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南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长江边的五山

滚滚长江东逝水,从青藏高原奔流而来的母亲河,经过万里奔波,最终选择了在南通汇入大海。辽阔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拔地而起,恰似五颗绿色翡翠,镶嵌于长江之畔。狼山居中为首,挺拔峻秀,其余四山绵延,呈拱月之势。五山沿江呈弧形排列,绵延4.5公里,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其扼江控海,地处险要,古称“江海锁钥”。

五山并不高大,但地处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又有脚下宽阔的水面衬托,却也风景独特。余秋雨先生在游览过狼山之后曾撰文:“狼山才100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蒙的大海,立即会觉得自己是在俯视着大半个世界。狼山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造物主在这里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样,让你明明净净地鸟瞰一下现实世界的寻常模样。”

登五山,但见大江浩渺,晚霞逐浪,百鸟剪云,草木葱茏。因五山拥有“第一江山”的完美组合,故赢得“天然水石盆景”之美誉。《通州志·形胜篇》中说:“通州(现南通)足傲淮阳十四郡县者,有山为之镇也。”据考,五山形成距今已有3.5亿至4亿年,汉《文献通考》有载:海陵,汉县,有狼山。其中黄泥山(29.3米)、马鞍山(49.4米)、狼山(104.8米)、剑山(80.5米)、军山(108.5米),山体占地面积0.728平方公里。

四季五山

五山周围地势低平,海拔2到4米,除江堤外,大致微向长江倾斜。秦汉时,南通地区还是一片汪洋,那时的五山,还是水中的岛屿,马鞍山与黄泥山都在水面以下,水面以上的,只有军山、狼山与剑山。由于海面升降、地壳运动和长江河流的作用,周围屡经海陆变迁,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全部变成陆地。

(一)狼山

狼山,又名紫琅山、五狼山、白狼山、宝塔山。狼山得名,一传山中有白狼,二说山形似狼。狼山之名,最早见载于《唐大和上东征传》,说鉴真于天宝七年(748年)过狼山,“六月二十七日发自崇福寿,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风急浪高,旋转之山”,今黄泥山龙爪岩还建有鉴真东渡纪念塔;《资治通鉴》中也提到狼山之名。北宋淳化年间(990年-994年),州官杨钧认为“狼”字不雅,以“琅”字代之,又因狼山北麓之石多为紫褐色,感于其“烟光凝,暮山紫”,故称“紫琅山”。明末,包壮行《游军山记》中有“白狼山昔亦居水,而夸踞江浒”,因狼山山巅建有宝塔,又得名宝塔山。

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传说此山最初被一白狼精占据,唐代高僧僧伽(即大圣菩萨)以借一宿之地为名,用一袭袈裟罩住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从此这里香火兴起。

狼山被列为“八小佛教名山之一”。狼山之所以能名列其中,原因之一为四大名山、八小名山都是佛教的概念。一座山,就是一位菩萨的道场。如南海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而狼山则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在佛教寺庙里,大势至菩萨往往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一起被称作“西方三圣”。

(二)军山

五山之中,军山最高,山体也最大,占地5.4万平方米。同时,军山位于五山最东,从长江入海口溯流而上,见到的第一座山,便是军山。

军山山高气清,水静流深,鸟鸣花绽,是世界上独特的、江海平原上难得的野生生物基因库。窃衣草、金银花、霹雳、石蒜、金铃子……作为南通狼山地方茶的极品,“狼山春晓”军山茶生长在绿树成荫的狼山风景名胜区内,茶树品种优良,茶叶制作精细,属于典型的炒青绿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品赏价值较高。半山腰上的浮生茶社,一直是游客茶客的心头好。

阅读延伸 八小佛教名山

江苏狼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江西庐山、浙江天台山、西安终南山、云南鸡足山和北京的香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千百年来,不乏仙风道骨的文人墨客,在此流连。900多年前,王安石留下《狼山观海》的千古绝唱:“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与王安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米芾,则挥毫留下了“第一山”的墨宝。千里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峰耸峙,具泰山之雄;北麓岩深林嶂,具青城之幽;后山绝壁临崖,具华山之险;西山峰峦起伏,具峨眉之秀。小小一山,雄幽险秀兼具,所以获称“第一山”。爱国诗人文天祥也在此写下了“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的诗句。而那幅常常被后人用来形容张謇实业精神的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更是家喻户晓。

好山必有庙。狼山寺庙,总名广教寺。“广教”,取“广教众生,广传佛法”之义。广教寺始建于唐代总章二年(669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建大雄宝殿,后加盖一座浮屠。宋元明清时,陆续增盖庙宇建筑。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兴建支云塔,建大圣殿。清康熙年间,于藏经楼东建造紫琅禅院。

