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自2007年起,我为上海高考学生及家长提供志愿填报的讲座或个别指导,转眼已经15年过去了。这15年里,我经历了志愿投档规则从等第志愿类型到平行志愿类型的转变;高校从细分专业招生到部分进行大类招生的转变;从考前估分填志愿到考后出分填志愿的转变;从投档到高校到投档到专业组的转变。这15年里,我见过了无数焦虑的高三家长,如同猜谜一般的志愿方案;见过了无数迷惘的考生,任性而不计后果的“不服从调剂”;见过了很多热心但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人的志愿填报建议者。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则,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我想到的第一个方案,就是在论坛上写一个普及帖。2012年,我在一个高中生家长非常活跃的论坛上写了一个帖子,开帖后不到一个月,点击量过万。很多我后来的同事和朋友,都是通过这个帖子认识了我。我在家长们的回帖提问中,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志愿填报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支撑,需要记忆大量的规则,也需要掌握大量的高校背景信息和专业信息。而很多家长到了高三再去行动,为时已晚。帖子只能普及规则。对于庞杂数据的分析,是没有办法用一个帖子说明的。
我想到的第二个方案,就是设计一套包含分数数据库、录取规则信息的志愿填报系统。开始设计志愿填报系统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志愿填报系统。但是我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不会涉及专业录取分数的排序分析,也不会根据高校专业录取规则给用户提供排除或者采用的信息。而且大量的志愿填报系统的高校分数准确度不高,甚至没有及时更新,存在误导的可能性。另外,已有的志愿填报系统不会采集考生的价值偏好信息以进行筛选。当我做完志愿填报系统后,发现它可以帮助家长节省大量数据统计的时间。但是,光有系统,没有关于高校情况和专业就读情况的相关信息,依然会让考生家庭存在选择背景信息不完备的情况。所以我在系统里又录制了大量的高校解读课程和专业解读。然而这依然不是一个完美方案。面对系统纷繁的选项,如果没有直观的指引,学生家长只会举步不前。
我想到的第三个方案是将线上线下结合,编写一本志愿填报的书,用案例来指导填报,这才有了撰写本书的想法。
非常感谢我赢帆团队的同事们。在我写书的过程中,杜亚楠帮助我做了大量的信息收集的工作,王卫东帮助我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案例,王银庭帮助我整理了历年的分数信息,小帆帮助我制作了精美的图片。非常感谢吉莉,一直是赢帆志愿填报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非常感谢黄日燕带领的技术团队,从编码到测试,构建起了这样一个好的志愿填报系统。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郁金豹老师对本书的支持。
三分考,七分报。高考分数越高只是让你拥有的选择权变得越大。但是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高校,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专业,才真正考验智慧。愿每个考生能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和人生选择!
本书主要是针对参加2023年秋考高考考生填报志愿而编写,考虑到篇幅不宜过长,未将高职(专科)平行志愿填报列为内容。有关2023年秋季高考及招生录取的具体政策、实施方法,考生和家长可参阅由上海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23年上海高考指南》一书,并以该书为准。
邱 磊
2023年春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