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4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日军设伏之谜

明军侦察队在砺石岭之战打败立花宗茂以后,对日军很是轻视,认为王京日军已经不堪一击。查大受派遣快骑,向驻屯在坡州的李如松报告:“贼已夺气、愿速进兵!”此话出自《象村稿》。《宣庙中兴志》记载查大受向李如松报告的话是:“贼已夺气,可破也!”请李如松速速进兵王京《宣祖昭敬大王实录》:“查大受请提督来观形止。辰时,提督以单骑驰往……”《再造藩邦志》:“查大受与高彦伯……驰禀于提督曰:‘贼已夺气,愿速进兵’……”。李如松接到前线明军获胜的情报后,率领副将杨元、张世爵、李如柏、李如梅、李如梧、李如楠等,抄领两千骑兵,于当日辰时从坡州动身向王京进发。中途,李如松分军为二:杨元领一千骑兵继后,留在坡州和惠任岭之间的马山馆;他率领剩下的一千人继续向王京进发。正是这一决定,后来救了他一命。

日本武士(一)

除了查大受报捷外,还有一个原因使李如松决定亲自前往王京。据《明史·李如松传》记载,李如松向王京进发的原因是:“官军既连胜,有轻敌心。二十七日再进兵,朝鲜人以贼弃王京告,如松信之,将轻骑趋碧蹄馆。”说的是,由于朝鲜人伪报日军已经尽数从王京撤出,李如松因此轻敌前进。《宣祖昭敬大王实录》根据南兵千户吴惟珊的话,也提到了这一点,说:“天兵为我国哨兵瞒报所误,谓倭贼已退,京畿已空,领兵前进……”可见,促使李如松动身前往王京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查大受报捷,说王京日军已经不成气候;二是朝鲜哨兵的伪报,称日军已经尽数从王京撤出。在这两个错误情报的作用下,李如松不知数万日军仍屯聚在王京城内,因而以轻兵前进。后人皆称李如松在碧蹄馆之战是轻进,但不知他率兵“轻进”的原因是前线明军和朝鲜军的误报,而不是他主观草率行事。

此时,在砺石岭刚打完胜仗的明军侦察队,一下子就陷入了大不利的境况。王京日军接到立花兄弟战败的消息后,倾巢而出出自《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吉川家谱》《吉见家朝鲜阵日记》。,布阵于砺石岭。明军侦察队副总兵祖承训和游击高升、胡鸾三人见日军黑压压的一片,不由大惧,仓皇间便掉头逃跑祖承训、高升、胡鸾三将在碧蹄馆之战带头先跑,出自《经略复国要编》。。由于三名将领不战自溃引起了连环效应,剩下的将士也纷纷掉头逃命,三千五百名明军从砺石岭后退到了碧蹄馆。

但是日军并没有就此罢手,由小早川隆景指挥的日军先锋队第二队,毛利元康和小早川秀包等人率领的第三队从砺石岭下山,穷追不舍,紧逼明军。其余日军各部队布阵在砺石岭后方,作为预备队。据《吉见家朝鲜阵日记》记载,在砺石岭后方虎视眈眈的日军部队,有吉川广家、黑田长政、大谷吉继、增田长盛、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等。

日本武士(二)

在小早川隆景的指挥下,日军先锋队的兵力从三个不同方向,进逼退屯碧蹄馆的三千五百名明军骑兵。由小早川隆景亲自率领的第二队,以小早川家臣粟屋四郎兵卫为第一阵、井上五郎兵卫为第二阵、小早川隆景的本队为第三阵,布置在碧蹄馆和砺石岭中间的望客岘一带,是为中军。先前败退到望客岘西面方向丘陵(即小丸山)的立花宗茂、高桥统增率领的第一队,自然便作为小早川隆景的左翼部队出自《近世日本国民史·朝鲜役》,但渡边村男的《碧蹄馆大战记》对此说存在异议。。由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等将率领的第三队,则布置在望客岘东面方向的丘陵,作为小早川隆景的右翼部队出自《近世日本国民史·朝鲜役·中卷》第284页、《丰臣秀吉朝鲜侵略关系史料集成·第二卷》第4页。

学者北岛万次认为,小早川隆景将中军安排在望客岘是故意示弱,左、右两翼分别埋伏于望客岘两方的丘陵,当明军与望客岘的中军交战时,左、右两翼齐出包围明军,将明军一网打尽。但当时明军侦察队已经意识到日军兵力众多,因此从砺石岭一路撤退到了碧蹄馆,日军根本没有必要再向明军“示弱”,明军也不会就这样上当。小早川隆景的这一手安排非常简单,就是依赖兵力优势,分三个不同方向进逼明军,使其难以逃脱。

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砺石岭之战后,日军大部队骤然齐出,使明军从一开始占有优势变为陷入了不利境地,这是否是日军导演的诱敌之计?对此,存在两种说法。柳成龙在《输运唐粮以济大事状》中认为,砺石岭之战本身就是王京日军刻意为之的“钓鱼”之战,在事先埋下伏兵的情况下放出饵兵,引诱明军上钩,原文说:“查总兵与防御使高彦伯驰到昌陵近处,贼多设伏于山谷间,先出数百人诱引。总兵挥军掩击,贼披靡散走,斩获殆尽。欲引退之际,贼后队大兵继至。”

《宣祖昭敬大王实录》记载:“当日南兵千户吴惟珊,以调兵事过去,言前月二十七日晌午,天兵为我国哨兵瞒所误,谓倭贼已退,京畿已空,领兵前进。倭贼曾已埋伏,反被中截围掩……”明军的南兵将领吴惟珊的意见与柳成龙的基本相同,都认为李如松中了埋伏,但他认为李如松是被朝鲜哨兵的错误情报误导了,于是率军轻进,中了埋伏。

也有另一种说法,根据《宣祖昭敬大王实录》正文部分的记载,认为王京日军并没有事先设下伏兵,是听说先锋部队(立花宗茂、高桥统增)战败以后,才出动的援军。原文:“贼将闻其前锋为大受所破,悉众而来,阵于砺石岘。”

笔者认为,王京日军应该只是事先排好了迎战明军的阵型,并没有提前在砺石岭设下伏兵。首先,他们无法算准明军会在什么时候攻过来,所以此前有加藤光泰、宇喜多秀家的侦察队在城外巡逻。最重要的一点,如果立花宗茂、高桥统增兄弟的第一队只是被刻意安排的引诱明军的诱饵部队,那他们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太大了一点,他们在付出了阵亡数百人的代价后,后继大部队才出动。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立花兄弟就成了小早川隆景安排的弃子,不管他们打得多惨,他们的作用也只是牢牢拖住明军,好让王京日军大部队出动后能将明军一网打尽。笔者并不认为这种阴谋论说得通。如果日军真的事先就在砺石岭安排好了伏兵,完全没必要在砺石岭之战结束后才现身,他们也不可能预料到李如松会亲自出马。日人盐谷世弘的《小早川隆景传》,也提到小早川隆景在砺石岭之战刚结束时“坚阵不敢动”,不敢有所动作,等过了一会儿才下令日军“依山结阵,而自纵精锐击之”。所以合理的解释是,王京日军并没有刻意安排伏兵引诱明军,一切都是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