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常见疾病护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三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一病一品”护理框架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一病一品”护理方案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病变起源于胰腺,通过胰酶的激活及激发的炎症介质反应而累及全身器官及系统,是常见急腹症之一。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变化,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持续48h以上、不能自行恢复的呼吸系统、心血管或肾脏功能衰竭,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脏器)。SAP占AP5%~10%,病情复杂,存在病死率高(20%~30%)、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时

【热心接】
1.入院介绍

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2.一般评估

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3.专科评估

营养评估及护理措施,详见第一章第五节相关内容。

4.症状护理

腹痛、腹胀。

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妥善固定,做好标识,防止脱落、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应低于床头,避免引流液反流,并准确记录引流量。

(2)生大黄水:生大黄30g捣碎为粗颗粒加入温开水100ml,浸泡30~45min,嘱病人少量多次服用;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经鼻胃肠管注入,量以不引起病人不适为宜,注入后夹管2h,观察腹痛、腹胀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3)可嘱病人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减轻腹痛、腹胀引起的不适。

(二)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中

【耐心讲】
1.发病原因

(1)胆道疾病:

能够引起AP的胆道疾病有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这些原因阻塞胰管均会导致AP的发生。

(2)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性AP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10年间由8.1%上升至18.2%,目前已超过酒精而成为仅次于胆道疾病的第二大病因。

(3)酗酒和暴饮暴食:

轻度饮酒一般不会引起AP,只有严重酗酒史时方可诊断为酒精性AP。酒精性AP在西方国家是第二大病因(占AP的25%~35%)。暴饮暴食可引起胰腺分泌过度旺盛,Oddi括约肌痉挛,加之剧烈呕吐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而致十二指肠液反流。

(4)吸烟:

吸烟能显著增加高脂血症胰腺炎的复发率,长期吸烟会影响生存时间。

(5)其他病因:

如药物、病毒感染原、肿瘤以及代谢原因(如高钙血症)等均可引起AP。此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腹部手术后等医源性因素诱发的AP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2.临床表现

(1)腹痛:

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多数为突然发作,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疼痛多剧烈,可呈持续钝痛、钻痛、刀割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中部,也有偏左或偏右者,如以左侧为显著,进食后可加剧,弯腰或起坐身体向前倾则可减轻,年老体弱者有时可无腹痛或极轻微。

(2)恶心呕吐:

起病时有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剧烈者可吐出胆汁。

(3)发热:

重症胰腺炎病人常出现高热,多数持续不退,特别在有胰腺或腹腔继发感染时,常呈现出弛张热。

(4)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重症病人有明显脱水与代谢性碱中毒,并可因低钙血症而引起手足搐搦,血钾及镁均可降低。

(5)休克:

常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人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呈大理石样斑状青紫,四肢湿冷,脉搏快细,血压下降。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体征轻微,绝大多数的病人可有上腹压痛和轻度腹壁紧张。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出现肠麻痹、明显腹胀、肠鸣音减低等。

(6)体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或两者兼有。常见腹部体征有上腹部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可以有腹部包块,偶见腰肋部皮下瘀斑征(Grey-Turber征)和脐周皮下瘀斑征(Cullen征)。

3.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须禁食、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抑制胰腺分泌、抑酸、抑制胰酶活性、抗感染、改善微循环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酌情胃肠减压,中药生大黄辅助治疗。对出现循环障碍者予以一定晶、胶体比例的液体复苏,注意脏器功能的维护。

(1)液体复苏的重要性:

液体复苏是AP早期治疗的基石,有效的液体复苏可以维持病人血流动力学,改善胰腺微循环。早期液体复苏对于改善组织氧合和微循环灌注具有关键作用,不仅有助于保护胰腺灌注,而且可以增加肾脏和心脏的灌注。研究表明,相较于后期液体复苏,早期液体复苏可降低胰腺坏死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液体复苏的特点是液体量大、种类多,加之病人的病情复杂,因此,补液的程序和速度要个体化,指南强调进行液体复苏时要注意以下方面:早期补液、晶/胶体补液、快速补液和反复评估补液。在补液顺序上,应首先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继而适当纠正电解质紊乱。在补液种类上,应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维持正常体液渗透压,见尿补钾,后期注意营养支持。在补液速度上,应先快后慢,注意监测调整。

