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塔普尔,中世纪画卷中的时光穿越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还有巴克塔普尔,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英]鲍威尔
到达尼泊尔的第二天,我们就直奔巴克塔普尔。来之前听了太多关于这个古城的美丽传说,心里有点儿迫不及待。
早上8点,约的中巴车没有按时到达酒店。继续等了15分钟后,我们决定自己出去找的士。加德满都满街跑的的士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日本铃木车,相当于国内的小奥拓,小巧玲珑。尼泊尔的街道狭窄,这种车辆开起来灵活,倒也实用。
巴克塔普尔距离加德满都大约14千米,但路况并不好,沙石土路坑坑洼洼,坐在车上只觉得颠簸不堪。如果和来车交会或者是被后车超越,更是尘土飞扬,一时看不清道路。还好,司机早已习惯这样的路况,一路上,他谈笑风生,气定神闲。约莫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巴克塔普尔古城的门口。
虔诚的一天从晨祷开始
热情的向导Suresh
Suresh是巴克塔普尔当地人,我们买票的时候,他主动上来搭讪。他说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向导,还说以前在大学里面主修历史,可以带我们参观这座古城,给我们讲解这儿的历史。在国内旅行时,我总是不喜欢请向导,即使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还是喜欢自己去探究和寻访,用自己的方式行走。但在这样一个异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前,举目所及尽是保存得很好的历史遗迹,这让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再加上Suresh看起来挺真诚,我同意了。
吃棒棒糖的小女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尼泊尔经济虽不发达,但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各个学校的校服看上去都十分漂亮。图为放学后逗留的学生
我们先让Suresh帮忙找旅社,看我们带着长枪短炮,他建议我们住在塔乌玛蒂广场旁边的Bhadgaon Guest House。站在旅店楼上的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广场以及整个巴克塔普尔古城,也可以看到城外的村庄。可以说,这是巴克塔普尔地势最高、地理位置最好的旅社,我们都比较满意。
这时已是早上10点多,阳光越发强烈,这样的光线并不适合摄影,我们计划在这里住上两天,所以不着急出去。平台上有一个吧台,于是我们索性在那里点了酸奶和咖啡,一边喝一边看风景,感受尼泊尔人慢悠悠的生活。
同行的甜甜英文最好,所以她和Suresh之间的交流最多。我算是“半桶水”,偶尔也掺和进去。我对于巴克塔普尔历史的了解,除了《孤独星球》杂志上所描述的,大多来自Suresh的介绍。
巴克塔普尔原名为巴德岗(Bhadgaon),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是“稻米之城”,是加德满都河谷中最早出现的村落之一。据说在9世纪,阿难达·马拉国王以毗湿奴的外形为蓝图,在此建城。12世纪以前,巴克塔普尔已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城镇。14—16世纪期间,更是成为马拉王朝的首都之一。它还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发源地。
我一直更喜欢巴德岗这个名字,总认为,巴德岗听起来更有中世纪古城的韵味。
塔乌玛蒂广场
下午3点,阳光逐渐暖和起来,我们走进塔乌玛蒂广场。广场南边有一块突起的平台,用大小相当的长形条石铺就,经过数百年的磨砺,每块石板都精光平整。几个老人和小孩坐在上面晒太阳,旁边有七八条小狗横七竖八地躺着,我们经过时,它们一动不动,连眼睛都懒得睁开一下。
正对面是始建于1702年的尼亚塔波拉神庙,这是巴克塔普尔乃至整个尼泊尔最高的神庙,也是纽瓦丽寺庙建筑的巅峰之作。神庙高达30米,有五级台座、五层顶檐,Suresh说当地人因此也称其为“五层塔”。
通往神庙的台阶比较陡峭,上下都得小心翼翼。台阶两侧分列着5对巨大的雕像。位于最底层台阶上的是传说中的金刚力士加亚·马拉和帕塔·马拉,据说他们的力量是常人的10倍。顺着台阶向上,第二层台阶上是一对大象,第三层是一对狮子,第四层是一对狮身鹫首的怪兽,最后一层是两尊女神,据说每层的神物都比前一层的力量要大10倍。掌管这一切的密宗女神吉祥天女的雕像就在这座高耸的神庙里面。神庙有东、南、西、北四扇精致的木雕门,但都紧紧锁着,不留一点儿缝隙。Suresh说,女神的正面雕像只有神庙的祭司才能看到。神庙屋檐下的柱头上还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女神像,一共108个,每个女神都有自己的故事,Suresh说了几个,我听得似懂非懂。因为年代久远,加上没有受到悉心保护,这些木雕略显斑驳。
