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谦德国学文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卫风

淇奥

题解

《淇奥》是一首称颂君子的赞歌,因曾子《大学》的引用而广为人知。君子一词,在先秦典籍中十分常见,原指“君王之子”,后来引申为士卿大夫、公侯贵族的泛称,带有地位崇高的政治意味。直到孔子诠释六经,才赋予此词才学和德行方面的意义,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此词内涵。《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卫国人作以“美武公之德”,此“武公”指卫武公姬和,他是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周幽王时担任卿士。犬戎破镐京后,他协助周平王平息叛乱并东迁洛邑,以为东周之始,被周平王封为公爵。《毛诗序》中特别举出了他有文采、善纳谏、严礼仪的美德,认为这是他能“入相于周”的原因。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九句,除末二句外,皆是工整的叠咏结构。三章在内容上可以说水乳交融、难分彼此,都以“瞻彼淇奥”和青青翠竹起兴,继而就展开了对君子仪容风采、言谈举止和才德品性三方面的赞咏。写其仪容庄敬、饰物华美,以“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八字尽言无遗;写其幽默健谈、举止有礼,以“宽绰”地倚靠“重较”、“善戏谑”而不过分传神描摹;写其精纯品质、善美德行所用笔墨最多,也是全诗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比如“切磋琢磨”刻画其精进学问道业之态,“金锡圭璧”比喻其具备精良纯粹之质,而“瑟僩赫咺”四字的重复使用,既含有对其庄重仪态的褒扬,又是对其光明璀璨之德的衷心赞颂。因此,诗人多次使用“有匪君子”四字,且谆谆告诫人“终不可谖兮”,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本诗也开创了以竹和玉比拟赞美君子的先河,后世“君子佩玉”之风或许亦是由此诗影响而致。诗人形容绿竹,各用“猗猗”“青青”“如箦”三词;状写美玉,用“琇莹”“如星”“圭璧”等词,可谓浓墨重彩、不厌其烦。透过本诗优美的文风和清雅的音韵,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中那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君子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瞻彼淇奥[1],绿竹[2]猗猗[3]。有匪[4]君子,如切如磋[5],如琢如磨[6]。瑟[7]兮僩[8]兮,赫[9]兮咺[10]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11]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12]琇莹[13],会弁[14]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15]。有匪君子,如金[16]如锡,如圭如璧[17]。宽兮绰[18]兮,倚重较[19]兮。善戏谑兮,不为虐[20]兮。

注释

[1]淇奥〔yù〕:淇水弯曲处。

[2]绿竹:翠绿的竹子。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

[3]猗猗〔yī〕:美盛貌。

[4]匪〔fěi〕:通“斐”,有文采的。

[5]如切如磋:形容互相讨论研究学问。切,本指加工骨器。磋,本指磨治象牙。

[6]如琢如磨:形容在学问道德方面钻研深究。琢,本指雕刻玉器。磨,本指研磨石器。

[7]瑟:矜持庄重貌。

[8]僩〔xiàn〕:胸襟开阔貌。

[9]赫:显赫,盛大。

[10]咺〔xuān〕:光明,显耀。

[11]谖〔xuān〕:忘记。

[12]充耳:又称“瑱”,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

[13]琇〔xiù〕莹:美石。

[14]会弁〔kuài biàn〕: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冕,上有缝,可饰以玉。会,缝隙。

[15]箦〔zé〕:积聚。

[16]金:黄金,一说铜。

[17]如圭如璧:圭,又作“珪”,古玉器名,长条形,上圆〔或尖〕下方,公侯贵族在重大典礼时手持之。璧,古玉器名,平圆形,中间有孔,亦在典礼时用作礼器,还可作饰物。

[18]绰:宽大,舒缓。

[19]重较〔chóng jué〕:古代卿士所乘的一种车,车箱前左右有两重横木,可供倚攀。较,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所乘车,“较”上有曲木或铜钩用作扶手。

[20]虐:放纵,无度。

译文

看那淇水回环弯曲,碧绿竹树修美茂盛。有位君子文采斐然,切磋研讨义理学问,琢磨体悟圣贤大道。仪容庄重胸襟开阔,德行崇盛光彩照人。有位君子文采斐然,终究不能让人忘却。看那淇水回环弯曲,碧绿竹树郁郁青青。有位君子文采斐然,冠冕两侧美石垂耳,帽缝饰玉多如星辰。仪容庄重胸襟开阔,德行崇盛光彩照人。有位君子文采斐然,终究不能让人忘却。看那淇水回环弯曲,碧绿竹树积翠成片。有位君子文采斐然,质如黄金又似锡石,品若圭璋又像璧玉。气度雍容神态宽舒,倚靠车厢两侧横木。善开玩笑幽默风趣,恰到好处而不过分。

