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祖父李成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明军有马,倭军无马

安州郊外,一队五十人左右的骑兵疾驰而过,溅起一阵灰尘。

队伍最前方李安与李世忠并肩而行,坐在马背上的李安疑惑的问道:“少将军,像我们这样长期袭扰,真的会有效果吗?”

每次袭击就杀那么五六个人,最多也不过就是十几二十个,对于上万人的倭军来说根本就是不痛不痒。

“你小子是想说,我们为什么打了就跑,而不是一鼓作气攻破顺安?”李世忠嘴角扯出笑意龇着大牙问道。

“就是,就是。”李安点了点头。

顺安的守军也就一两千人,想要拿下不是难事。

“哈哈,你小子得多学着点,咱们可不能做捡了芝麻丢西瓜的蠢人!”李世忠故作高深的笑了笑,摇了摇头然后快马加鞭的走了。

“唉,您倒是说清楚啊!”

两人就这么你追我赶的回到了安州城内的营地。

傍晚,借着夕阳的光辉将士们吃完晚饭,正三三两两的坐在草地上聊天扯淡放松心情,李世忠也拿着水壶跑了出来。

众人围坐在一起,听李世忠讲着这几天的战况。

李世忠先问了李安一个问题:“李安,你小子说一说,我们这些天一共干掉了多少倭寇?”

“呃,七月初二干掉了8个,初三干掉了6个,初五干掉了16个,初七干掉11个,再加上昨天的20个,一共是61一个。”李安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

“没错,李平那边呢?”李世忠点了点头,又看向李平。

“我们这边一共是47个。”

“我们这边53个。”前些天被倭寇火枪所伤,一只胳膊缠着绷带的李宁抢答到。

“咱们总共三百人,这十天里轮流出动一共干掉了163个倭寇,而我们这边只有十人受伤三人伤亡,难道这样的成果不算大吗?”李世忠对李安等年轻家丁说道。

李世忠麾下这三百人里有一百多人是李家家丁,其中有近乎一半都是李安、李平、李宁他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大多是十六岁到十八岁的少年,虽然自幼习武但上阵杀敌的机会真不多。

所以,李世忠这段时间既是在让自己适应战争的环境,也是在训练他们的战斗素质。

“安小子,你可别看咱每次杀的倭寇不多,但咱们袭击的次数多,以前老伯爷也是这么带着我们与蒙古部落和女真人打仗的,真正打大仗的机会反而很少。”一旁看热闹的老一辈家丁中,有人对李安等人笑着说道。

“而且我们这样做可以让倭军不胜其扰,按捺不住与我们决战,倒时候祖总兵麾下大军全力出击,一鼓作气拿下平壤才是正解。”这位三四十岁的大叔虽然一脸沧桑,但说话倒是相当睿智的。

很明显,老一辈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在心性上要比小年轻强上不少。

说话的这人叫做李勇,算是在场人里年纪最大的了,他无官无职在李成梁身边做了多年亲卫,之前倒是担任过守备、游击将军之类的官职,让他跟在李世忠身边也是李成梁怕他年轻气盛容易闯祸,所以派了个老成持重的人来兜底。

李勇是李家的老人,不仅李家家丁对他非常尊敬,连那些铁岭卫的老兵油子也乖乖听他的话,李世忠对他也非常敬重以长辈之礼待之。

李世忠点了点头:“勇叔说得不错,咱们就是要慢慢消耗倭寇的耐性,让他们忍不住出城主动寻求与我们决战。”

李世忠接着又问道:“你们知道倭军能够快速攻占朝鲜,凭借的是什么吗?”

“朝鲜承平日久二百年未经战乱,无可战之兵岂能不败?”这是李安的回答。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句话在哪个朝代都是经典,形容朝鲜恰如其分。

实际上,数十年前的的大明东南沿海一带也是这副德行,遇上十几个倭寇那些卫所兵照样是一触即溃。

“朝鲜党争激烈,满朝文武只知争权夺利,不知防御备战,政令杂乱无法施行,军队也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主心骨。”这是李宁的回答。

李宁常年跟在李世忠身边,还去京城半年见识过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所以对文官那一套党争的行为非常不屑,尤其是近期身处朝鲜境内更是切实感受到了朝鲜党争的威力。

什么东人党、西人党、大北党、小北党。一个个拿着鸡毛当令箭,上至国相柳成龙、尹斗寿,下至九品干活的小官都是这副德行。

“嗯,这是一个方面。”李世忠点了点头没有细说。

这个话题有映射大明朝堂的嫌疑,身为武将他暂时还不想卷入其中,免得给自己惹来是非。

“倭国此前动乱不断,此次泛海来攻所谴皆为百战之兵,将领也多是久经战阵,比朝鲜要强的多。”李平今年十八岁又久在辽东,也是年轻一辈中战争经验最丰富的十五岁便上个战场,在他看来日本的百战老兵打朝鲜简直不要太容易。

实际上,他的观点和李安的差不多,都是从战争经验和兵员素质考虑。

不过,李世忠对此兵部满意,这样的回答有些过于片面了。

要知道,如果真是战国老兵活到现在一般也三四十岁了,而倭军实际年龄普遍在二十多岁,他们的经验并不比长年与女真人对抗的朝鲜北军强多少。

“我认为倭军之所以能轻松占领朝鲜,主要原因还是在火器上的优势。”这个回答让李世忠眼前一亮,抬头看去正是李勇。

见自家少将军投来赞许的目光,李勇依然面色如常的侃侃而谈:“我也曾带过兵,无论是辽东铁骑还是其他边军,大多装备的火器是三眼火铳,在我看来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三眼火铳都不如倭军的火铳。”

这倒不是一句空话,因为这几天阵亡的三人中有一个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是在四十步之外被倭铳击穿身上的铁甲失血而亡,这是李勇亲眼所见的。

对于这一点李世忠倒是在后世看到过相关的争论,有人狂吹大明三眼铳,但其有效射程实际上也就三十步左右,倭军仿制和购买的葡萄牙火枪射程则能达到五十步依然可以击穿铁甲。

三眼铳的优势在于,可以抵近射击发射多发弹丸,作用类似于霰弹枪,近战杀伤力惊人,打完之后还能当做大铁锤来用,兼顾钝器破甲的功能。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大明边军中三眼铳的装备率并不高,远程攻击手段大多还是以弓箭为主。

而倭军的火铳类似于后世的步枪,射程远且适合多种作战模式,甚至可以用来狙杀敌将,更重要的是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哪怕是新兵也能在几个月内成为熟手。

“不过,若是攻城战我们可以调集火炮,倭铳虽强但也绝不是我大明火炮的对手。”李勇又补充了一句。

李世忠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打仗不是拼蛮力,我们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样才是上策。目前我们进入朝鲜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只要倭军敢与我们野战,那么我们有必胜的把握!”

闻言众人点了点头,运用骑兵的机动优势才是正确的做法,依靠骑兵攻城与倭军火铳硬碰硬简直就是找死。

倭军大多都是步兵,即便有马也是日本本土的矮脚马或者是缴获的朝鲜战马,在质量和数量少都渊源不如大明的辽东铁骑。

当然,想要引诱小西行长出城决战难度是很大的,小西行长作为丰臣秀吉倚重的家臣也不是庸才,他很清楚倭军的优势在于火枪的射程和威力以及战斗模式。

而李世忠这段时间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刺激小西行长,寻找一个可以引出倭军主力的机会。

如果是出城与辽东铁骑进行野战,小西行长手底下这一万人多半要溃败,因为明军有马而倭军无马,这就是小西行长最大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