清晨,一位经过尼亚塔波拉神庙前去朝拜的妇女,朝拜是尼泊尔人一天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坐在最高的台阶上,巴克塔普尔全城几乎尽在眼底。忽然想到几百年前神庙刚刚建成时,该是如何金碧辉煌的样子。石阶下面人头攒动,大家纷纷顶礼膜拜,又该是怎样风光无限。如今斯人已去,世事变迁。历史长河中的细沙,磨去的是斑斓的色彩,留下的是凝固的时光。
尼亚塔波拉神庙左侧还有一座精美的神庙——巴伊拉布纳神庙。这座神庙始建于17世纪早期,是用来供奉湿婆神的恐怖相巴伊拉布的。神庙的边上随意地堆放了一些被拆解的巨大木头战车和轮子。据说在每年4月中旬尼泊尔新年的那天,人们会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三层高的巴伊拉布大战车。村民们推着巨大的战车,载着巴伊拉布的神像巡游全城。中途战车将停下来,这时城东和城西将分别举行一场规模盛大的拔河大赛,获胜的一方可以获得服侍神像一周的殊荣。
紧挨着巴伊拉布纳神庙的是蒂尔摩赫戴纳拉扬神庙,这是巴克塔普尔古城里最古老的神庙之一,供奉的是毗湿奴的人身纳拉扬。这座寺庙具体的建造年代不详,碑文记载,1080年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座神庙,一直延续到现在。
杜巴广场
杜巴广场位于古城的入口处,是巴克塔普尔最大的广场。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东边那道守护着王宫的黄金门。黄金门有七八米高,顶端是飞檐顶盖,据说镀了一层真金,现在看来还光彩夺目,上面左右对称地排列着狮子、大象和飞鸟的塑像。铜铸的门框上了金漆,上方是一个坐在金翅鸟上的女神的浮雕,旁边还有一个婀娜的侍女。两面的门楣上则是多面佛和女神群像的浮雕,一共10尊,或坐或站,或舞动或沉思,每一尊都有不同的表情。靠近地面的那些雕像上,还被撒了红色的粉末,这些粉末表现了巴克塔普尔人对神明的敬畏。相传当初这座宫门修好以后,马拉国王便下令杀害了建造者。从此,这扇黄金门就成了世间独一无二的孤品。
街上偶遇的老人,脸上写满岁月留下的沧桑
虽有军人把守,但游客还是可以进入黄金门内参观的,里面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王室水池,是以前国王洗澡的地方,目前已经废弃不用。还有一座只允许印度教教徒入内的神庙,严禁拍照摄像,我们只能在门口探头望一望,里面的木雕和建筑古老而又精致。
和黄金门正对的就是布帕廷德拉·马拉国王雕像柱,国王双手合十,端坐于莲花柱头,面向黄金门。黄金门旁边是建于1427年的四层砖木结构的巴克塔普尔故宫,以55扇黑漆檀香木雕花窗而闻名于世,因此也叫“55窗宫”。东侧是石构的巴特萨拉女神庙,建于1737年,由当时的国王所建。殿外悬挂的高达1米的铜钟和黄金门一样,是巴克塔普尔的城市地标。
继续前行,红砖基座、白色尖顶的法希德加神庙映入眼帘。整个寺庙有六层基座,台阶两侧分别立有大象、狮子和公牛的石雕。再向前走,正前方是瓦特萨拉神庙,接着就是希提拉客希米神庙,台阶两侧分别对称地立有马、犀牛、人面狮身兽等石雕。
巴克塔普尔就是这么一个神庙众多的地方,其实整个尼泊尔都是这样,神庙之多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亦无法一一记录。在这神奇的地方,人和神可以如此自然地相处,那些在我们眼里价值连城的国宝就在人们的视线之内,大家都司空见惯。倘若没有外人的打扰,他们是不是会一直维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从中世纪到现在,岁月的流转只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些许的痕迹,却并未将他们彻底改变。
巴克塔普尔的黄昏
黄昏时分的巴克塔普尔是最令人怀念的,安逸、宁静,令人内心平和。我再次爬上尼亚塔波拉神庙高高的台阶,收起相机,像当地的居民一样坐在石阶上,静静地欣赏落日余晖中的古城,看着塔下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时,游客大多已经散去,留下的都是当地的居民:孩子们在广场上玩闹嬉笑,互相追逐,没有大人来叫他们回家吃饭;戴着小花帽、穿着长袍的男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闲聊,或静静地看着远方;身着华丽衣衫的女子袒着胸脯给年幼的小孩喂奶;路边打瞌睡的小狗偶尔伸个懒腰……渐渐地,太阳隐没在尼亚塔波拉神庙古老的神像后面,留下淡淡的红晕。偶尔有风轻轻吹过,屋檐庙角悬挂着的铃铛便扬起一阵悦耳的丁零声;不知疲倦的鸽子扑闪着翅膀从庙檐飞向屋顶,投下轻灵、跃动的身影……
我们去当地的一座小学拜访,还给他们上了一天的中文课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还有巴克塔普尔,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这是20世纪一个叫鲍威尔的英国人说的话。这段话不但印在了每张巴克塔普尔古城的游览导图上,也印在了我的心里。
10天后,我们离开尼泊尔。在机场时,我问甜甜:“如果真的可以回到从前,你想回到哪一年?”她考虑了一会儿说:“中世纪。”然后又补充说:“中世纪的巴克塔普尔!”
我想,我的答案和她是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