考槃

题解

《考槃》是一首对隐士的赞歌。“考槃”二字,《毛诗传》解释为:“考,成;盘,乐”,陈奂作疏进一步将二字合释为“成德乐道”。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考”是叩击之意,“槃”是器皿之名,认为此词指敲击鼓盆等作为歌乐的节奏。无论如何解释,“考槃”一词显然是隐士生活的真实反映。

《毛诗序》认为此诗不是单纯的对隐士的赞叹歌咏,其创作时间应在卫庄公在位时期,是对卫庄公“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的暗讽。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全用叠章手法。写隐士所居之处,有“涧”“阿”“陆”三种,都是僻静幽雅之处。称呼隐士用“硕人”一词,此词不仅可指人的仪表高大魁伟,在此诗中则更侧重于对人的才德品行的赞美,正如《毛诗序》中所说,“硕人”实为退隐的“贤者”。写隐士的日常生活,是独自睡去醒来、言语歌啸,流露的是清居的安宁自在、心无挂碍。各章最后一句皆以誓言自明其志,诗人唯愿自己能够永远游心山林,不变初衷,安贫乐道,而且这份独一无二的幽趣,只能自己悠然心会,却不能“告”与人知。

隐士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具有特殊意涵的一个文化符号。不论是在盛世还是乱世,不论隐者是为求仙访道还是退避宦海艰险,他们都会收到上至帝王卿相,下至贩夫走卒的高度尊敬和赞誉,俨然已成睿智、高洁、风雅的代名词。此诗可谓最早的隐逸诗之一,对后世山水田园和避世隐居题材的文学作品具有启蒙性的作用。

考槃[1]在涧,硕人[2]之宽[3]。独寐寤[4]言,永矢[5]弗谖[6]。考槃在阿[7],硕人之薖[8]。独寐寤歌,永矢弗过[9]。考槃在陆[10],硕人之轴[11]。独寐寤宿,永矢弗告[12]。

注释

[1]考槃〔pán〕:避世隐居,一说成德乐道。

[2]硕人:高大俊美之人,亦指德行崇盛之人。

[3]宽:宽绰舒缓貌。

[4]寐寤:睡和醒,引申为度日。

[5]矢〔shì〕:通“誓”,发誓。

[6]谖〔xuān〕忘记。

[7]阿〔ē〕:山的曲隅,一说山坡。

[8]薖〔kē〕:宽大貌。

[9]过:失去,忘失。

[10]陆:高平之地,一说山丘。

[11]轴:宽舒貌,一说美好貌,一说盘桓不行貌。

[12]告:告以其乐,一说哀告、诉苦。

译文

避世隐居在山涧之中,伟岸崇高的人心胸宽广。独自睡去醒来说话度日,发誓永不忘记隐逸的志向。避世隐居在曲隅之间,伟岸崇高的人神情宽和。独自睡去醒来歌啸度日,发誓永不失去隐逸的初衷。避世隐居在土陆之上,伟岸崇高的人风采宽舒。独自睡去醒来安居度日,发誓永不周告隐逸的乐趣。

硕人

题解

与《君子偕老》和《淇奥》二诗类似,《硕人》也是一首写人的诗歌。而与《考槃》中以“硕人”形容隐士不同,这首诗中的“硕人”乃是用以形容美女身材修长秀美。《毛诗序》认为此诗主题是“闵庄姜也”,原因是“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

全诗共有四章,每章七句,皆用赋法,未及比兴。第一章简单地勾勒了庄姜的身姿服饰,主要介绍了她公侯之家的出身,点明了她的贵族身份和地位。第二章则是对庄姜外貌仪容的细致刻画,从手到颈,从齿到额,从肌肤到眉目,连用六个比喻,形象贴切地展现了她倾国倾城的美貌。尤其是“巧笑倩兮,美目盻兮”两句,寥寥八字传神地描摹出美人嫣然含笑、顾盼生辉的神韵,确为点睛之笔。三、四两章主要叙述了庄姜在出嫁途中暂时休息的情景,以及随行车马、媵士、仪仗的浩大声势。第四章中还不惜笔墨用五个叠词状写了河水北流、设网捕鱼、众鱼踊跃、芦荻修长诸意象,既是起兴唱咏,也是用以映衬庄姜出嫁的盛大场景。

这首《硕人》用词精审,文笔优美,可以说开创了千古题咏美人作品的先河。清代姚际恒评论此诗甚至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而当我们读到《陌上桑》《洛神赋》《长恨歌》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似乎也能从中窥出一分“硕人”的倩影。

