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推进金融学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5.1 策略设计
金融学专业思政设计的关键内容是本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从政治素养、社会责任、道德品质上明确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通过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融合设计,实现金融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如图2所示。

图2 金融学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设计
本文从优化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加大各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金融学专业思政实践课程平台、健全金融学专业思政的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等6个方面提出金融学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5.2 具体策略
5.2.1 优化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思政体系架构的“细胞”。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的特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学生成长规律,规划与实施金融学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基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从一年级的“专业导论”“认识专业”等课程入手,向学生介绍诚实守信是金融行业的基本准则,使学生理解本专业担负的社会责任。通过在每门专业核心课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深入浅出地介绍学科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用身边的事实为学生展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优化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认识、挖掘、开发融入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等必修、选修、实践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这些课程中蕴含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思想与职业精神等正面价值的元素和内容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优化金融学专业思政的课程内容。同时,因地制宜地与体现区域性、地方性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与体现时代精神、当代话语的网络、新媒体、视听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学校的校训精神、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校园文化相结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要素的融合。
5.2.2 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
教师是实施专业思政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推进金融学专业思政的建设工作,要抓住金融学专业教师这一关键主体,着力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能力与技巧。
首先,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金融学专业教师应提高思政教育意识和认同思政教育的价值,增强对专业思政的认同感与使命感,认识到开展金融学专业思政不但不会弱化专业教育的效果,反而会深化专业教育的价值内涵,并促进了金融学专业教育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其次,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金融学专业教师应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做到政治上要强、情怀上要深、思维上要新、视野上要广、人格上要正。最后,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技巧。专业教师要深入探索金融学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阳光、快乐、自由的教育氛围。总之,在“教育者先受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注重对金融学专业教师团队思政意识的培养,对于推动金融学专业思政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5.2.3 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目前,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了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每一类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不同的思政内涵,每一门课都肩负着发挥思政引领作用的责任。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通识教育课程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重视价值导向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专业基础课在兼顾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的同时,还应着力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设。教师应结合金融学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特点,充分挖掘两类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植入思政元素,加大实践教育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增强感知、锻炼成长。
5.2.4 加大各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力度
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发现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挖掘金融学专业每门课程的思政融入点,探索专业教学内容与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操守3个要素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提高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型媒体技术与平台,借助微课视频、各类宣传片、“蓝墨云班课”等教学资源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使金融学专业学生时时关注国家大事及相关经典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2.5 建立和完善金融学专业思政实践课程平台
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独特的价值。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与同花顺、金融界等互联网公司积极开展合作,让校外专家走进课堂,进行企业实务经验的分享、管理方法的介绍、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形成校内外思政建设的合力,从而更加深入、有效地引导学生。目前,金融学专业与同花顺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金融专业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体验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5.2.6 健全金融学专业思政的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
第一,加强金融学专业思政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落实金融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政策机制。要从全局出发,做好金融学专业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层层落实责任清单,明确“校院推进、院系主导、专业负责人牵头、教师主体”的四项原则,将实施专业思政作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狠抓落实。其次,统筹规划金融学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一体化建设。统一专业教师的思想认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金融学专业建设,推动专业教师全员参与育人工作。再次,专业负责人担当金融学专业思政的牵头人。专业负责人要把控与落实专业育人的目标和理念,组建金融学专业思政工作小组,推动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最后,系党支部肩负着专业思政的政治引领责任。深入实施“党支部+思政”引领工程,让金融学专业每一位党员教师都带头钻研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中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的作用,凸显党支部在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二,实施科学的专业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推行金融学专业思政,要建立和实施科学灵活的考核督导、示范带动和成果应用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激发专业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加强考核督导。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团的作用,加强对金融学专业思政实施情况的督导,对金融学专业思政是否已经开展、落实部署要求是否到位、把握方向是否准确、推进工作是否规范等进行督导和评估,检查金融学专业思政的实施效果。其次,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清理“五唯”的工作要求,克服长期以来唯数量化的评价导向,把是否实施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及实施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年终绩效的重要参考指标。最后,实施金融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激励计划。在金融学专业中培育、挑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典型,推出示范性课程,打造一批示范课堂,表彰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金融学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资源资料库;打造金融学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在线平台,将思政成绩斐然的课程纳入精品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