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王卫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科技司副司长等职务,挂职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行业特征,是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集成化的重要载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脊梁,必须率先推动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强国建设。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的历史性进展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012—2022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从5.6万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2.6万亿元人民币,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8%提高到31.8%,年均增长速度达8.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2022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了5.6%,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3%,有力支撑了工业增长稳步回升。从行业看,2022年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6%、6.3%、11.9%、4.6%。从产品看,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05.8万辆,比2021年增长96.9%,各月均保持高速增长。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装备制造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营业收入达2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其中,造船三大指标保持领先,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1.2亿辆增长到3.2亿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工业母机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已由2012年的71.4%降至2022年的52.0%。
(三)重点装备取得突破
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万米海沟成功坐底,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在通用装备领域,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填补空白,大型高速冲压生产线国际领先,8万吨模锻压力机投入使用,工业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一批关键零部件打破了国外垄断。在专用装备领域,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动车组批量投入运营,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三代人工心脏临床应用,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多功能联合收获机、智能六行采棉机研制成功。
(四)智能化发展加快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成为引领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有209个是示范标杆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工厂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20.7%、生产效率提升了34.8%、产品的不良率降低了27.4%、碳排放减少了21.2%。装备制造等离散型工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和交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钢铁冶炼、石油化工等流程型工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增强。
(五)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截至2022年年底,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1.1万家,比2012年增长近53.5%;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8.9万亿元人民币和1.8万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61.5%、45.2%。从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来看,2022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蝉联世界榜首,数量达145家,较2012年接近翻倍,其中制造业企业有65家入围,装备制造业企业上榜19家,占比13.1%,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不断释放新的优势。
(六)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一批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已跻身世界前列,工程机械、高铁、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输变电设备等一大批产业领域的高端品牌走出国门,装备制造业成为中国新的出口优势产业。机械工业进出口贸易额从2012年的0.6万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07万亿美元,连续两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其中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自主设计建造的主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工程机械产品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470.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415.7亿美元。
总体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向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存在高端装备发展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风险、产业发展环境尚须改善等突出问题。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结构和布局深刻调整,推动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空前加剧。装备制造业向来是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重大调整转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正在加速重构,世界主要经济体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产业链供应链展开新一轮竞争博弈。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强化制造业战略布局,纷纷在装备制造业上发力,相继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工业4.0”“互联工业”等战略举措,支持重点装备创新发展。随着大国之间博弈加剧和我国创新发展加速,我国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推动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的难度空前加大。必须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率先推动实现做大做强。
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加快技术突破和融合应用,产品和生产的智能化、绿色化加速推进,为装备制造业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机会窗口。装备制造业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重要载体,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与前沿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带动制造业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努力开辟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这一新领域、新赛道。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建设制造强国、航空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以及实现国防现代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强大需求力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畅通供需循环,打通断点堵点,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和绿色制造,极大地带动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的发展,绿色低碳用能装备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突破发展,为解决产业短板瓶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以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关键动力,发挥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需求的牵引作用,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着力加快高端装备创新突破,着力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动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为建设制造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加快高端装备创新突破。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批高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产品,构建一批重点产业链,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聚焦工业母机、航空航天装备、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医疗装备、农机装备、高端仪器等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完善“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积极对接用户需求,促进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提升重点领域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重点装备创新发展需求,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工艺领域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培育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发挥重点实验室作用,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急需的基础零部件产品,推动“一条龙”应用示范,持续满足重点装备领域整机配套需求。
四是深入推进装备数字化。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智能制造核心产业发展。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研究出台专项政策,聚焦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需求,推动数字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创新,集中力量突破装备数字化关键支撑技术,加快智能装备的设计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集成智能部件、核心软件,融合新机理、新材料、新工艺,研制一批新型智能装备,通过嵌入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组等智能部件或装置,改造一批在役装备。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从单纯的提供装备产品,向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再制造、租赁等服务延展。
五是推动重点装备绿色低碳化。巩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加快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突破、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升级改造、复杂难度固液气废弃物回收处理利用、中低品位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多污染物协同处置、战略性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回收利用、海水淡化成套等。完善绿色制造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大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改造,研发和推广一批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再制造表面工程、增材制造等技术工艺,发展装备再制造。
六是营造良好应用生态。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应用牵引作用,支持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产学研用交流对接。面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需求,依托重点产业集聚区、行业骨干企业,推动装备规模化更新换代。建设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突出应用验证,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完善保险补偿机制、应用激励机制和免责机制,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
七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多双边合作和高层对话机制作用,推进与相关国家的规划对接、政策磋商、项目合作。吸引更多外资投向装备制造业领域,支持境外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紧抓“一带一路”共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发展机遇,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电力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领域产品、技术、品牌、标准系统“走出去”。鼓励企业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