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第四话:改制与前途
光有技术是难以继续创新的,关键要培养一支科学技术队伍,如此才能薪火不断、实现可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马俊负责新城内务和房屋改造,逐步用木质房屋取代茅草屋。田吉负责保卫军训练和渡海接人,保卫军也从五十人逐步扩充到一百人。虽然设立了科学局和制造局,但科学局至今也只有我一个人,制造局只有几名木匠、铁匠和船匠。
随着公开信的传播,七月以来渡海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人过来,很快又发展到一天过来数百人。有些人是保卫军接过来的,有些人是自行渡海而来。过来的人有商人,有农民,有工匠,也有读书人,更重要的是来了一些船匠和矿工。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新城就需要建设更多的房子和进行更大的开荒,管理机构也要进行扩充。在新城东边的平地上,工匠们建造了一座小型宫殿,我给它取名为新宫。新宫内有一个简易的议事厅,新宫外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
第一次在新宫议事厅开会,除了马俊、田吉之外还来了几十个人。我看着他们心里很是高兴,坐在前座上的我站起身来正声说道:“新城已初具规模,但距离守卫华夏衣冠文化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为加强管理和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实行新制。在下暂且担当东城守,守下设十二部。户部掌管户籍、赋税,户部主事由福州举人王科担任,你要及时登记好来岛人数、身份,以便于东岛治理。”
“属下一定竭尽所能,不负主公厚望。”
“刑部掌管律法刑狱,刑部主事由泉州秀才李洋担任。你要做好治安工作,防止盗贼危害百姓生活。”
“属下一定做好,还请主公放心。”
“军部掌管作战指挥,军部主事由田吉担任,并封田吉为保卫军副将军,鄙人担任保卫军正将军。”
“属下一定尽心尽力!”
“后勤部掌管军械、后勤,后勤部主事由临安老兵刘光担任。”
“属下也能当官,实在感谢主公!”
“海军部掌管船只建造、舰队指挥,海军部主事由泉州渔民牛二担任。”
“主公,我就是一介平民。您这么看得起我,我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外事部主管外事交涉、外事接待,外事部主事由广州举人尹礼龙担任。”
“属下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工部主管工事建设、工事规划,工部主事由漳州秀才吕文雄担任。”
“属下万死不辞!”
“教育部主管学生教育、各项考试,教育部主事由福州秀才李儒栋担任。”
“主公,属下一定尽心尽力。”
“科学部主管科学研究,可能诸君不懂什么叫科学研究,但是它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科学部主事由泉州秀才黄太兴担任。”
“属下一定会把主公交待的事情做好。”
“人事部主管人事管理、人事调配,人事部主事由潮州秀才汪宗担任。”
“属下一定尽心尽力。”
“农部主管农业生产、农事规划、农业开发,农部主事由泉州农民刘强担任。”
“属下一定做好。”
“商部主管内外商事、内外贸易,商部主事由温州商人郭明担任。”
“属下一定不负主公厚望。”
“另设科学局和制造局,科学局由黄太兴兼任主事,制造局由吕文雄亲任主事。新宫设内务局,管理宫内内部事务,由小桃担任内务局主事。”
“公子,我……不,主公,我……你还是让小霜担任吧!”
“小霜另有安排,你就好好帮我管理宫中内务。”
“好吧!”
“半年多以来,小霜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我。小霜,你还愿意继续留在我身边照顾我吗?”
“小霜很愿意!”小霜十分开心,她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继续陪在我身边。
“李夫人是家父妾室,但一直待我很好,现尊奉为安居夫人。”
李夫人行礼道谢,可眼神中却有些失落。
“新城城守继续由马俊担任,希望你好好治理新城。”
“臣一定尽心尽力,把新城建设成人间乐图。”
“其余职位的安排,人事部事后会逐一告知。现在制度新设,诸君有何建议吗?”
