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抑郁界定
抑郁分为常态和病态两种。常态抑郁,是指没有心理冲突、心理纠缠和心理问题的抑郁现象,包括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异常,如义愤填膺,心情低落,孤独无助,伤感郁闷,心慌气短,心跳加速,全身发抖,四肢发凉,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思维迟钝,记忆减退,严重失眠,等等。有常态抑郁的人,虽然也有难言之隐,但对抑郁本身(包括伴随性生理异常)并不感到困扰和焦虑,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抑郁心理问题。
病态抑郁,是指伴有心理冲突、心理纠缠和心理问题的抑郁。病态抑郁,不仅有抑郁情绪,更有对抑郁情绪挥之不去的恐惧、强迫、焦虑、愤怒、困扰和绝望等,是涉及家庭、社会、情感、生理和认知等综合性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抑郁情绪、掩饰抑郁、对抗抑郁、逃避抑郁为外显特征,伴随植物神经失调,局部肌肉、器官、组织的紧张抽搐性痉挛、疼痛等躯体化反应,持续出现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消沉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
病态抑郁,也叫抑郁症。有病态抑郁者,称为抑郁症患者。表面上,抑郁和抑郁症没有什么差异,但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不同。我们说,人人都会抑郁,但不能说人人都有抑郁症。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抑郁是情绪的状态。正常人的抑郁都有明确的诱因,而抑郁症不一定有,有时好事连连也发病。正因为如此,许多自以为“抑郁康复者”,过段时间后,就会“被打回原形”。
由于心境与实际状况很不相称,抑郁症者常被人误以为无病呻吟。其实,抑郁只是心情不畅,就像得了感冒一样,会慢慢好起来,而抑郁症则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
抑郁症不是在任何时候或场合下都会发作,而是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呈周期性变化。患者在心情轻松愉快或忘我工作时一般不会抑郁,只有遇到某些特定场景(如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或心境等)才会出现抑郁。
抑郁症在发作之前通常会出现恐惧紧张、心慌意乱、头晕呕吐等预期性反应(即应急反应或预感,下同),严重时会出现心悸、颤抖、濒死感,脑子里好像进了水一样一片空白,腿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开,有时想哭都哭不出来,用尽全力也说不出话。
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挫败、羞耻、烦躁和绝望等负面情感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这些负面情绪损害了患者的自尊,摧毁了他们的自信,使其性格变得谨小慎微,即使吃亏也是委曲求全。
抑郁症不仅表现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无声的抗议,更主要是对抑郁症状挥之不去所表现出的一种极端无奈。抑郁症患者千方百计地迫切摆脱抑郁的困境,但越“抗”越严重,这种不合常理的结果让他们更加恐惧、困惑、焦虑和抑郁。
不难理解,物质上的供给永远跟不上精神上的需求。有没有心理问题,就看人如何处理自己的烦恼问题。大部分人遇到烦恼会先接受下来,带着烦恼去生活,在生活中解决或淡化烦恼;而少数人却必须先消除烦恼后才愿意投入工作和生活,他们决不允许烦恼的出现,结果反而被烦恼牢牢捆住,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换句话说,正常人是对现实(客观存在)感到烦恼,而抑郁症患者是对烦恼(主观态度)感到烦恼,这就是抑郁症的内核。
因此,抑郁症也叫抑郁困扰症,是由于难以释怀的纠缠导致的心理问题。或者说,抑郁情绪就是由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所致,而抑郁症是对抑郁的抑郁。也可以说,正常的抑郁是执着于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世界,而抑郁症患者是执着于自我和主观的世界。抑郁情绪是被现实生活所困,而抑郁症是因为排除抑郁,结果越排除越糟糕(由于努力得不到回报,这种打击必然加重抑郁情绪),陷入了恶性循环。
或者说:正常人遇到不如意事而抑郁,而抑郁症患者是遇到抑郁而抑郁。正常人能带着抑郁去生活,并在生活中淡化抑郁;非正常人不能接受抑郁(即使能面对生活,也只是强忍着),继而陷入抗郁又无法战胜抑郁中不可自拔。
正常人的抑郁都是因生活所逼,属于常态性抑郁;抑郁症的抑郁大都是由心理对抗而获得,属于病态性抑郁。
从抑郁情绪来说,并没有什么病态意义,但抑郁症肯定是心理出了问题。正因如此,本书将全面系统地剖析抑郁症形成的根源和心理机制,为抑郁症的根治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