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质子”
“你可知,天使此来所谓何事?”
待出了真武祠,见四周无人,沐斌这才止住脚步,回头看向身后的沈广问道。
沈广闻言赶紧回答道:
“天使是来传达旨意,陛下已经任命侯爷为征夷左副将军,将与成国公朱能分兵进攻安南。”
沐斌闻言这才恍然大悟。
他记起明征安南之役便是发生在今年这个时候的。
而若他所记不错,此战最终是大获全胜的。
其父西平侯沐晟也是因为此次征战之功得以爵升黔国公。
既如此,那便是好事了。
沐斌想到此处不由彻底放松了下来。
“小侯爷认为此战是好事吗?”
一旁的沈广见沐斌闻战不仅没有丝毫担忧之色,反而一脸轻松笑意不由疑惑问道。
沐斌闻言这才审视起眼前的长随。
这一个月来的修养,倒是让他对侯府与身边亲近之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比如据沐斌所知,沈广,年十六,为人机灵,尤其对于商业与算学方面很有天赋。
而这份商才得益于其出身苏州沈氏,其曾祖乃是一代传奇商人沈万三之弟沈贵。
且说,苏州沈氏在明初一度富可敌国。
洪武年间,沈万三家族竭力讨好明廷,欲和新朝搞好关系,以保住家中的巨额财富。
据说,在朝廷欲扩建南京外城时,沈万三遂恃富愿意与朝廷对半同时筑城,主动为其分忧。
在扩建完工后,明太祖还亲自斟酒慰劳沈万三,誉之为“白衣天子”。
虽然说此事众说纷纭,一时难辨真假,但有此传言,足以得见当时苏州沈氏之豪富。
只是后来好景不长,因为洪武帝打击豪强富室,力行重农抑商,沈万三家族逐渐日衰。
而后来发生的“顾学文案”更是给了沈家以毁灭性打击。
沈万三家族因为其赘婿顾学文“出备钱粮,通蓝谋逆”被牵扯到了“蓝玉党案”其家族嫡脉数人被诛杀,其余人等遭贬。
而沈广这一脉便是因此被流放到云南昆明。
当时还是沐斌的伯父沐春执掌沐府,为了壮大沐氏,十分渴求精通货殖之道的商业人才,遂让沈广一脉成了沐氏的家臣。
之后,沈广才得以成为沐斌的长随,相随左右。
沐斌在脑海中快速的回忆了一遍沈广一家的曲折经历,这才不疾不徐的回答道:
“征战危险自然算不上好事,只是我家乃是武勋之家,征战沙场终究是难免的。”
“所幸如今的永乐皇帝是马上天子,为帅的成国公朱能又是靖难名将,而安南撮尔小邦不识天威,此次南征胜算极大,我父亲或可凭此建功升爵也说不定。”
“原来如此,小侯爷果真有见识。”沈广听了沐斌的话不由连声赞叹,随即其人一双灵动的双眼滴溜溜一转,一脸期盼道:“此次若是小侯爷能够随军就把我也带上,我要继续保护小侯爷。”
沐斌闻言见沈广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不由笑骂道:
“你小子,自己心动,想上战场,却拿我当由头了。”
沈广察言观色片刻,见沐斌并没有因为他的话生气,不由心中稍松,只是挠头“嘿嘿”笑了起来。
沐斌倒是很理解沈广的心态,毕竟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没有见过战场的残酷却先幻想过战场上击败敌人得胜而归的荣耀与气派。
沐斌想到此处不由心中意动,他也想能参与接下来的安南之役,亲眼见证离开华夏五百年的安南再度回归。
“走,我们速速回府,不要让我父久等了。”
沐斌暂且压下心中的遐想,吩咐了沈广几句便率先上马径直向西平侯府而去。
沈广见状不敢耽搁也赶紧上马追了上去。
.........
西平侯府,慎思堂。
当代西平侯沐晟如今正值不惑之年,作为黔宁王沐英的次子,他原本是没有机会承袭爵位的。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其长兄沐春在征讨蛮夷刀干孟之役中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且无子嗣留存。
是故,他才得以承袭爵位坐镇云南。
“斌儿,你可知这慎思堂的来历?”