硕人其颀[1],衣锦褧衣[2]。齐侯[3]之子,卫侯[4]之妻,东宫[5]之妹,邢[6]侯之姨[7],谭公维私[8]。手如柔荑[9],肤如凝脂,领[10]如蝤蛴[11],齿如瓠犀[12],螓首[13]蛾眉[14]。巧笑倩[15]兮,美目盻[16]兮。硕人敖敖[17],说[18]于农郊,四牡[19]有骄[20],朱幩镳镳[21],翟茀[22]以朝。大夫夙退[23],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24]。施罛濊濊[25],鳣鲔发发[26],葭菼揭揭[27]。庶姜孽孽[28],庶士有朅[29]。

注释

[1]颀〔qí〕:身材修长。

[2]褧〔jiǒng〕衣:用枲麻类植物纤维织布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时在途中所穿,以蔽尘土。

[3]齐侯:指齐庄公。

[4]卫侯:指卫庄公。

[5]东宫:太子所住的宫室,此指齐太子得臣。

[6]邢:春秋时期国名,在今山东邢台。

[7]姨:妻的姊妹。

[8]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时期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9]荑〔tí〕:茅草嫩芽。

[10]领:颈。

[11]蝤蛴〔qíu qí〕: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多比喻美女之颈。

[12]瓠犀〔hù xī〕:瓠瓜的子,色白,排列整齐。

[13]螓〔qín〕首:喻指女子前额丰满开阔。螓,与蝉类似的一种昆虫,身较蝉小,额广而方。

[14]蛾眉:喻指女子眉毛细长弯曲。蛾,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

[15]倩:含笑貌。

[16]盻〔pǎn〕:美目貌。

[17]敖敖:高大修长貌。

[18]说〔shuì〕:通“税”,休憩,止息。

[19]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

[20]有骄:强壮貌。有,虚字,无实义。

[21]朱幩〔fén〕镳镳〔biāo〕:朱幩,马嚼环两旁的红色扇汗用具,亦用作装饰。镳镳,盛多貌。

[22]翟茀〔dí fú〕:贵族妇女所乘的一种车,以雄雉尾羽为饰。翟,雄雉尾羽。茀,车厢上的屏障。

[23]夙退:早早退朝。

[24]北流活活〔guō〕: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活活,水流貌,一说水流声。

[25]施罛〔gū〕濊濊〔huò〕:施,张布、设置。罛,一种大鱼网。濊濊,鱼网投入水中之声。

[26]鳣鲔发发〔zhān wěi fā fā〕:鳣,鳇鱼,一说鲤鱼。鲔,鲟鱼,一说鮥鱼。发发,鱼跃水上之声,一说盛多貌。

[27]葭菼揭揭〔jiā tǎn〕:葭,初生的芦苇。菼,初生的荻。揭揭,长、高貌。

[28]庶姜孽孽〔niè〕:庶姜,随嫁的姜姓众女。孽孽,装饰美盛貌,一说高大貌。

[29]庶士有朅〔qiè〕:庶士,指众位从嫁的媵臣。朅,勇武,健壮。

译文

女子身材高挑修美,穿着锦服外罩麻衣。她是齐侯的女儿,她是卫侯的妻子,她是太子的妹妹,她是邢侯的妻妹,谭公是她的姐夫。她的双手如茅草嫩芽,她的肌肤如凝结脂霜,她的脖颈如白长蝤蛴,她的牙齿如齐整瓠子,她的前额如方广螓首,她的眉毛如细弯蚕蛾。嫣然一笑含情脉脉,美目熠然顾盼生辉。女子身材颀长修美,她在郊野歇脚暂息。四马拉车身姿矫健,嚼环红绸鲜艳盛多,雉羽华车驶向朝堂。士卿大夫早早退朝,莫使君王太过辛劳。黄河之水沧茫浩瀚,北流入海奔波不息。设好鱼网投入水中,鲟鳇诸鱼翻涌跳跃,初生芦荻修长细高。随嫁众女装饰盛美,从嫁众士勇武健壮。

