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思考当代中国共产党,有三个绕不开的最基本的问题:
(1)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自身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美国人预言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将冲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却挺住了?
(3)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没有犯过大的致命的错误,并且抓住了若干难得的机会?
我们的研究对于读者理解这三个问题将起到帮助作用。
对许多人特别是国外观察者来说,中国共产党简直就是一个“谜”。对于这个“谜”,可以从历史、人民、文化、实践和世界五个维度来深入认识和理解。
一、历史的维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应运而生、随事而制、因时而变的政党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四分五裂,所面临的最重大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应当承认,当时许多先进人物、政治力量都为此进行了奔走努力,但其中多数都归于失败了。哪种政治势力能够从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三个一”,即能否用一种先进的学说把民众武装起来,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把民众组织起来,用一种正确的道路把民众带动起来。而正是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共产党的组织形态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探索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使得她从众多政治势力中跻身前列,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再一次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危亡的边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崛起壮大,在抗战结束后迅速击败国民党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都是在以往所积累的“三个一”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划时代的立国创制,塑造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形态,同时,她所面临的任务重心,也转移到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上来。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经济社会变革,举全民族之力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经济社会建设,其心情之迫切、投入之巨大、收效之显著,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挫折和失误,放在这个历史眼界中来看,其实都可以看成是“试错”。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飞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中国与世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领导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历史创举,使得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发展潮流,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历史的维度看,能够始终把握历史潮流,密切着眼历史任务,较好完成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功业可以说在世界政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仅仅从历史的偶然、巧合、运气等角度是无法解释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勇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人民的维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服务人民、领导人民、回应人民的政党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先进中国人的理想追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必须要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很多革命者或许刚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并不深刻,但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上,他们是坚信不疑的;许多早期领导人或许在革命的方略方法上犯下了错误,但在为了人民的事业而随时做出牺牲这一点上,他们是毫不含糊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势力的最大特色所在,也是她的最大优势所在。毛泽东说:“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是最讲究实惠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仅仅把服务人民挂在口头上,而是在自身的活动中予以体现,也就是说,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对人民的领导,达到服务人民的目的,在领导人民中服务人民。而为了实现对人民的卓越领导,她强调要树立一切向人民负责、相信人民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等观点,同时,也强调要通过宣传教育人民群众、组织动员人民群众,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促进和提升人民群众素质等增强服务人民的本领。正是在党和人民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是领导党,但她并非傲然以领导者自居,而是时时处处注重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而始终保持一种服务人民、感恩人民、敬畏人民的政治立场和姿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之所以能够以大无畏的精神、气吞山河之势开展各项领导活动,靠的就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这种自信;而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之所以义无反顾地推行某项举措,靠的也正是能够得到老百姓拥护和支持的信心。
三、文化的维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党
如果简单地以“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为例证,进而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抵触者、破坏者,显然过于偏颇。实际地看,当文化观念的束缚成为封建传统的最后藏身之地的时候,以最彻底革命的姿态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不打破传统文化的“神圣权威”,就不能使人民获得思想的解放;当文化教育的落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欠缺的短板的时候,以彻底改造中国社会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不扫除旧的文化残余便不能顺利地构建新社会。所以,客观地看,中国共产党是在击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之后,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构建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为目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同时要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扬弃的基础上,以更高的境界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在意旨上是相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所提出和推进的“小康社会”目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康理想,更是形神皆似;等等。再进一步说,中国共产党的政体设计、治国方略以及决策机制等,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甚多,比如“大一统”的治国方略,“中央集权、层层授权”的政治设计,体制内民主化的议事规则,等等。如果仅仅从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的纲常伦理的态度判断她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显然是有问题的。
四、实践的维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理性务实、头脑灵活、适应性很强的政党
研究和观察中国共产党的当代学者,常常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迷惑不解:一方面,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等迷惑不解;另一方面,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年代历经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的冲击而依然拥有强大的执政能力迷惑不解。实际上,这两方面是一回事,答案只有一个: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理性务实、头脑灵活、适应性很强的政党。须知中国共产党是靠战争起家的,而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保持最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生存下来并取得胜利。可以说,在牢牢坚持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必须确保思想解放、头脑灵活、适应性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潜意识”。革命时期,在城市里打不赢,就到农村去;“文化大革命”后期,阶级斗争搞不通,就搞改革开放;等等。我们看到,正是这种极其务实的思维特征,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改革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坚信,如果不能发展经济,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话说得再好听也没有用。所以对内才有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治国策略,对外才有了“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国际战略。如今,中国共产党依然坚持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治国理政,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个问题尖锐就优先考虑哪个问题,不空谈理想,不徒羡虚名,不跟风追随,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五、世界的维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开放胸怀的政党
民主革命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土生土长,但并不土里土气。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列主义,本身就是“舶来品”,它的话语、思维和见识,对听惯了“四书五经”的中国人来说是相当“洋气”的。另一方面,初期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人,有相当比例是留过洋、见过大世面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世界各国主要是西方国家的了解,要远超当时一般的中国人,因此他们急于改变现状的激情,也远超当时一般的中国人。这两方面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基因上说,始终具有一种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更深刻认识到:当代中国的发展,深深得益于当代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深深得益于对当代国际社会事务的参与,深深得益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因此,再也不能回到过去那种“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状态了。当然,也正是从全方位开放中,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有了更生动、丰富和扎实的理解: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对各国政党的好经验好做法,都应当借鉴吸收;对于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环境、安全等难题,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协同解决。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中国共产党也深深感受到,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是多样性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衡量所有的政党。中国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因此,中国共产党更应当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注重挖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积极凸显自身的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和社会特色。中国的发展经验,虽然是中国为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形成的,但也可以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提供参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