广教寺的庙宇建筑遍布山脚、山坡和山顶,形成了狼山一大特色:山包寺,寺包山。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错落有致的庙宇建筑,组成一条长龙。龙头朝下,法乳堂是龙头,山下金刚殿是它张开的大口,轮藏殿、大悲殿是龙的犄角,弯弯山道是龙的身子,山腰的葵竹山房等建筑是龙爪,山顶的支云塔则是直插云天的龙尾,而寺庙屋顶金光闪闪的琉璃瓦,则是片片龙鳞。这就是古人建设狼山庙宇形成的所谓“金龙伏狼”的风水格局。

广教寺的主建筑之一大雄殿,名为法乳堂,又叫释迦殿,始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重建于1982年。堂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法乳堂供奉的十八高僧,由赵朴初邀请佛教界几位大德从中国历代九十多位高僧中遴选而出,由南通籍画家范曾先生创作画像,再委托北京工艺美术制品厂将画像烧制在2304块瓷砖上。十八高僧画像栩栩如生,已成为中国佛门瑰宝。

广教寺最有特色的建筑,则是屹立在狼山之巅的支云塔。此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高34.9米,砖木结构,五级四层,四面成正方形,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每层各有三个小间,绕以木栏。顶有相轮七重和宝珠、金铎等物。支云塔前面有个许愿池,有许多善男信女在此投币祈愿。南通有首民谣“通州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中插”,其中“一塔云中插”说的正是供奉开山祖师僧伽塑像的支云塔。

四季五山

支云塔在古代也称文笔塔。《万历通州志·林记》中云:“支云塔者,插其端,凌霄秀出锐如毛颖,通人号为文笔。”1000多年过去了,支云塔依然保持着宋塔的基本风格。

支云塔本身的塔高加上狼山的高度,使它成为广袤的江海平原上的制高点,十几里外就能见到。所以,支云塔和狼山成了南通的地标。支云塔的塔尖、南城门(即江山门,已拆除,稍南的长桥仍在)与城中的钟楼同在一条中轴线上,三点一线,成为南通的风水门户。

登上支云塔放眼远眺,气象万千,极目四顾,视野十分开阔,有“伸手摩天”的感觉。明代狼山总兵王扬德写诗说登此宝塔能“晴看吴越重云树,暇睇徐淮古战场”,历代文人墨客登支云塔,留下诸多题咏之作,如“宝塔支青云,去天无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

支云塔在建筑艺术上很有特色。狼山山顶寸土寸金,为了节约用地,第一层兼作地藏殿,殿中的须弥座,又是宝塔的阶基,这在全国各地佛塔中是绝无仅有的。1000多年来,支云塔遭遇过多次雷击和火灾,也进行过多次大修,一直到民国年间,塔尖装上避雷针后,才消除了雷击之灾。

1984年和2001年,广教寺斥资对支云塔大修两次。1984年大修时,工人师傅从塔顶100多公斤重的铜葫芦里取出历代僧人珍藏在里面的金玉饰器、银箔珠宝、佛像经书等几十件镇塔之宝,修复竣工后,又重新放进去。宝塔有宝,名不虚传。

狼山北麓,以山为屏,建有“謇园”,以纪念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先生。謇园建于2003年,分为两部分,前园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后园则沿袭了张謇时代修缮的观音禅院的佛教文化。北麓园内,还有为纪念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和“仿真绣”创始人沈寿所建的“赵绘沈绣之楼”等。

狼山山道沿路,有不少名人墓葬。如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金应将军墓,滦州起义领袖、李大钊的老师白雅雨烈士墓,等等。这些仁人义士的墓葬,为狼山增添了几许风流和忠烈之气。

然而,论名气,军山却要让位于狼山。究其因由,原因之一在于五山登陆的时间不一样。五山原是海中岛屿,后来随着泥沙日益淤积,使五山先后与陆地连接。五山自西往东是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剑山、军山,越靠西,越先与陆地连为一片。到明代时,其他四山均已登陆,只有军山与剑山之间还隔着一条“军山洪”水道,游客上山,得摆渡,古代舟楫不便,访问军山就很困难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军山才上岸。此外,因军山偏远,地势险要,战乱时常为军队驻扎,大战过后,往往玉石俱焚,留存至今的寺庙建筑、文人墨宝委实不比狼山。

军山上最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是军山气象台。这是中国第一所民办气象台,是张謇先生于1913年开始筹建的。1917年元旦起,气象台正式开展观测、计算、统计等工作。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5点,与上海徐家汇气象台对钟,每天在南通的报纸上发布天气预报。1918年起,气象台每年编年报一册,发表一年的观测记录和研究成果。此外,还有月报、季报。这些刊物都附有英文,与40多个国家的气象台交换。当年军山气象台的设备,在国内是一流的。当军山气象台已经有日时仪观日、用经纬仪观星的时候,北京还在使用“施放午炮对时”。军山气象台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声誉,曾列入英国出版的《国际气象台名册》中。1938年春,侵华日军占领南通,气象台遭到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军山气象台不再承担气象功能,1998年才得以按原貌修复。如今,经历了百年沧桑变迁的军山气象台,依然屹立于军山之巅,向我们讲述着历史风云。