题解

《氓》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哀伤凄楚的心境,是一首典型的“怨妇诗”。《毛诗序》亦持此说,不过更进一步认为此诗创作的背景是“宣公之时,礼义消亡”,男女竞相“淫奔”,而有始乱终弃之风,此诗正是对这一时弊的讽刺。与《汝坟》《日月》《谷风》这类怨妇诗不同,《氓》一诗保持了故事情节的高度完整性,细述了从自己从爱恋到成婚,从相爱到背弃的全部历程,可以说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全诗共有六章,每章十句,在《诗经》中应属较长的篇幅,主要应用赋法铺陈,兼用比兴。第一、二章记述了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确定婚期中的波折,以及结婚前的准备。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一句,可看出女主人公还抱持着需要“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然而她对于“氓”又是真心爱恋,所以会担心他发怒,而将婚期确定在秋天,第二章中“不见”和“既见”两种情景的鲜明对照也佐证了这一点。第三、四两章记述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由热恋到生厌的转变。其中以桑叶未落的“沃若”之状,喻女子年轻貌美,婚姻生活和美幸福;以桑叶已落的“黄陨”之态,喻女子年老色衰,婚姻生活出现裂缝,两喻皆是兴中有比。“淇水汤汤”两句暗示女子返回娘家,后文即交代其因:自己毫无差错,他却悖逆正德,怀有二心。面对此事,女子无辜而又不解、忧伤而又无奈的心绪自然难以排遣。第五、六两章是女子对自己出嫁后生活的回忆,写自己为家操劳付出却遇丈夫暴虐之行,而兄弟家人不但不理解安慰自己,反而予以嘲弄讥笑,真是所谓诉苦无门、雪上加霜。回想起二人孩提时代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还有成婚时所发的“及尔偕老”的旦旦誓言,如今早已化为乌有、荡然无存,再多的追思感怀又有何益?因此诗人最后发出了“亦已焉哉”的长长哀叹,余音久久不绝。

这首诗的创作,采用了比兴、对比、呼告等表现手法,和借代、顶真等修辞手法,将一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演绎得一波三折、动人心魄。由于叙事和情感的复杂性,本诗未能采用叠咏结构,然而叠词和叹词的频繁运用也使诗歌增加了不少音韵美,读来如同一出引人入胜的传奇好剧,令人沉潜其中,欲罢不能。

氓[1]之蚩蚩[2],抱布贸[3]丝。匪[4]来贸丝,来即[5]我谋[6]。送子涉淇[7],至于顿丘[8]。匪我愆期[9],子无良媒。将[10]子无怒,秋以为期。乘[11]彼垝垣[12],以望复关[1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14]笑载言。尔卜尔筮[15],体[16]无咎[17]言。以尔车来,以我贿[18]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9]。于嗟[20]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21]。士之耽兮,犹可说[22]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3]。自我徂[24]尔,三岁食贫[25]。淇水汤汤[26],渐车帷裳[27]。女也不爽[28],士贰[29]其行。士也罔极[30],二三[31]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32]。夙兴[33]夜寐,靡有朝矣[34]。言既遂矣[35],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36]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7]。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38]则有泮[39]。总角之宴[40],言笑晏晏[41]。信誓旦旦[42],不思其反[43]。反是[44]不思,亦已[45]焉哉[46]!

注释

[1]氓〔méng〕:本指外来的百姓,此处作为男子代称。

[2]蚩蚩〔chī〕:敦厚老实貌,一说通“嗤嗤”,笑嘻嘻貌。

[3]贸:交易。

[4]匪:“非”的假借字,后同。

[5]即:靠近,接近。

[6]谋:商量。

[7]淇:淇水,卫国河名。

[8]顿丘: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清丰。

[9]愆〔qiān〕期:延期,误期。愆,过错、罪过,此指延误。

[10]将〔qiāng〕:愿,请。

[11]乘:登上。

[12]垝垣〔guǐyuán〕:倒塌的墙壁。垝,坍塌,毁坏。垣,墙壁。

[13]复关:从关口返回,一说为返回的车,一说为男子所居之地。

[14]载〔zài〕:嵌在动词前的词缀,无实义。

[15]尔卜尔筮:尔,你。卜,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筮,用蓍草占卦。

[16]体:卦兆之体。一说通“履”,体验,实行。

[17]咎:灾祸,不吉。

[18]贿:财物,此指嫁妆。

[19]沃若:润泽貌。

[20]于嗟:叹词。于,同“吁”。

[21]耽:迷恋,耽溺。

[22]说〔tuō〕:同“脱”,解脱。一说解说。

[23]陨:坠落。

[24]徂〔cú〕:去,往。

[25]食贫:过贫苦的生活。

[26]汤汤〔shāng〕:形容水势浩大貌。

[27]渐〔jiān〕车帷裳〔cháng〕:渐,淹没,浸湿。帷裳,车旁的帷幔。

[28]爽:差错,失误。

[29]贰:背离,怀有二心。一说同“忒”,差错。

[30]罔极:背离中正之道。罔,无。极,最高的准则、标准。

[31]二三: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32]靡室劳矣:家中的劳务尽皆操持。靡,无。室,家中。

[33]夙兴:早起。

[34]靡有朝矣:非一天是这样,意即天天如此。朝,早晨,此指一天。

[35]言既遂矣:言,语气助词,无实义。既遂,已经实现,指家业有成的愿望已经实现。

[36]咥〔xī〕:笑,讥笑。

[37]躬自悼矣:独自伤心。

[38]隰〔xí〕:低湿的地方,此指漯河,黄河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39]泮〔pàn〕:通“畔”,岸,水边。

