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十二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9章 鲁国王宫火灾,晋国内战结束

鲁国在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开春则走了霉运。四月初一就发生了地震,五月二十八日,鲁桓公庙和鲁僖公庙又发生了火灾。火灾先是从宫中的司铎宫(司铎是一种官职,掌管宫中振铃宣令)烧起来的,大火烧过了公宫(国君起居宫殿),桓宫庙和僖宫庙都被烧毁了。救火的人们都大喊着要保护好宫中府库。

孟懿子的弟弟、孔子学生南宫敬叔赶到现场,命令负责周朝简册的官吏,将进呈给国君审阅的简册搬了出来,让他在宫中守护这些书简,南宫敬叔说:“这些简册就交给你看管了,少了一册,就要你的命!”

王宫火灾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曲阜,众位卿大夫们都赶来救火。鲁大夫子服景伯赶到王宫后,命掌管礼书的宰人将礼书简册搬到殿前的空地上并妥善看护,大喊:“尔等如不能尽职,就要按规定受到处罚!”掌管马匹的校人驾上马车,掌管车辆的巾车在车轴上涂好油,各官吏坚守岗位,府库加强了戒备;掌管各馆舍的馆人认真地执行供应之责;凡在宫中之人,大家齐心协力,用沾湿的帷幕盖在火场附近的宫殿上,每间宫殿前都摆上了救火用的各类器材。

大夫公父文伯命校人给国君的车驾套上马匹,季桓子赶到后,亲自为鲁哀公驾车,转移到比较空旷的象魏(宫内公布法令的场所)之外,并下令:凡救火受伤者立刻停下来医治休息,因为财物还可以再造,但人的生命不可复得;他还命将所有的文献简册收藏起来,说“旧的典章不可丢掉。”大夫富父槐赶到后,马上带人搬开大火附近的易燃物,在国君起居的公宫四周开辟了隔火巷,阻挡住火势的蔓延。

此时孔子带着弟子们正在陈国,他听说鲁国王宫起火后说:“一定是桓公庙和僖公庙被烧毁了吧!”孔子认为,桓公庙和僖公庙被毁乃是天意,因为根据周礼,诸侯只保留自始封国君往下的五代国君之庙,鲁桓公和鲁僖公并不是鲁国前五代国君,然而鲁国掌权的季氏、叔孙氏、孟孙氏这“三桓”都是鲁桓公的后代,“三桓”自从僖公开始执掌鲁国政权,因此在三桓当政的鲁国,一直保留着桓公庙和僖公庙,常年祭祀。这种违背周礼之事,必定会受到上天的惩戒。

虽然受到了上天的警告,但是三桓不为所动,一边整修桓公庙和僖公庙,一边继续推行东进战略,季桓子和叔孙州仇亲自率军在新修的莒父、霄城附近又扩建了启阳城。当年冬天,叔孙州仇和孟懿子就率领鲁军大举进攻邾国。

季桓子(季孙斯)在七月份病世了,自然也就无法参加进攻邾国的军事行动了。临逝前,季孙斯特意把名叫“正常”的宠臣叫到病榻前嘱咐道:“正常啊!不要哭,我死之后,你不要随我而去。夫人(季孙斯夫人名叫南孺子)如果生下个男孩,你就把我的话禀告国君,要立这个男孩为季氏的继承人;如果夫人生下的是女孩,那么立姬肥(季康子)就可以了!”

