府。正巧,到洽任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察纠劾百官。他听说这件事后,专门派人进行核实,然后给皇帝上表,弹劾刘孝绰下孝。表中有这样一句话:“携少姝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
中国古代最讲孝道,为人不孝,不但受舆论谴责,士人的鄙视,还有丢官、丢脑袋的可能。到洽对刘孝绰的弹劾,简直就能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对于一个丢弃老母不管,与娇妻美人享受荣华的不孝之人,谁听了不咬牙切齿!然而,梁武帝太爱刘孝绰之才了,他担心到洽这一弹劾,将使刘孝绰永无出头之日,为了减轻一点刘孝绰的罪行,梁武帝提起笔来,将奏文“携少姝于华省”中的“姝”字去掉一笔,变成了“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家固然不孝,但他荣华富贵未忘其妹,将其妹带入府中,既符合“悌”的精神,又减去好色之罪。经梁武帝这样一改,刘孝绰的罪过果然轻多了,只落个暂时免官。
【简评】
梁武帝去撇隐刘孝绰之罪,颇有些“舞文弄法”的味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封建社会,皇帝的意志即法,梁武帝认为刘孝绰无罪,刘孝绰就是无罪,此其一。再说,到洽弹勃刘孝绰,本来是出于私怨,大有置刘孝绰于死地而后快之势。梁武帝出于爱才之心,救刘孝绰脱离死地,对刘孝绰将来改正错误也提供了机会。舞文弄法固不可取,但爱才之意却可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