[40]总角之宴: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形似两角,此处指代童年、少年时代。宴,安乐,快乐。

[41]晏晏:和悦貌。

[42]旦旦:诚恳貌。

[43]反:违背。

[44]是:此,这。

[45]已:了结,终止。

[46]焉哉:叹词,语气词连用以加重语气。

译文

那个男子敦厚朴实,怀抱布匹交换蚕丝。其实并非前来换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送他离开渡过淇水,终于到达顿丘之地。并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无良媒之礼。但愿你不因此发怒,就以秋天作为婚期。登上那方坍塌墙垣,远眺关口返回之人。不见他从关口返回,涕泣交加流落不止。既已见他返归关口,欢声笑语接连不断。你去占断又去卜筮,卦体没有显露凶兆。去将你的车子赶来,把我的嫁妆搬运走。桑树之叶未落之时,树叶滋润而有光泽。哎呀这些鸠鸟们啊,不要吃光那些桑葚!哎呀众位女子们啊,不要耽迷于那男子!男子如果耽溺爱情,尚且有法可以脱身。女子若是耽溺爱情,却是无法可以脱身。桑树之叶零落之时,树叶变黄往下飘坠。自我嫁到你家之后,多年忍受生活贫苦。淇水沧茫而又浩瀚,浸湿车子两侧帷幔。女子所做并无差池,男子行为却有二心。男子背离中正极则,反复无定德不专一。嫁你为妇已有多年,家中劳务尽悉操持。清晨即起深夜方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兴家之愿既已实现,继而变得凶暴乖戾。兄弟不知其中实情,反而对我讥笑不已。静下心来仔细思想,只有独自黯然神伤。当年发誓与你偕老,偕老之说今使我怨。淇水奔流终归有岸,低湿水沼亦有边畔。孩童之时多有快乐,谈笑之间和悦欣然。犹忆当初信誓旦旦,不料如今全然违背。违背此誓莫再思寻,也就至此终结了吧!

竹竿

题解

淇水,源出今河南淇山,汇入卫河,是春秋时期为卫国主要河流之一。风光秀丽的淇水是许多卫国青少年游乐之地,因此当他们远居异乡思念故国之时,淇水就成了他们抒怀唱咏的重要文化符号。像之前的《泉水》《桑中》《淇奥》《氓》这几首诗中,都出现了淇水的意象,而这首《竹竿》亦不例外。《毛诗序》认为此诗是一位远嫁他国的卫女“思归”之作,可谓深明其旨;魏源在《诗古微》中考定此诗为许穆夫人所作,但并无确凿证据。

本诗共有四章,每章四句,仅二、三章中“泉源”“淇水”两句运用倒序复沓手法。前两章是女子对出嫁前卫国生活的回忆,主要以淇水河畔垂钓的细节表现少年生活的乐趣。左右的泉源、淇水都是熟悉的卫国事物,而女子却要出嫁他国,“远兄弟父母”,她该是怎样的恋恋不舍?“岂不尔思?远莫致之”两句则是回到现实后的感叹,包含着思乡怀国的深情和远不能归的无奈。三、四两章是女子幻想中回到卫国的情景。一方面描写了自己“巧笑如瑳”“佩玉如傩”的仪容风姿,暗示自己已为人妇,难再回到旧日时光,也表达了返归故乡的无限喜悦;一方面设想自己与家人泛舟游于淇水之上,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然而美梦虽美,终究会醒,末二句诗人就从幻想中回归到了现实。谁知这思乡之情却挥之不去,愈发浓烈,所以诗人唯有“驾言出游”,以消解心中无限忧思。

本诗构思新奇,虚实相间,且运用了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人缠绵悱恻的思怀之情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梦幻形式传递出来,感染了数千年来无数读者的心灵。此诗就如那汩汩不绝的淇水,为远方游子焦灼的灵魂恒常地带去清凉和甘洌。

籊籊[1]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2]?远莫致之。泉源[3]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4],佩玉之傩[5]。淇水滺滺[6],桧楫[7]松舟。驾言[8]出游,以写[9]我忧。