季桓子去世之后,姬肥继任为季氏家主。葬礼之后,季康子姬肥去上朝,季桓子夫人南氏生下了一个男孩,家臣正常带着婴儿坐车来到朝廷禀告鲁哀公说:“夫子(季桓子)生前遗命圉臣(家臣谦称)禀告国君:‘南氏生男,则禀告国君和诸位大夫,立其为季氏家主。’现在夫人生下了男孩,特此前来禀告。”正常说完,知道自己在鲁国肯定是呆不下去了,出了王宫就逃奔了卫国。鲁哀公和诸位卿大夫这下为难了,群臣都看着哀公,哀公则又看着季康子。季康子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只好当着国君和众臣的面请求退位。

散朝之后,鲁哀公命大夫共刘去季府察看,却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夭折了。季康子正在府中大哭,誓言要抓住凶手报仇。共刘吓得赶紧离开季府,回到宫中向哀公复命,把季康子贼喊捉贼的戏码讲述了一番。鲁哀公叹了口气,命人去卫国召正常回国,但是正常听说新生婴儿“夭折”了,大骂季康子姬肥歹毒心狠,誓言绝不返回鲁国。

季康子坐稳了季氏家主之位后,想起了父亲生前坐着车辇走在曲阜的大街上,感慨地说过:“以前这个国家几乎是可以强盛起来的,但是因为我得罪了孔夫子,没有好好的任用他,所以鲁国才没有兴盛啊!”父亲临终之前一再嘱托:“我死后,你必然接掌鲁国政权,你一定要请孔夫子回来。”季康子准备实现父亲的遗愿,召孔子回鲁国。季氏家臣公之鱼劝说道:“过去我们的先君(季桓子)没有一直任用孔子,惹得别国笑话;现在您再任用他,如果又是半途而废,别国岂不又要笑话您?”季康子也有此担心,孔夫子是维护公室权威的,他要是回来主政,必然要扶持国君和公室、贬抑三桓,到那时三桓与孔夫子的矛盾会再次爆发的。可是父亲的遗愿也不能不办,那就召回一位孔夫子的学生吧。他问公之鱼:“孔夫子的学生之中,可以召谁回鲁国呢?”公之鱼答道:“应该召冉求。”

冉求,字子有,也叫冉有,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多才多艺,长于政事,尤擅理财,他的才能治理千乘之国不在话下。孔子在评价他的学生们时说过:“擅长治理政事的是冉有和子路。”曾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陪侍在侧,孔子引导他们谈谈每个人将来的志向,子路畅言自己能够治理千乘之国,即使这个国家夹处在强大的邻国之间,外有入侵的强敌、内有遍地饥荒,如果让他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这个国家人人勇敢,个个懂礼义。冉求答道:“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施行礼乐教化,那只有等待更高明的君子了。”

季康子派出使者前往陈国,召冉求回鲁国,协助季氏执政。冉求启程回国前,向老师孔子辞行。孔子听到季氏召自己的学生冉求回国时就预言:“鲁国执政来召子有(冉求),一定会重用他的。”见到冉求来辞行,对他说:“回去吧!回去吧!在我们家乡的那批孩子们,志气都大,只是行事疏略些;他们的质地文采都很好,我真不知道要怎样调教他们才好。”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明白了老师孔子也想返回鲁国,他就去送冉求,并嘱咐他:“你就职后,要设法让他们请老师回去!”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六月,稳固了政权的晋国正卿赵鞅为了彻底解决范氏和中行氏,亲率大军直奔成周,周王室上下一片恐慌。周敬王连忙向卿士刘文公询问,晋国兵锋为何直指成周呢?刘文公被迫道出实情:周王室历来与晋国范氏亲近,还曾赐予范氏土田;刘氏和范氏世代联姻,因此赵鞅在担任了晋国正卿后,率军前来问罪。周敬王自己的王位都是靠晋国扶持得来的,眼看晋国大军兴师问罪,慌忙问刘文公有何良策能让晋国退兵?刘文公无奈,只好向周敬王建议把责任都推到掌管周王室政事的苌弘(孔子的老师之一)身上。六月十一日,周王室诛杀了苌弘,作为对晋国和赵鞅的交待。其实赵鞅真正应该问罪的,应该是刘文公,只不过心狠手辣的刘文公把一向事奉自己的苌弘当了替罪羊。

