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随之诞生,互联网产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早期的互联网产品主要依托于PC(Personal Computer)端,但操作计算机的时候我们必须坐在桌边,所以使用场景比较受限。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2008年推出了iPhone 3G。从此,智能手机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各个企业的发力点开始纷纷转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也马上跟进,大量的产品设计诉求展露出来。
移动互联网在发展初期,细腻的纹理和高写实的设计风格拉近了用户和互联网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用户感觉到了iPhone屏幕的惊艳,这些设计在现在看来或许已经显得风格老旧、元素冗余,但在那个阶段能绘制精致的图标和精彩的质感成为每位设计师的追求。任何时期的设计趋势盛行都必然有其历史原因的影响且一定符合人们当时的诉求,所以很难用如今的单一设计标准去衡量其好坏,如工业革命前巴洛克风格的装饰确实对产品的功能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它的华丽装饰也彰显了皇家的尊贵特点,深受贵族们的喜爱。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设计革新——扁平化设计风格的流行。移动端的扁平化设计风格最早源于微软Windows Phone 7发布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的诞生并非空穴来风,它和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高度吻合。iOS 7的发布使扁平化设计风格一夜爆红,iOS 7的初衷就是“强调内容、弱化设计”。苹果公司的设计负责人艾维认为:“在移动端屏幕发展已久之后,人们已经习惯了屏幕操作,这个时候用户已经不再需要依托于真实世界的元素来辅助完成屏幕上的操作,所以强化内容本身、弱化设计元素,会变成今后互联网的设计方向。”

从工业产品的现代主义设计到移动互联网的扁平化设计,其设计理念都是趋于“形式服从功能或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扁平化设计发展的几年内,就已经开始催生出了一些其他的设计理念,如最近很火的“增长黑客”理念。“增长黑客”是指一切以增长为目的的理念,那么它体现在设计上就是设计应该促进业务增长,这和美国遵循的消费至上的设计原则有类似之处。不可否认,增长理念确实适用于部分阶段的公司或项目的设计,但一味地提出增长口号会对设计师有一定的误导性,业务增长的曲线固然美丽,但达成这一目标的设计过程应“取之有道”,这一点将在1.3节“离不开的网络生活”中进行详细的探讨。
从硬件产品设计到软件产品设计,其发展都有着相似的轨迹。相比于硬件产品,软件产品的交互更为复杂、烦琐,但本质上它们都是工具,都是为人所用的,所以其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硬件产品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不同的设计理念共存并引导着不同文化下的设计发展;而软件产品设计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
当然,在未来,设计的载体可能还会再次发生变化,或是元宇宙,或是其他。但无论如何,其底层理念都是相通的。如果通过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设计理念的趋势,我觉得其最终一定会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