(2)血糖监测的必要性:

SAP早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分解代谢远大于合成代谢,同时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糖耐量明显下降。血糖升高是急性胰腺炎危险的重要信号。血糖升高越明显,提示胰腺炎越严重。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胰岛素,胰岛素的用量宜个体化,根据病人血糖水平及动态血糖及尿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一般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及感染期时,由于胰岛素拮抗而使外源性胰岛素所需剂量较大;当病情平稳、感染控制后,胰岛功能逐渐恢复,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可逐步减少外源性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值来调节胰岛素的泵入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由于胰岛素加入肠外营养制剂中时容易产生附壁现象,导致输注肠外营养时病人血糖波动大,所以胰岛素应与肠外营养分开输注。

(3)抑制胰腺分泌:

抑制胰腺分泌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环节。禁食及胃肠减压是减少胰液分泌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减少食物和胃酸刺激胰液分泌,并减轻呕吐、腹胀和肠道衰竭。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醋酸奥曲肽)能够广泛抑制与AP发展有关酶的释放和活性,改善胰腺微循环,减少AP并发症,主张早期足量应用。

(4)防治感染: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一般无细菌感染,但大多数会继发感染,其继发感染的时间一般在病程的第二周以后。虽然前期临床研究证实,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显著降低AP病死率,不能减少胰腺外感染。但近期的荟萃分析提出早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伴有胰腺坏死AP病人的病死率及胰腺感染的发生率,因此SAP病人合理使用抗生素,但应避免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

(5)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多处于高分解状态,需要进行长期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程,但可以减少并发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后,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在抗感染、维持肠黏膜免疫屏障、费用低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因此提倡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6)脏器功能的维持与替代:

由于SAP病人合并器官功能衰竭(organ failure,OF),因此,在入院的2~7d内需要对发生衰竭的器官予以支持。肺脏、心血管和肾脏功能是SAP病人最易受累的器官,也是治疗的重点。

(7)外科干预的治疗原则:

外科干预的时机和方式始终是AP临床诊治的热点,也是外科医师待解决的问题。多学科联合和微创化是目前AP病人外科治疗的新亮点。

4.专科护理

(1)神志的监测:

应随时观察病人神志的变化,区分病人的烦躁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带来的不安,还是由于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的意识障碍,如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嗜睡、躁动不安及谵妄等。后者经积极的补液后上述症状多可消失。

(2)生命体征的监测:

由于病人液体治疗量大、种类多,加之病人病情变化快,因此病人入院后应给予心电监护。

1)动态观察病人心率、心律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黏膜湿度、外周静脉充盈度、皮肤弹性、肺部啰音等。如病人出现心悸、气促、咯泡沫痰、双肺满布湿啰音、心率快等表现,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补液过快,需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2)SAP发病早期多出现呼吸增快,30次/min以上或降至8次/min以下,均表示病情危重,常规持续低流量给氧,如出现呼吸困难、频率>35次/min或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加大氧流量无效,要高度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需立即通知医师,并查血气分析。

(3)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监测:

液体复苏时大量补充液体、禁食及高血糖时胰岛素使用,因而需要注意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和代谢平衡,急性期应每日查电解质。每日液体K+、Na+,应补足日需量、损失量和继失量。血钙降低的严重程度可反映AP的严重程度。

(4)血糖的监测:

血糖升高是急性胰腺炎危险的重要信号,提示胰腺炎严重性,遵医嘱严格检测血糖变化,血糖控制在5~11mmol/L为宜。胰岛素加入肠外营养制剂中容易产生附壁现象,所以胰岛素应与肠外营养分开输注。