注释

[1]籊籊〔tì〕:长而尖削貌。

[2]尔思:倒装结构,即“思尔”,意谓思念你。

[3]泉源:水的源头。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东南流入淇水。

[4]瑳〔cuō〕:本指玉色鲜亮,此处形容露齿巧笑貌。

[5]傩〔nuó〕:行走姿态柔美有节度。

[6]滺滺〔yōu〕:水流貌。

[7]桧楫〔guì jí〕:桧木作的船桨。

[8]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9]写:倾吐,抒发,一说消除。

译文

竹制鱼竿尖削修长,拿它在淇水边垂钓。难道不会对你思念?只因路远难以归去。泉水之源在左边,淇水奔流在右边。女子即将要出嫁,远离兄弟与父母。淇水奔流在右边,泉水之源在左边。嫣然含笑如玉色鲜白,佩玉行走风姿优雅。淇水奔流无有止息,桧木作桨松木为舟。驾船出行水上游玩,以此倾吐我心之忧。

芄兰

题解

关于《芄兰》这首诗的主旨,历来学者分歧极多。《毛诗序》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骄而无礼”的讽刺,民初徐绍桢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是卫国大夫对卫惠公“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的赞美。此外,还有“叹卫国失小学之教”说、“刺霍叔助武庚作乱”说、“刺童子早婚”说,及今人多持的“女子嗔怨恋人”说等。

本诗仅有两章,每章六句,皆用叠咏结构。各章首句都用芄兰枝叶起兴,因芄兰荚实为锥形,近似觿佩,因此自然引出了后文童子“佩觿”和“佩韘”的描写。觿和韘在古代本是成人饰物,此处却由“童子”佩戴,难免有僭越礼法之嫌,因此各章前两句都含有诗人的暗讽之意。其后一句运用顶真,引出诗人两度反诘,以佩饰之盛美反衬童子之少德,极尽揶揄嘲谑之意。末二句两章完全重复,描摹的是童子端严安舒的仪容,乃正话反说,笑里藏刀,增强了全诗的讽刺效果。

全诗高度复沓,只易三字,就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层层推进,表露无遗。清代牛运震在《诗志》中点评此诗“诗情妙甚”,且认为“能不我知”“能不我甲”二句已点明全诗讽刺之旨,而末二句咏叹使讥讽之意更加深长,诚如其言。

芄兰[1]之支[2],童子佩觿[3]。虽则佩觿,能不我知[4]?容兮遂兮[5],垂带悸[6]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7]。虽则佩韘,能不我甲[8]?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注释

[1]芄〔wán〕兰:又名萝藦,多年生草质藤本,叶长而尖,可入药。

[2]支:“枝”地假借字,枝条。

[3]觿〔xī〕: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作成人饰物。

[4]能不我知:怎能不知晓我意?能,岂,难道,一说才能。我知,即“知我”,一说如我所知。

[5]容兮遂兮:容,仪容端严,一说佩刀。遂,安舒貌,一说佩玉。

[6]悸〔jì〕:衣带下垂貌。

[7]韘〔shè〕:古代射箭时戴在拇指上的象牙扳指。

[8]甲:“狎”地假借字,亲昵,亲近。

译文

芄兰抽出枝条,童子佩戴觿饰。虽然佩戴觿饰,难道不知我意?仪容庄严体态安舒,衣带自然向下低垂。芄兰生发叶子,童子佩戴韘饰。虽然佩戴韘饰,难道不亲近我?仪容庄严体态安舒,衣带自然向下低垂。

河广

题解

《何广》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归卫的宋襄公之母流露出的对宋国的思怀之心。朱熹《诗集传》进一步补充时代背景,指明宋襄公之母本是卫昭伯与宣姜之女,嫁与宋桓公后生子兹甫,继而出归卫国。兹甫后即位为宋襄公,而宋桓夫人虽心系念之,却再也无法归宋看望。近当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表达的是一位客居卫国的宋国人思怀母国之情。

全诗仅有两章,每章四句,各章一、三句和第二章二、四句采用了叠章手法。除此之外,本诗奇特之处就在于设问和夸张的善用。两句形成一个设问,共有四个设问,设问中又有夸张。夸张的运用可谓层层递进,从一开始以一叶苇筏渡河到后来河中难容小船,形成对之前“河广”之说的完全否定;从一开始的“跂予”可望到后来的不须“崇朝”,形成对之前“宋远”之说的彻底颠覆。两组排比对照都是由浅入深,由微至巨,在潜移默化的渲染下达到石破天惊的夸张效果。其实并非黄河狭隘逼仄,也非宋国须臾可至,而是一切时空、物质的阻隔屏障,在思归心切的诗人眼中只是形同虚设,她的心早已超越一切飞回了宋国。

诗中连续出现的设问,更像是在诗人内心中展开的自问自答,将她迫切矛盾的心理展现得十分传神。诗人诘问之句皆合乎常理,而回答之句却新奇绝伦,以不可能之事对答可能之问,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和反差,夸张的功力至此可见一斑。