沐晟端坐上首圈椅之上,看着眼前的沐斌饶有深意的询问道。
沐斌从真武祠匆匆赶回侯府便被喊到此处。
本来心中急于询问南征安南之事,却见其父似乎另有用意打算与他长谈一番,便也只好暂时压下心中的急躁,稍回忆片刻方才回答道:
“这慎思堂乃是祖父当年特意所建,借用的便是《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乃是为了告诫后代子孙行事当谨慎多思。”
“是呀!”
沐晟闻言先是满意的捋须颔首,随即神色复杂的继续道:
“可惜当年靖难之役时为父没有谨慎多思,行差踏错,险些让我沐氏一族万劫不复呀!”
沐斌闻言瞧了眼上首的沐晟一眼,心中不由嘀咕:
“如今不是要谈征讨安南嘛!怎么又说起靖难往事了?”
话虽如此,但是沐斌却明白眼下的沐晟谈及靖难之役时为何一副心结难解的样子。
且说,洪武朝时,云南是有藩王的,就藩的乃是洪武帝十八子岷王朱楩。
待到建文朝时,建文帝听信齐泰与黄子澄之言,力主削藩,沐晟当时是鼎力支持削藩的。
又因为沐晟与岷王朱楩交恶,便亲手策划了岷藩之削。
其后燕王朱棣靖难,建文帝一度将被废黜的周王押送云南交由沐家看管。
沐晟揣摩上意,百般折辱周王。
沐晟此举,无非是想讨好建文帝。
谁知世事难料,建文帝是个不中用的,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最后让燕王朱棣翻了盘,居然杀进京城当了皇帝。
消息传至云南,沐晟立刻就傻了眼,无奈之下,他只得赶紧进京请罪。
所幸当时永乐帝朱棣虽然靖难功成,但其人的帝位还未稳固。
而沐氏经过沐英,沐春,到了沐晟,两代三人苦心经营之下,沐氏一族在云南的威望已经无人可取代了。
是故,经过权衡利弊之后,朱棣选择既往不咎,大度地饶恕了沐家罪行,仍命沐晟镇守云南。
而且为了拉拢沐氏还让沐斌的五叔沐昕尚常宁公主,让沐氏与朱棣这一脉的皇室联姻。
但拉拢之余,朱棣对于沐氏的提防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佳证明便是朱棣让一度与沐晟交恶的岷王朱楩复位,重新就藩云南,显然有着制衡之意。
沐斌脑海中快速回忆了一遍这些昔年往事。
待回过神来,见其父沐晟依旧情绪低落,不由赶紧宽慰道:
“我沐家与建文一脉素有渊源,当年靖难,父亲选择支持建文帝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到后来事情会发展至此,要怪便怪建文帝无能,连累众人。”
“所幸如今五叔尚了公主,眼下南征安南,陛下也让父亲作为一路主帅,足以见陛下对我沐氏的看重,对于父亲的器重了。”
这番话倒是不完全是沐斌违心宽慰沐晟。
因为沐斌也曾代入其父沐晟的处境去复盘了一番,发现沐氏如今处境尴尬还真的不能完全怪其父。
因为他沐氏天然便是懿文太子朱标一系的,自然是要力挺建文帝的。
首先一点,众所周知,他祖父沐英乃是洪武帝的养子,其人与懿文太子朱标的关系十分的深厚。
洪武二十五年,沐英便是因懿文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就病逝于云南。
其次,乃是因为沐氏与耿氏乃是姻亲关系。
沐斌的祖母便是耿炳文的亲妹,而耿炳文正是洪武帝朱元璋为建文帝选择的保嫡大将。
洪武后期,大批异姓功臣被处死。
等到朱元璋晚年,当时的开国功臣将领所剩无几,仅留郭英以及长兴侯耿炳文两人。
而朱元璋选择的保嫡大将正是耿炳文。
为了保障建文帝在军事方面的势力,朱元璋还采取了政治婚姻方式,让耿炳文的长子耿璿尚了朱标的长女江都郡主。
而通过这一番操作便让建文帝与耿氏和沐氏牵连在了一起。
所以说,凭借着感情与姻亲关系,当初靖难之役时沐晟选择支持建文帝便也理所当然了。
“哎!”