(5)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

1)肺功能监测:AP早期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导致急性肺损伤,而大量晶体输入可能导致肺水肿。应观察病人有无咳嗽、胸闷、轻度呼吸浅速、急促、面色苍白、发绀、严重呼吸困难、咳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痰、两肺满布湿啰音,及时发现补液速度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并做好急救护理。

2)肾功能监测:尿量是反映循环状态和肾灌注的有效指标,因此要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连续动态观察尿量的变化,进行尿比重和渗透压的监测,为补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SAP病人发病初期应保持尿量>30~40ml/h,每日尿量不少于500ml,最好>1 500ml。

3)心脏功能监测:观察病人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SAP时血清心肌酶明显增高,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其中心肌肌钙蛋白I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4)肠道功能的监测:观察病人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同时观察排便情况。因肠黏膜屏障的稳定对于减少全身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及早给予促肠道动力药物,包括生大黄、乳果糖等。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恢复饮食或实施肠内营养对预防肠道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5.饮食指导

(1)禁食是急性胰腺炎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减少胰液分泌,有利于炎症消退。

(2)急性胰腺炎发作后,病人腹痛减轻或消失、肠道动力恢复时可以考虑开放饮食,开始可进食少量水,若无不适,可进食流质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如米汤等。之后可逐渐过渡到低脂饮食。

6.心理护理

由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情绪紧张,护士应向病人详细解释液体复苏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病人接受并配合治疗,以稳定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安静。

【细心观】

1.询问病人腹痛的性质、程度及是否缓解,并注意观察患病人面部表情;询问病人腹胀是否缓解,是否排气排便,若排便则观察便的颜色、性质和量。

2.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有无降低,心率变化情况等,注意病人有无心衰、血容量不足等表现。

3.静脉通路对保证液体入量至关重要,平时要做好管路的维护。观察导管固定情况,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标识是否正确,管路各连接处是否紧密。

【诚心帮】

1.急性期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将病人常用物品放在病人近处;将床挡拉起,以防坠床;帮助病人床上翻身,以防压力性损伤。缓解期,根据Orem自理理论,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病人逐步恢复自理能力,最终使病人自理能力恢复至最好状态回归社会。

2.告知病人记录出入量的重要性,并协助病人准确记录出入量。

(三)胰腺炎病人出院时

【温馨送】

病人出院前一天由护士向其讲解如何办理出院手续;针对病人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告知病人出院后饮食注意事项。

(四)重症胰腺炎病人出院后

【爱心访】

建立急性胰腺炎病人随访本,由专人负责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随访。病人知晓咨询电话,经常保持与病人的沟通。

1.随访形式

电话随访。

2.随访时间

出院后一周。

3.随访内容

(1)饮食情况: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纤维素、保证营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

(2)服药情况:

病人是否遵医嘱按时服药。了解服药后的效果和出现的副作用。

(3)腹痛、腹胀的情况:

出院后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应及时就诊。

三、急性胰腺炎病人“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品牌

(一)专科护理品牌:液体复苏的集束化护理

1.意义

集束化护理是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相互关联的干预措施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护理方案。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干预措施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改善病人的结局。在实施液体复苏集束化护理过程中,提高执行力和依从性,促进病人结局向积极方向转变。集束化护理方案是应用临床最佳的证据、最优的流程、使病人获得最优的结局,从而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照护。

2.方法

(1)补液时机:

早期补液。SAP一经诊断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其液体治疗的“窗口期”是入院后最初的12~24h。入院后最初12h是液体复苏的最佳时期,建议第一个24h输注的液体总量占发病72h输液总量的33.3%。因此,病人入院后应立即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保证液体复苏的及时性。

(2)补液总量:

输液总量=当日的生理需要量+已丧失液量+继续丢失的液量。

1)当日的生理需要量: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每天仍有体液的丢失和热量的消耗,为维持生理需要补充水分:成年男性按30~40ml/(kg·d)供给,即2 000~2 500ml/d;补充盐分:按NaCl 4~5g/d,相当于生理盐水 500ml(415g),KCl 3~4g,相当于 10%KCl 30~40ml,葡萄糖按2~3g/(kg·d),平均 150g/d。