谁谓河[1]广?一苇[2]杭[3]之。谁谓宋[4]远?跂[5]予[6]望之。谁谓河广?曾[7]不容刀[8]。谁谓宋远?曾不崇朝[9]。

注释

[1]河:指黄河。

[2]苇:芦苇编成的舟筏。

[3]杭:通“航”,渡河。

[4]宋:指春秋时期宋国。

[5]跂:通“企”,踮起脚。

[6]予:而,一说我。

[7]曾:乃,竟。

[8]刀:通“舠”,小船。

[9]崇朝〔zhōng zhāo〕:从天亮到早饭时,形容时间短暂。崇,通“终”。

译文

谁说黄河宽阔广大?一叶苇筏就可渡过。谁说宋国相隔遥远?踮起脚跟就可望到。谁说黄河宽阔广大?竟然难容一只小船。谁说宋国相隔遥远?赶路竟然不须片刻。

伯兮

题解

与《击鼓》一诗类似,《伯兮》也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诗章。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一个极具毁灭性的事物,因为它的存在会造成无数生命个体的悲欢聚散、生死离分,也会造成大量家庭的残缺和破碎,所以文学作品中对于战争破坏人类和平安宁的谴责历来都不绝于耳。比如唐代诗人杜甫,正是因其“三吏三别”系列对战争的血泪控诉,才成其诗作“诗史”之名。《毛诗序》亦将本诗解读为针砭时弊之作,认为此诗讽刺了君子为王所征却过时不返的战争乱象。

本诗是以一位女子的口吻叙写的,诗中所称的“伯”是女子对其丈夫的尊称,犹如今日所称的“大哥”,充满着女子的真情厚意。全诗共分四章,每章四句,全诗兼用赋、比、兴三法。开章四句皆是对丈夫的溢美之辞,说他勇武健壮,是国之栋梁;而且手执兵器,成为君王的先锋,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激越感和自豪感。第二章写到丈夫东行离去之后,诗风骤然生变,开始转向缠绵悱恻的思怀之情。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丈夫远离不归,女子再无心妆容,任凭头发凌乱犹如“飞蓬”。而且以设问和反诘的句式,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因思夫而憔悴枯槁的状态。第三章以盼雨却出日起兴,实是兴中有比,喻女子本欲丈夫速归却事与愿违的残酷现实,而第四章中在屋北采摘萱草的情境,实际上也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期望与哀思。最后女子两次“愿言思伯”的结果,是“甘心首疾”的无怨无悔和“使我心痗”的忧郁成疾。读来令人心碎,亦令人扼腕不已。

此诗行文流畅,用语优美,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较大。如魏晋名士阮籍《咏怀》系列组诗的第二首中有“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一句,就明显是从此诗“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四句化用而来。

伯[1]兮朅[2]兮,邦之桀[3]兮。伯也执殳[4],为王前驱[5]。自伯之[6]东,首如飞蓬[7]。岂无膏沐[8]?谁适[9]为容[10]?其雨其雨,杲杲[11]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12]。焉得谖草[13]?言树[14]之背[15]。愿言思伯,使我心痗[16]。

注释

[1]伯: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者,此处为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2]朅〔qiè〕:勇武,健壮。

[3]桀〔jié〕:通“杰”,杰出。

[4]殳〔shū〕: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

[5]前驱:前导,先锋。

[6]之:往,到。

[7]飞蓬: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

[8]膏沐: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

[9]适〔dí〕:专主,作主。一说喜悦。一说“啻”的假借字,只、仅。

[10]容:梳妆,打扮。

[11]杲杲〔gǎo〕:明亮貌。

[12]首疾:指因思念引起的头痛。

[13]谖〔xuān〕草:即萱草,又名金针、忘忧草、黄花菜等,多年生宿根草本。谖,通“萱”。

[14]树:栽种。

[15]背:堂屋北面。

[16]痗〔mèi〕:忧伤成病。

译文

我的丈夫勇武雄健,他是国家英杰之才。我的丈夫手执长殳,他是君王前导先锋。自从丈夫东行之后,发乱犹如飞舞蓬草。难道自己没有润发膏脂?只是为谁梳妆仪容?希望下雨祈求降雨,却出太阳璀璨耀目。思念丈夫情真意切,甘心情愿想到头痛。何处可以采到萱草?它就种在堂屋北面。思念丈夫情真意切,使我忧伤有如致病。

