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教育研究范式与方法
内容提要:教育研究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有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等方法。
考点详解
一、两种基本教育研究范式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教育研究方法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各种研究方法不断涌现,让人目不暇接。综观教育研究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径。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定性研究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人们行为的意义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详细加以记载和报道。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一)理论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而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则包括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各种理论流派。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于包括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强调对教育的研究应精确化、量化。
以现象学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则认为人为万物的尺度,因此应关注人生的价值、意义、态度与理解,关注价值世界,注重情感、创造性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感受。
(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不同
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被研究者分开,以避免偏见。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它强调在自然的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与参加者交谈,与被研究者作长期的接触,观看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地、直接地接触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以期获得被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中的第一手知识和现场自然发生事件的资料。
(三)研究方法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客观事实。
定性研究大多是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被用到的一种方法。
(四)研究目的不同
定量研究是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发现教育规律,旨在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化的原因,以指导教育实践。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社会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教育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的那些特性层面。
三、走向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应正确地看待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以多元的方法论去指导教育研究,使我国的教育研究的方法尽快赶上世界科学研究的先进水平。
(一)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和特点
行动研究法是指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
首先,行动研究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自己的直接经历和感受。行动研究的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其次,行动研究将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过程既是研究的过程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后,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几乎所有行动研究的实例都是第一个循环完成之后再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完成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2.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行动研究遵循着一个问题研究的程序,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基本阶段。
(1)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阶段,计划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理清研究者的困境,提出明确的研究课题。
(2)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实施行动计划时要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重视实施者对行动及背景的逐步认识,重视其他研究者及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因此,行动是被不断调整的。
(3)考察。
考察是行动研究的第三个阶段。考察主要是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检验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
(4)反思。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第四个阶段。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阶段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个案研究
个案通常又被称为案例,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及特定范围的具体对象。具体到教育研究领域,这个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课程、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个案研究是根据现象参与者的观点,对自然情景中的某一现象的实例(个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尽管个案研究以某个或某几个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也不排除在个案之间作比较后在实际中加以应用。
(三)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例题精讲
单选题
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实验法
B.行动研究法
C.教育调查法
D.观察法
【专家详解】B。行动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良师点拨
这部分的考点内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了解掌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