2)已丧失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和血钠值来计算补液量。

3)继续丢失的液量:就是胃肠减压丢液量,体内第三间隙的转入量,发热和出汗等异常情况丢失量。

(3)补液种类:

晶/胶体补液。输液种类包括胶体、平衡液或生理盐水。最佳的液体组合可按晶体液/胶体液=3:1的比例给予。后期应增加胶体比例,达到晶体液/胶体液=1:(1~2),避免补充过多晶体液加重组织水肿、肺水肿、腹腔高压和肠道功能障碍。补充液体时,按“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晶胶搭配”原则。乳酸林格液复苏效果优于生理盐水;胶体首选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由于乳酸林格液含有钙离子,因此禁用于高钙血症性胰腺炎。

(4)快速补液:

在24h内输入5~6L甚至更多的液体,以及大量的电解质,若输入速度过快则将造成肺水肿。可先将24h总量的1/2于第1个8h内补充,其余1/2在后16h内输注。对第1个8h的量,可在起初2~3h补充其1/2量,其余1/2在后5~6h内输注。对于大量输液,又要减少输液带来的并发症,应随时监测和记录脉搏、血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血细胞比容、电解质、BUN、肌酐和血气分析等。

(5)效果评价:

微循环状态显著改善(是检验体液复苏效果的重要标志),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情绪安静,无口渴表现,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恢复或接近患病前水平,心律正常,心跳有力,搏动有力,呼吸平稳,无缺氧症,四肢温暖,面色红润,甲床指压痕充盈时间<5s,尿量充裕,尿量>30ml/h作为液体复苏的总量达标的标准。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若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

(二)专科护理品牌:静脉通路的选择及护理

1.意义

急性胰腺炎病人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均需快速补液,病人入院后应立即开通中心静脉通路,及时给予补液扩容抗休克治疗。近年来,在AP病人中采用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方法。PICC相对简单、安全、方便、操作容易、病人痛苦小,可直接由护士操作,既可作为早期快速补液的通路,又因其留置时间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还可作为AP病人整个病程的输液通路。

2.方法

(1)留置期间,不影响穿刺侧手臂的正常活动,手臂可以做一般运动:如弯曲、伸展,注意避免带管的手臂过度用力、提重物、拄拐,注意衣服袖口不宜过紧。

(2)睡眠时,注意不要长时间压迫穿刺侧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脱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衣袖;肘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衣服袖口不宜过紧。

(3)适当进行穿刺侧手臂活动。如可通过握拳活动增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穿刺部位应适当保持清洁干燥。透明贴膜应在置入导管后24h更换1次,以后每周更换,当贴膜污染(或可能污染)、潮湿、脱落、卷边或影响导管使用时应及时请护士给予更换。

(5)穿刺点及导管适当保护后,可以沐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置管侧肢体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外面再覆以干毛巾,淋浴后检查贴膜有无进水,如有问题及时到医院更换。

(6)置管一侧手臂避免测血压。

(7)如果置管期间卧床时出现剧烈的咳嗽,要坐起咳嗽,避免由于胸腔压力加大,导致导管漂移。

(8)输液期间如感到置管侧肢体肿胀、疼痛应及时告知护士。

(9)冲管及封管输注药物前要先抽回血,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再进行输液;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0~10U/ml)正压封管;冲管和封管都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PICC治疗间歇至少每周维护1次。

(10)敷料的更换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d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污染、松动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分泌物等炎性表现,若有应及时通知医师并记录。

(11)通常出现下列情况需联系医院:穿刺点有渗液;穿刺点渗血,按压无效;穿刺部位出现局部发红、发热、肿胀、疼痛、有分泌物;置管侧肩部酸痛,并出现上肢肿胀;导管外移或脱出。

(怀鑫馨 张海晶 高 媛 谷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