外事部主事尹礼龙从群臣中走了出来,看着我认真地说道:“主公,据我所知,胡人将会在今年冬天大举南下,到时候福州小朝廷可能会就此灭亡。”
我轻轻点头认可了他的说法,思考片刻后就为难地说了起来:“不要说福州小朝廷了,就是整个福建、整个南方,距离彻底沉沦也为时不远了。如今蒙军势如破竹,和他们硬碰硬绝无胜算,因而我携百姓来此避难。东岛虽小,但距离大陆不近不远。若蒙古选择强攻,势必一时三刻也没有能力打过来。趁着这几年和平时期,我们攒够足够的实力,靠着大海、靠着沿岸百姓的支持,那就很有可能在近海作战当中击败蒙军。蒙军如今到处杀戮,焚烧房屋,势必激起更大的民愤,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在蒙军攻下泉州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地多获得来自大陆的人口,并组建起一支华夏舰队。由于我们是近海作战,所以这几年我们要造的船不用太大,结合实际情况造出实战能力强的船就行。等待蒙军来犯,一举击败蒙军舰队,那样就能和蒙军形成微弱的平衡,也就是它打不上来,而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打它。随着我们的继续发展,在合适的时机主动出击,如果能够一举消灭蒙军主力舰队,那我们就能振奋民心,使得更多的人选择东渡来此。”
众人听后都连连点头,但尹礼龙还是有些疑惑:“主公所言过于乐观。一旦蒙军占领全国,广州、泉州、福州、临安的造船场就会拼命造船,到时在数量上可能是我军的百倍、千倍,那样即使我有地利、人和,也难以战胜绝对实力远超我们的蒙军。”
“你说的很对,蒙军的绝对实力远在我们之上,所以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但是尹卿,我们是在保卫华夏啊,我们如果不放手一搏,那不就只能看着华夏沉沦、百姓苦难吗?即使最后我们失败了,但也算尽过心、用过力,总比直接认输要强。大宋南狩以来,一味避战求和,可结果呢?我们得到了和平吗?和平没有得到,得到的只是胡人无情的杀戮。就此一点,我们就得奋力到最后一刻。诸君啊,还记得岳王爷的《满江红》吗?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是啊,就算要死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咱们宋人一百多年来,躲了一百多年,都躲到福建当皇帝了!要是还忍着、还搞内讧,那就真的华夏沉沦了!”尹礼龙越说越激动,他不由打了自己一耳光,“臣糊涂,臣会追随主公战斗到底!”
“大家也不必过于灰心,至少我们取胜的希望也越来越大。现在渡海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能工巧匠、仁人志士也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取胜的最大希望。尹卿,如果你不想看到未来蒙军舰队过于强大,就去游说广州、泉州的一些造船场工匠,把他们先救过来,那我们以后就有更大的取胜机会。”
“是啊,不过不光是船匠,还有各行各业的人才,把他们救过来,我们就有更大的取胜机会。那样即使蒙军占据泉州、广州,也没法立马造成大船来,而我们就能造出更多的船。是啊,还有时间,但是已经刻不容缓!”
“李儒栋爱卿,劳烦你写一份与大宋子民书,劝告更多人来我东岛。一来可让他们免遭蒙军屠戮,二来可以增强我们的实力。”
“属下遵旨。”
“主公,如果幼帝东来,我们该如何接待?”尹礼龙又问了一个现实问题。虽然历史上小皇帝不可能来台岛,但是现在我改变了很多历史,说不定他和陆秀夫会过来。
“如果天子来我东岛,我一定尽力保卫天子。但是大宋不能再内讧了,不能再文官压制武官,不懂打仗的人去打仗。说简单一点,也就是兵权我们要自己控制住,不能再让那些奸佞毁我华夏了!以后我东岛不设宰相,不能再有秦桧、贾似道那般奸相误军国大事。”
“主公英明!”
散会之后,我就让小霜陪我四处逛逛,发现很多茅草屋已经改造成木屋,一些人也开始在路边摆摊卖东西起来。好像前面有一家酒馆,真是稀奇,算是东岛第一座酒馆。我进入酒馆坐好,点了酒菜之后就环顾四周,发现桌子板凳都很简易,屋顶也全是茅草。
“主人家,来半斤猪肉。”隔壁桌的一个俊俏黑衣少年向店家喊道。而店家有些尴尬,走到他身前只能无奈地说:“这位公子,本店是新城第一家酒店,刚刚开张不久,除了谷酒就只有些冬瓜、鱼肉。”
“好吧,来半斤鱼和一盘炒冬瓜。”
“只有水煮冬瓜。”
“好吧,你上吧!”店家走了之后,那个少年不禁叹气:“哎,本以为这里真是什么人家乐土,哪知道这里缺东少西,还不如留在临安城呢!”那个少年一旁的两个下人也齐声应和。这让小霜十分不满,她指着他们愤怒地说:“你们懂什么?韩公子带我们初来东岛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草地,哪有什么酒馆?当初我们每天吃干粮、吃野菜、吃烤鱼,睡在石头下,但是一点也不苦,因为韩公子带着大家建设新家园,带着大家逃离蒙军的屠戮……这里的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临安,但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很开心,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哪一天会被蒙军杀掉。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有韩公子的心血,他也在努力让这里变得更好。三位如果对新城诸多不满,那就请你们离开新城,哼!”