沐晟听了沐斌的宽慰之语,先是叹了口气,随即才神情稍缓,脸有笑意道:
“你能理解为父,我心甚慰呀!”
沐斌见沐晟稍稍释然,又想起安南之役便没有再按捺心中的急切,一脸期盼询问道:
“父亲,我听说陛下已经任命你为征夷左副将军,将与成国公朱能分兵进攻安南。”
“孩儿如今长大了,此次,也想能随你南征安南,沙场建功。”
沐晟见沐斌一脸希翼的样子,不由摇头失笑道:
“我儿能有如此雄心,为父十分满意,只不过此番南征我不打算带你前往。”
沐斌闻言心中好生失望,皱眉迟疑询问道:
“难道父亲是打算让我在你离开后坐镇云南吗?”
沐晟闻言依旧摇头,解释道:
“你毕竟还年少,又未曾熟悉政务,坐镇云南还很勉强,此番天使南下昆明,也传旨令你三叔沐昂暂领云南事。”
沐斌闻言不由一脸疑惑不解道:“那父亲对我有何安排?”
“去南京!”
沐晟神情复杂的看着沐斌道:
“陛下千秋节将至,此番令你北上南京贺寿。”
“那我贺完寿后能立刻回云南吗?”
“你恐怕要在南京多呆些日子。”
沐晟闻言摇了摇头,徐徐说道。
“这是陛下不放心父亲掌军,让我前往南京为’质子’吗?”
沐晟闻言苦笑道:
“’质子’倒是不至于,你的安全还是不用担心的,至于陛下想用你牵制为父的用意应当还是有的。”
沐斌闻言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沐晟见状不由宽慰道:
“当年你祖父坐镇云南时,我与你几位叔父也曾在南京侍奉太祖皇帝,你如今长大了,也该去南京了,这也是惯例了。”
沐斌闻言这才稍显释然。
他也恍然为何其父沐晟之前要与他提及靖难之役,显然还是他沐氏在新朝的尴尬处境使然。
一方面南征安南无法绕过云南沐氏,但是永乐帝又显然对于沐晟独自掌军有所迟疑,这才有了他的南京之行。
说到底还是拉拢与提防并举。
“孩儿即将远行前往南京,不知父亲可有什么要交代我的?”
沐斌收敛思绪,看着沐晟郑重询问道。
沐晟闻言笑道:
“你素来稳重,此番入京后只需谨记’慎思’二字,为父便无忧了。”
沐斌闻言赶紧颔首。
“当然,少年人也不用太谨小慎微了,相反,你在陛下面前当好好表现,你要知道,陛下当初能容我沐氏,乃是因为我沐氏能威服云南。”
“你当让陛下知道你的才干,让他晓得我沐氏后继有人,待为父之后,你有能力继续替朝廷坐镇云南。”
沐晟笑着补充道。
“是!”
沐斌振奋应声道。
沐晟思忖片刻捋须叮嘱道:
“还有一点,为父需提点你,如今虽然太子储位已定,但是陛下更喜汉王,而汉王显然不是个安分的主。”
“日后这储位之争必然会再起风波,你在南京万万不可深入牵扯其中,毕竟我云南沐氏立足的根本不在南京,没有必要站队。”
沐斌闻言虽然心中知道日后依旧是太子朱高炽胜出。
但正如其父所言,沐氏地位超然,此时局势又十分敏感,他家实在没必要介入储位之争。
想到此处,沐斌重重颔首应了声“是”。
沐晟见状这才彻底放松下来,笑着说道:
“你表叔耿琦熟悉南京,为人精明谨慎,此番入京,我让他给你当管家,日后若有迟疑不决之事,你当多询问他才是。”
“至于其他随行人员便由你自己决定,为父便不管了。”
沐斌闻言赶紧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