有狐

题解

《有狐》一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对卫国“男女失时,丧其妃耦”这一现象的批判,孔颖达疏更是举出上古时期有“随时多婚”之俗,称:“古者国有凶荒,则减杀其礼,随时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使为夫妇,所以蕃育人民”,这一说法也有《周礼·地官司徒》之文可为作证。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此诗所写是卫国一位年轻寡妇在流离途中遇到一位鳏夫,对其心生爱意却难以启齿的心理活动。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皆是复沓结构。各章都以“绥绥”独行的狐起句,比喻主人公无偶的孤独落寞。狐所在的地点皆在淇水附近,然而具体位置却不相同,先是“梁”,次是“厉”,后是“侧”,说明后文的“之子”或许就在附近,因此主人公才在这里远远观望,徘徊不定。结合诗意和古今学者观点,这只狐应当比喻的是一位女子。这个女子虽然对“之子”暗生情愫,但或许是碍于礼法情面,或许是担忧最终结果,始终不敢表露自己的心怀,只是默默地表达对对方无微不至的关心:在无水河梁之处,担心他没有下衣可蔽;在水深可涉之处,担心他没有腰带可束;在渡到彼岸之处,担心他没有新衣可换。从反面似乎也可以看出其潜台词:如果他有我为妻,就不愁没有衣裳、衣带和衣服了。此外,《毛诗正义》提出“以衣喻夫,以裳带喻妻”的观点,也是颇为独具一格的见解。

本诗各章只动二字,形式上具有高度的重叠性,但情感上却营造了缠绵的唱咏性,极具艺术感染力。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鳏寡孤独的人们虽然遭遇种种不幸,但却一样渴望有人温暖相伴,渴望重得家庭和美,这是人之常情,应该得到肯定和祝福。

有狐绥绥[1],在彼淇梁[2]。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3]。心之忧矣,之子无带[4]。有狐绥绥,在彼淇侧[5]。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注释

[1]绥绥:舒缓行走貌,一说独行求匹貌。

[2]淇梁:淇水上的桥梁。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过人,也可拦鱼。

[3]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河岸、水边。一说流水的沙滩。

[4]带:束衣的腰带。

[5]侧:岸边。

译文

有只狐狸独自缓行,在那淇水河梁之上。心中生起担忧之念,只怕那人没有衣裳。有只狐狸独自缓行,在那淇水齐腰之处。心中生起担忧之念,只怕那人没有衣带。有只狐狸独自缓行,在那淇水河岸之侧。心中生起担忧之念,只怕那人没有衣服。

木瓜

题解

《木瓜》是《诗经》中知名度颇高的一首诗,历来为人传诵,然而对其诗旨的解读,古今却有许多分歧。主要的观点有三派:一派以《毛诗序》为代表,认为此诗创作背景是卫国为狄人所灭,齐桓公对徙居漕邑的卫移民以物资及军事上的援助,此诗正是卫国人对齐桓公“欲厚报之”的思怀赞美之作。另一派以《三家诗》中的《鲁诗》为代表,认为此诗为臣子对君王“思报礼而作”。还有一派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提出了“男女相赠答之词”之说,这一说法多受现当代学者的支持。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全用叠章手法。三章除了“投报”之物变易,其余均只字未变,保持了形式上的高度一致性。诗中写对方三次投予自己水果,而自己却报以美玉,所回报之物与所受赠之物的价值相差极大,体现的是古人相知相交的一种崇高情谊。你送我的东西虽然微渺,但于我而言象征着“礼轻情意重”,所以我要以珍贵之物作为馈赠,以表达我对你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所赠之物是什么不再重要,它只作为情感沟通的一个载体或桥梁存在,而彼此双方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那份契合早已超越了一切形式。所以诗人三次强调“匪报也”,表明礼物的交换不是简单的价值酬偿,而是代表着对双方“永以为好”的美好祝福和期冀,使“投报”的内涵得以延展,而全诗的境界也得到升华。

本诗用语清新隽永,韵律圆润优美,读来有如余香盈齿,缕缕不绝。诗作的意涵也逐渐演变为后世“礼尚往来”的文化精神,被普遍应用于“臣子忠心念报君主”“爱人相守坚贞不渝”“友人馈赠礼轻情重”等方面,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投我以木瓜[1],报之以琼琚[2]。匪[3]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4],报之以琼瑶[5]。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6],报之以琼玖[7]。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1]木瓜: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味酸涩,经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可入药。

[2]琼琚〔jū〕:精美的玉佩。

[3]匪〔fēi〕:假借为“非”,后同。

[4]木桃:即樝子,毛叶木瓜的果实,比木瓜小,味酸涩,可入药。

[5]琼瑶:美玉。

[6]木李:即榠樝,又名木梨,果实似木瓜,味酸涩,可入药。

[7]琼玖〔jiǔ〕:琼、玖皆美玉名,泛指美玉。

译文

你将木瓜投予我,我拿琼琚作回报。并非以此为酬偿,只愿你我永交好。你将木桃投予我,我拿琼瑶作回报。并非以此为酬偿,只愿你我永交好。你将木李投予我,我拿琼玖作回报。并非以此为酬偿,只愿你我永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