“听你这么一说,你一定是最早一批和韩岛守一起渡海的百姓。可惜韩寻风此人大逆不道,身为宋将韩德之后,却敢自称岛守、自任官员,俨然把东岛当成他自己的小王国。然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又岂能不请示天子而自居高位呢?”
小霜不知道如何反驳,只是气得鼓起了嘴巴。我哈哈大笑起来,想着要为小霜教训一下这几个年轻人,便正声反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现在汴京、钓鱼城、襄樊可算是王土?远的不说,建康城、临安城、甚至温州城,又是否算作王土?蒙军南下在即,到时候你所谓的王土又在哪里呢?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北方的忽必烈算不算王臣呢?现在天子自身难保,各地英雄如果事事要得天子应允,那何以保境安民、守护华夏?东岛乃韩某一手经营,人少的时候可以不需要一个头,可人多了又岂能群龙无首?家父给我取名佑字,就是希望我护佑大宋万民。我改名寻风,就是因为自知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做到护佑万民。我希望更多的人来此避难,那样就能拯救更多的百姓。”
“依靠这座小岛,你就能拯救万民吗?”
“不能,但是能救多少就是多少。”
“你到头来一个也救不了,因为蒙军也会杀过来。”
“杀过来自有仁人志士奋力图存,而我也会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也不怕告诉你,这里大多数人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当然,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哈哈哈哈!你可以留在这里好好看看,看我们这些华夏人如何奋力保卫华夏,说不定你就能看到我如何在海上击败蒙古鞑子。”
那个少年听后眼神中多了一丝敬仰,看着我开始赔礼起来:“韩岛守果然有大气量、大志向,在下十分佩服。我有幸听陆大夫讲过,他说人可死而节不可失,他会陪着大宋走完最后一段日子。韩君,你觉得大宋必亡吗?”
我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坦诚地回复她道:“大宋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大概有这四点。第一,蒙军战力超强,又有很多人甘做汉奸。第二,宋制太多弊端,以至于兵冗官冗政冗,军事上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朝廷上文武失和、内讧不止。第三,外事上避战求和,以至于国土越来越小。第四,君昏臣佞,就像前人诗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除了第一点没法改变之外,其余三点都应该改变,可是大宋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进行改变吗?我在东岛施行新制,就是想一改宋制弊端。如果宋天子来东岛,我自会尊奉天子,但国事在此危难之际只能由我管理。待天下大治,我自会交权。当然,天子可以不来东岛,但那样最终也只会玉石俱焚。”
“你若是想当曹操、司马懿、朱温,那又当如何?”
“我不会当曹操,但是我也不想当屈死在风波亭的岳王爷。这位公子,我大宋四百年来曹操有几个?可是……屈死的岳飞却很多。”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不是先贤正言吗?”
“君若是昏君,臣若是忠臣,那忠臣就活该去死吗?我要护佑的是华夏同胞,是一个个农民、一个个商人、一个个读书人,我要护佑的是华夏衣冠,是华夏服饰、华夏礼仪、华夏生活方式,我要护佑的是华夏文化,是孔孟老庄、是唐诗宋词、是汉语汉字,而并非一家一姓之王朝。百姓在我心中,远比赵家天下重要很多很多。”
“公子说得真好!”小霜不忘夸奖我,而那个黑衣少年却陷入沉思和迷惘。
“一朝一代之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家国之兴亡,匹夫亦有责任焉!如今蒙人杀我同胞、毁我文化,我自当奋起反抗。而这种反抗,大宋天子若同意便可来东岛安乐一生,若不同意就烦请他为了自己的皇帝梦继续奋勇杀敌吧!”
“不说了,我和小霜酒菜到了……”一旁的店家战战兢兢,而他很快就刻意逢迎:“主公还有什么想吃的,小人立刻就去准备。”
“店家,不必多礼,也不需要再添什么吃喝,这些就足够了。店家,这顿吃食多少钱,我让小霜给你。”
店家哪敢要钱,冒着冷汗的脸急忙回道:“主公光临鄙店,就是对小人最大的恩赐,我又哪敢向主公索要钱财。”
“不用担心什么,我们都是平等的人,只是职务不同而已。店家,如果你不收下钱,那我就会理亏,心里也不会好过。”
“是啊,店家,公子不是吃饭不给钱的人。”可是店家依旧不肯收饭钱,于是我让小霜给他一吊钱。
“您就收下吧,店家!”
“好吧!”店家收下了钱,又找回了几文钱。一旁的黑衣少年更加懵逼,他无法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特权白吃白喝。
人人平等并非只是一个口号,也并非只是作秀。如果能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就能团聚起更大的人民力量,从而发动一场人民战争齐心协力抵御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