剪除了范氏、中行氏在周王室的后台之后,同年十月,赵鞅率领大军又一次猛攻朝歌,晋军驻扎在朝歌城的南面。困守城中的士吉射(范昭子)和荀寅(中行文子)率军攻打南门外城的晋军,吸引晋军的注意力;同时命前来救援的兵马从北门入城接应,然后他们率军掉头从北门突围而出。十月二十三日,士吉射和荀寅逃奔了邯郸,朝歌被赵鞅大军攻陷。十一月,赵鞅下令诛杀了范皋夷,这范皋夷也是在五年前驱逐士吉射的主谋之一,按说是站在赵氏一边的;但是赵鞅对范氏恨之入骨,范皋夷丢了性命,只是因为他是范氏族人!

范昭子士吉射和中行文子荀寅逃到邯郸后,不断地向齐国求援。他们明白,赵鞅不会善罢甘休,必将再次围攻邯郸。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七月,齐景公派出上大夫陈乞(陈僖子,齐卿陈无宇次子)、大夫弦施率军,联合卫卿宁跪(宁文子)率领的卫军出兵救援邯郸,齐、卫联军首先围攻位于黄河边上的晋国五鹿城。九月,赵鞅统帅的晋国大军直扑邯郸城,意图从根本上捣毁范氏、中行氏和赵稷的老巢。在晋国大军的猛烈攻势下,邯郸城只坚持了两个月,便在十一月投降,士吉射和荀寅逃奔了中山国,赵稷逃到了邯郸以北的临城。十二月,齐大夫弦施率军赶到了临城,接出了赵稷后,便拆毁了临城的城墙,让临城无法设防。

齐景公再次加强了对晋国的攻势,在陈乞、弦施北上救援邯郸的同时,他又派出齐卿国夏(国惠子)率领齐军主力猛攻晋国腹地,打了晋军一个措手不及。齐军连克刑、任、栾、鄗、逆畤(zhǐ)、阴人、盂、壶口等八座城池,并到达中山国与鲜虞人会师,接应上了逃至中山国避难的士吉射和荀寅,然后把他们二人安置在了距离临城不远的柏人城。范昭子士吉射的家臣里,王生特别讨厌张柳朔,然而他向士吉射举荐了张柳朔作柏人城的守城大夫,士吉射疑惑地问王生:“他不是你的仇人吗?怎么推荐他?”王生答道:“私仇和公事不相干。喜爱不废弃过错,讨厌不排除善良。此乃道义常规,臣岂敢违背?”

赵鞅面对齐军肆无忌惮地横行晋国东部大地,已经忍无可忍,但由于此时已经入冬,天寒地冻,他命晋军在冬季休整,并于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春天,率领晋军大举进攻士吉射和荀寅退守的柏人城,小小一座柏人城,如何抵得住晋国大军的碾压?士吉射和荀寅只好弃城突围,逃奔了齐国。范氏的守城大夫张柳朔对自己的儿子说:“你跟随家主走吧,我要留下来与柏人城同在。王生把死难的大节交给了我,不可辜负!”张柳朔最后战死在柏人城墙之上。

长达八年之久的晋国内战,终于在鲁哀公五年的春天彻底平定。

赵鞅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在夏天率军讨伐卫国,因为卫国一直与齐国一起,多次出兵晋国、救援范氏和中行氏;另外,赵鞅率军在三年前将卫国前太子蒯聩送至戚城,蒯聩还与自己并肩作战,取得了铁之战的胜利,但由于自己返回都城接任正卿,蒯聩被齐、卫联军赶出了戚城。这次伐卫,赵鞅还是要继续扶持蒯聩,如果蒯聩能够当上卫国的国君,那么卫国就会成为晋国的盟友,齐国将失去一只臂膀。卫国趁这几年晋国内战,还占了不少晋国的土地,最大的就是中牟城,这次伐卫,晋军首先围攻中牟,然后再大举进犯卫国。

这是晋国内战结束以来,赵鞅率领晋国大军第一次主动出击,对外发起战争,标志着晋国已经走出了内战的阴影,开始为恢复霸主地位展开征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