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祖父李成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抢占牡丹峰,炮轰七星门

平壤城下,李世忠却不知道顺安之围已解。

此时,他已经命令麾下一千多人,摆开阵势渡过平壤北边的普通江,打算正式佯攻平壤西边的七星门。

为什么首选七星门?

当然是因为这里地形复杂不利于倭军构筑防线,而且这边的普通江水浅距离城墙较远,利于明军骑兵渡江作战摆开阵势。

李世忠等人顺江而下离,得最近的就是七星门,可以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

另外,进攻七星门的同时派兵抢占一旁的牡丹峰作为制高点,可以观察和打击平壤最北边的密台门。

七星门和密台门互为掎角之势,同时进攻这里两个门也是最具有战略价值的。

不过,现在两个门的明军都是佯攻,李世忠自然不会傻到让自己人冲到平壤城下给倭军当活靶子,而是利用火器上的优势在平壤城外三百米左右的位置排兵布阵。

三百米的距离,平壤城里的倭军火铳肯定是射不到的,但大明边军装备的虎蹲炮的射程却能轻易达到。

理论上,大明军队的虎蹲炮的攻击射程能够达到五百米远,但为了射击精度考虑三百米是最佳。

太近了的话,可能倭军的火铳流弹能够伤人,太远了明军的炮弹又打不中目标,所以三百米是一个最让倭军难受的距离,只能被动挨打毫无反击手段。

“给老子瞄准城楼,轰他娘的!”

“唉,你他娘的别打歪了!”

李世忠一声令下,六门虎蹲炮齐射一轮,吓得城楼上的倭军吱哇乱叫、四处躲藏。

看着眼前不远处的六门虎蹲炮,李世忠也不禁感叹一句:果然科技才是战斗力。

这小小的虎蹲炮只有三十六斤重,由两个铁架作为支撑,可以发射大大小小数十枚甚至上百枚铅弹。

这样的威力放在后世或许不够看,但在这里却能碾压倭军引以为傲的火枪。

“少将军,牡丹台已经拿下。”没过多久,郭梦徵就带着几名亲随,来到李世忠阵中汇报。

“老郭,你怎么过来了?”李世忠有些诧异的问道。

郭梦徵和戴朝弁带着六百人,承担了进攻抢占牡丹峰和佯攻密台门的任务,现在老郭却跑到自己这边来了。

“少将军放心,那边有老戴指挥不会出什么岔子,山上有两个土窑藏了一些倭兵,还想用巨石抵挡我们,已经被我们料理了。”

郭梦徵笑了笑,又指了指面前的七星门说道:“密台门守军很少,而且我们已经抢占制高点要拿下来不难,如果我们攻破七星门,是不是就有机会拿下平壤?”

“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是。”

李世忠听到这话确实有点绷不住了,笑着问道:“老郭,那你说这虎蹲炮,能不能把平壤的城门给干穿?”

听到这话郭梦徵也不禁笑了:“少将军,您也太瞧得起这虎蹲炮了,这平壤的城门可不只是一层铁皮大门,后面还有千斤闸呢!”

“不过如果换成大将军炮来,应该可以轰得开。”

“原来是这样。”李世忠有些不好意思,意识到是自己浅薄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明朝的火炮,难免有些好奇。

他不禁又猜测弗朗机炮、大将军炮和大明尚未掌握、但在后世被人津津乐道的红衣大炮,这些广为流传的火炮到底威力有多强大。

想那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用红衣大炮轰了一下,就被后人调侃了数百年,倒也算的上是一桩趣事。

这也提醒这李世忠落后就要挨打,早日搓出更强大的火器才行,否则穿越者被外国人的火器压着打,岂不是很丢脸?

私自研究和制造火器在大明朝是死罪,这种事情得让一个信得过的人去办,一时间李世忠又想到了崔朴那小子,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去日本。

那小子之前就吹牛,说要搞个日本娘们回来......

就在城外的李世忠思绪飘忽不定的时候,平壤城里的守将宗义智可就坐不住了。

这一声声炮响,如同一块块巨石堆叠在他的胸口,压力大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与日本本岛的乡巴佬不同,宗义智是对马岛的主人,不仅常年与朝鲜和琉球等地有贸易往来,也和一些葡萄牙海商和大明海商打过交道。

他清楚大明在火枪上的技术也许有些落后,但大明的火炮技术却比几乎没有火炮的日本不知道强多少,可以说就是随手碾压的程度。

从外面传来的炮声就知道,对于这种东西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抵御,除非等到对面的明军把炮弹消耗完,否则自己这边只能被动挨打。

宗义智对之前的猜测有些动摇了:“莫非明军真的要攻打平壤?”

之前他见到城外的明军,首先想到的就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围魏救赵》,他认为明军是想借着攻击平壤,达到给顺安被围困的明军解围的目的。

但现在看来,这可能不是围魏救赵,而是想假戏真做攻下平壤城。

宗义智统治的对马岛原本不想打朝鲜,更不想与大明为敌,是被丰臣秀吉以撤销统治权相威胁逼着参战的。

他一共只带了五千人来朝鲜,这次已经分出两千人交给自己的家臣要时罗等人,跟着小西行长去埋伏祖承训了。

也就是说如今的平壤城中,仅仅只有三千对马岛的家兵,即便加上一千多的朝鲜伪军也不到五千人。

平壤城很大,大到有七座城门,而每一座城门都得派兵去镇守,这样就会大大稀释倭军有限的兵力。

除去牡丹台上的二百倭军外,平均分下去每个门只有六百人左右。

“禀报将军,敌人已经拿下牡丹峰,正在向七星门、密台门发起进攻。”此时,手下进来报告战况。

“敌军大概有所少人?”宗义智问道。

“两三千左右!”

李世忠只带了一千八百人,但因为场面混乱再加上人马嘈杂显得很热闹,而且明军炮火声的影响也导致了倭军的误判。

宗义智二话不说果断下令:“从长庆门、大同门各抽调四百人,另外再从芦门、含毬门、普通门各抽调二百人,支援七星门和密台门。”

长庆门和大同门是最安全的两道门,正前方是宽阔的大同江,基本上不用担心遭到敌人的正面进攻。

而芦门和含毬门则在最南端,距离七星门和密台门最远,也不太可能遭到袭击,至于普通门则是距离七星门最近。

就在宗义智琢磨着,是不是出门登上七星门城墙看一看时,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门外瓦砾震碎的声音不绝于耳,直吓得宗义智刚迈出门的脚硬生生收了回来。

倭军的主将行营就在距离七星门不远的地方,这里显然已经不再安全了。

“走,快随我去城墙上查看敌情!”宗义智瞥了一眼地上的大坑,找了个借口赶紧溜号了。

城墙可比这房子结实多了,这要是掉在自己头顶上那可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