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祖父李成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秀吉的野望

一个月多前。

大明万历二十年,四月十三日。

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正式开始了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

此次进攻朝鲜,丰臣秀吉采纳了德川家康的意见水陆并进,以雷霆一击从海陆两个方向快速吞并朝鲜,然后进攻大明。

在丰臣秀吉的命令下,日本方面一共出动三十万大军,其中陆军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分为九个军团,总指挥由五大老之一、素有智将之称的宇喜多秀家担任,并兼任第八军团主将率领一万一千人的军队。

而其余的登陆部队则分别是:

第一军团,主将小西行长麾下一万八千人。

第二军团,主将加藤清正麾下二万二千人。

第三军团,主将黑田长政麾下一万二千人。

第四军团,主将岛津义弘麾下一万四千五百人。

第五军团,主将福岛正则麾下二万五千人。

第六军团,主将小早川隆景麾下一万五千人。

第七军团,主将毛利辉元麾下三万人。

第九军团,主将羽柴秀胜麾下一万一千人。

另外,水军方面则由九鬼嘉隆和藤堂高虎等人率领的八千多水军和七百多艘战船,负责运输陆军登陆和切断朝鲜海上补给线。

最后,由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伊达政宗等大名作为总预备队,一共十万五千人在名护屋待命。

这一次大举入侵日本可谓是精锐尽出,丰臣秀吉甚至将关白(也就是宰相)之位传给外甥丰臣秀次让其处理琐碎政务,自己则自封为太阁总揽攻打朝鲜、大明的军机要务。

在出发之前,丰臣秀吉向诸将许诺,若拿下“唐土”将封赏他们做大唐的关白,因为日本对大唐盛世有着着魔一般的崇拜,所以一直将华夏称为唐土。

实际上,在丰臣秀吉心目中那个曾经憧憬的大唐,也就是现在的大明已经唾手可得!

大阪,天守阁。

一名穿着华贵的干瘦老者跪坐在大殿之内最中间的位置,下方坐着的是十多个身着和服的文武大臣,众人一边饮酒作乐看着歌姬们的歌舞表演,一边高谈阔论讨论着前线的进展。

那坐在最上边,瘦的跟猴似的猥琐老头,便是结束了日本战国的一代名人,日本现在的统治者,号称“天下人”的——丰臣秀吉。

拿下朝鲜,拿下大明,拿下印度,一统亚洲、称霸世界!

一想到自己将要成为天下之主,丰臣秀吉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发抖。

“太阁殿下,前线传来战报,小西行长将军的第一军团已经攻破平壤,朝鲜八道已经有七道在我们手上,李昖等人逃窜至平安道北部的义州。”丰臣秀吉的亲卫走进来,低声报告道。

“哟西!小西将军大大滴有赏!”丰臣秀吉闻言哈哈大笑,如同猴子一般手舞足蹈,也难怪他以前的主人织田信长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猴子”。

要知道,丰臣秀吉原本和他父亲一样,只是尾张国的一名普通步兵也就是足轻,但有幸被当时的织田信长看中,成为了侍奉织田信长的亲信随从。

后来,随着织田信长接任家督之位,并通过桶狭间之战打败强敌今川义元一举成名,丰臣秀吉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并且在攻打美浓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信长手下十分出众的将领。

再之后就是更为激烈的三足鼎立,织田信长发布“天下布武”的口号开始急剧扩张,与有着“甲斐之虎”之称的武田信玄,以及号称“越后之龙”的上杉谦信争夺整个日本的统治权。

而随着本能寺之变的一场大火,织田信长一代枭雄死在了自己心腹大将明智光秀的叛乱中,自此之后丰臣秀吉打着为主人报仇的旗号一路高歌猛进,最终结束了持续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完成一统日本的霸业。

也正是这样足以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让丰臣秀吉滋生出侵吞朝鲜、甚至攻打大明将整个亚洲纳入版图的野望。

“拿酒来!”高兴之余,丰臣秀吉用大明的官话对一旁的侍女高呼道。

这些天他一直苦练大明官话,甚至专门做了一把黑面描金的扇子,上面画着日本到大明的海图,背面则写着拿酒来、拿肉来等常用的汉字,等的就是攻下唐土俘虏大明君臣后君临北京城举行盛大的庆典。

侍女端来洁白无瑕的酒杯和酒壶,这正是前些年抓来的朝鲜工匠制作的骨瓷,其品质如玉石一般细腻堪称极品,深得日本贵族大名们的喜爱。

“太阁,虽然朝鲜军队不堪一击,但不少地区的朝鲜百姓依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藏匿在大山之中频繁袭扰我们的驻地,导致前线士兵们夜不能寐,依我看不如来个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这样即便大明派军队帮助朝鲜,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可用。”

说话的正是丰臣秀吉最倚重的谋士黑田孝高,其在日本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他所献的“三光”计策真可谓歹毒至极。

事实上,刚开始丰臣秀吉对手下部队是有约束的,毕竟朝鲜以后是自己的领土了,也不能做的太惨绝人寰。

但随着战事越来越顺利,让他不太看得上朝鲜了,要地、要人、要钱、要粮食大明有的是,只要打下大明要多少有多少,一个小小的朝鲜已经无足轻重。

况且就像黑田官兵卫说的,留着那些城池、粮食和人口给朝鲜反抗组织和大明军队,还不如全部毁了来得痛快。

“哟西!不愧是大日本第一谋士,黑田先生的计策果然高明,就照先生说的办!”丰臣秀吉大手一挥,手下很快传达命令去了。

“来来来,我们满饮此杯,祝诸君武运昌隆!”

日本高层一片欢腾自是不必多说,反观朝鲜君臣则是愁云惨淡。

朝鲜,宁边府。

一个月前还算繁华的小城,如今已经凋敝不堪连个人影都见不着。

那安州牧使李觉民不肯派人接驾,朝鲜国王李昖等一行人无奈之下,只能一路冒雨来到这小城避难,

“殿下,城中百姓全部藏入山中避难去了,只有我等五人守土有责不敢离去,慢待殿下还请恕罪。”说话的是这宁边府的府君。

他身后跟着三四名地方官吏,将干粮分给远道而来的王公大臣们。

“阿西巴!那李觉民简直无礼至极,还请殿下差人去捉拿他治罪!”一旁被雨水淋湿了半边身子的左议政尹斗寿气愤的说道。

“不可,如今倭寇来犯,正是用人之际怎可轻易治罪。”李昖摇了摇头。

如今他算是看开了,什么王位、什么尊严那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活着那才是真的。

所以,从王京陷落开始他就一路逃窜,先是跑到了平壤,然后平壤也不安全了,就又跑到了这里。

另一边,他让儿子光海君去组织抗倭军民,甚至不惜让其担任监国的重要职务,猥琐得堪比宋朝的徽宗皇帝。

“尔等抓紧准备渡辽事宜,这倭贼眼看着就要追过来了,我等切不可在此处久留!”

倭贼兵锋正盛,李昖也不奢望朝鲜能够复国了,只求大明万历皇帝能收留他,哪怕是在大明当个富家翁,也比在朝鲜当个亡国之君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