四季五山

军山的镇山之宝,为翡翠观音,位于山顶的普陀别院之中。翡翠观音晶莹剔透,端庄安详,从面部神情到服饰褶皱,真实自然,线条流畅。观音像高78厘米,宽71厘米,净重362公斤。如此之大的整块翡翠,世间罕见。经中国珠宝协会、中国玉器鉴定委员会和中国收藏家评估委员会三方共同鉴定,这尊翡翠观音,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观音坐像。此外,军山观音净瓶,瓶高9.19米,可称“世界之最”。而落差45米,横幅宽10多米,从悬崖峭壁直泻而下的大观瀑布,亦是迄今为止长江以北最为壮观的人工瀑布。

(三)剑山

五山中,有四山呈纵向走势,唯有一山,横向,那便是剑山。

剑山高87.33米,因山形极似一柄出鞘横放的宝剑,又名剑脊山;因山峰状如刀刃,又称刀刃山。关于剑山之名的来历,也有传说。2000多年前,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遍访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不得,有一日,却来到南通五山境内,择于最高的军山上驻军(军山由此得名),又于另一座山上试剑,那山便得名剑山。

剑山是文殊菩萨在南通的道场。剑山北门,有一尊文殊菩萨卧像,连佛座在内,高7.8米,长13.8米,造型优雅圆润、古朴庄重、浑然天成。它采用仿青石材料,重金聘请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是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卧像。

文殊院内,有树龄达200多年的银杏古树,当熟透的银杏果在风中落下,铺满一地,当风吹响飞檐的风铃,发出脆音,游人可以尽享王维诗歌中“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禅意。

剑山弥勒像也颇值一观。关于弥勒佛,有一名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张謇也有题联,“但有袒怀大欢喜,不嫌成佛后如来”。

此外,剑山还有一中老年人修身养性观景悦目的好去处,名为重阳亭。重阳亭始称“玄檐事”,因南通方言“檐”与“阳”谐音,又因其落成于九月九重阳节前,故更名为重阳亭。这里,悬岩陡立,松柏苍郁,极目远眺,对面狼山支云悬空,楼台亭阁,青翠山色一览无遗。夜观,更是万家灯火,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四)黄泥山、马鞍山

黄泥山雄峙江边,山姿秀丽,与军山、剑山、狼山和马鞍山一起组成了狼山风景区。

黄泥山有一佳处,名为龙爪岩。龙爪岩位于黄泥山最西部,岩身多半浸于江水中,嶙峋黑褐、凸凹不平的脊石,如龙爪伸进江中,故名。岩头建有中国第一座风力发电航标灯,还有唐代鉴真和尚东渡遇险的纪念塔,此塔落成正逢高僧诞辰1310周年,谨以纪念。塔高7.6米,屹立长江之畔,江流绕塔,惊涛拍岸,江天寥廓,气象非凡。

黄泥山东冈,建有狮踞亭,是观日出、听涛声的好去处。

马鞍山高不过50来米,虽无崇山峻岭,却也有茂林修竹。更令人称奇的是,小山之巅,建有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建筑群,它就是狼山风景区内的著名景点——“梅林春晓”。

“梅林春晓”背靠悬崖、直面长江,内有曲径回栏、亭台楼阁,而此处又是江面至宽处,所以,它又有“天下望江第一楼”之美誉。

“梅林春晓”建于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及京剧大师梅兰芳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张謇先生十分喜爱梅花,曾经留下了许多与梅有关的诗文,“无限含春意,朔风吹未开。不知残雪里,已有暗香来”便是其中之一。短短四句,表达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高冷孤傲、不畏权势、圣洁脱俗的人生感悟与追求。民国初年,张謇在黄泥山、马鞍山一带广植梅花,并称之为“梅垞”。

事实上,张謇此举,不仅有寄情山水、超然物外之意,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交游之谊。

1919年12月,更俗剧场落成不久,张謇便力邀梅兰芳来通。首场演出,梅兰芳盛情出演他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琢的杰作《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甫一出口,便获得了满堂喝彩。

风华绝代的梅兰芳不仅打动了南通人,也打动了张謇。后来,梅兰芳又曾两度应邀来通,并和欧阳予倩同台献艺,南北两大家的珠联璧合,一时传为佳话。

梅兰芳来通,张謇是每演必看,而且每看必赋诗一首相赠。张謇的厚爱让当时只有25岁的梅兰芳十分感动,在一首回赠诗中,他深情地说:“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

近年来,马鞍山上再度遍栽梅花,“梅林春晓”已逐渐成为江上“香雪海”,这正如它大门外楹联所描绘的那样——“梅开梅落林月澹,春去春来晓风酣”。

黄泥山与马鞍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峥嵘崛兀的山石,斧砍刀劈般的悬崖,雄视大江开阔的视野,使它格外为游人所垂青。这一带三面江水环抱,一壁青山屏立,是欣赏夕阳晚霞绝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