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千秋易经六十四卦传奇演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籛孚凿壁成奇阵 孔圣绝苇传十翼(一)

各位听书客官,这回书我们给大家演义《易传》一书问世的故事。在上一回书里咱们说到,周公亡楚后与籛孚合作,对文王六十四卦案例文字重新进行审核,在对其中部分卦、爻辞作出调整后,方将其正式定名为《易经》。后成王感念周公为周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功,亲迎叔父回丰京颐养天年。不想周公福寿不济,仅得三年清闲,五十八周岁时一病不起,不久即撒手人寰,冥然归西。

话说周公作古后,籛孚心灰意冷,便会同书记官劬势和书童灵蚟,携了六十四卦简椟,径往卦台山遁世而去。一是想造访伏羲圣庙以表崇敬之情,另外也想实地探访一下羲皇三千年前画卦之处,看会不会收获意外之喜。

籛孚一行沿渭河峡谷迤逦向北而行,不出半月便来至卦台山下。远远望去,见那四野山峦屏翠,天际渭水环流,卦台山犹如一条巨龙从群峦中腾空而出。山与水刚柔相依,油然生出一种摄人心魄的震撼之力。待三人走近后,又见一峰孤立,遥与苍茫群峰相抱相合。其突兀雄伟之象,让人一睹便知是当年羲皇画卦之地。

籛孚与劬势、灵蚟比肩而上,曲折不平的山道两边,郁郁葱葱地长着槐树与松柏。走到道路尽头,山体又忽然拱起,与绵延无尽的群山衔接成浑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站在山脊之上,可见整座卦台山犹如一条巨龙,从群峦中探首而出,脚下弯曲的道路是巨龙脖颈,身后的群山便成了若隐若现没有尽头的龙尾。

登至卦台山巅,举目四望便见环绕之山,竟天然排布成八卦之象。那龙马山与卦台山隔河相望,其一梁一谷,正是当年羲皇听八风之气时,乾部族和坤部族的驻扎之地。而南向所接之五龙山,则是当年巽部族的驻扎之地。龙马山上有龙马洞,远眺正有云雾封洞,给人以龙马出没之感。五龙山的大风台上风卷旗幡,其声烈烈。

三人俯瞰三阳川,见那渭河由东向西蜿蜒而出,将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遥想远古之时,这里便是伏羲每日必来之地。其时羲皇登临卦台,听四野风声,观曲折流水,心有所悟,方点画出东南巽卦三划,用风寓“巽顺”之意,表示巽氏族具有依势顺行、无孔不入之行为特征。

渭河自东向西,从卦台山下悠悠环流而过。汛期虽近尾声,渭水仍浩浩荡荡,拍打着山下岩石,发出潺潺琴瑟之音。籛孚静听山林秋蝉细鸣,品味当年羲皇画卦时的隆德圣心。悠然中不知不觉,又信步走入一片古柏树阵。那古柏虽有粗有细,树龄参差不齐,但据说最古者,还是羲皇当年亲手所植六十四株参天龙柏。

籛孚翘首向天,但见修木嶙峋,虬枝苍劲,形似六十四条盘龙。西沉的红日,正把缕缕落寞桃色,涂满天际,让龙柏的树梢摇曳于雾气之中。苍桑而又古老的林间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站在这里,一切都介乎真实与虚幻之间。就好像抵达了世界的尽头,让人忽然间生出自恋的心来,想要坐下来慢慢地呼吸。出了龙柏树阵,一片庙宇拨地而起。午门、牌楼、钟楼,岿然雄踞于岗恋之间,气势磅礴。

三人走至大殿山门,拾级而上。真个是山寺无门赖云锁,柳暗花明有风迎。走进山门,见正殿门头雕着“太昊宫”三个大字,古朴而又端庄。看那大殿建筑,飞檐斗拱、透花雕门、盘龙绕柱、彩绘栋梁,尽显庄严肃穆氛围。殿门两侧刻有楹联,上联是“立极探始,巧布卦阵开神钥”;下联是“三才道传,敢为万世泄秘藏”。进到殿内,就见羲皇坐像裹金披银,手中所捧八卦玉盘熠熠生辉。两侧二十八宿星座、二十四节气环绕。

三人正思询问何人在此住持,忽一阵悠扬的琴声从殿外传来。清音悠悠,如丝如绵。三人出至殿后,见有东西朝房与午门构成一座小院,琴声正是从那院中飘然而出。琴声随着山风,在若有若无之间飘荡。籛孚不禁赞叹一声,寺中一斛酒,轻拂七弦琴。天地间何物,能不酣醉于这缕凝固着鸿荒之美的音声之中,从而止住心中所有的浮华与骚动。

进到院里,便见一把古琴横陈于案,抚琴者一袭紫衣坐于红枫枝下。其身躯凛凛,墨发纷飞,胸肌横阔,骨健筋强。那曲子便在他灵动手指的弹拨下汨汨流淌。虽有不速之客造访,那抚琴之人却心如止水。在夕阳映照下,用浑厚坚实的音韵勾画着御剑江湖,骑逐鏖战,霜晨雪夜,美人如玉的尘世变幻情形。并将孤高岺傲之情一泻而出。

三人不敢打扰,静立聆听。在一阵狂风暴雨般的勾弹过渡之后,又闻舒缓惬意之泛音弹跳。随后再用轻巧的单指勾挑,让含苞待放的花蕾迎风摇曳。籛孚正在想,如此一张单薄的六尺古琴,怎能奏出如此纷繁复杂的天赖之音。猛然间,又听曲调突然转向轩昂高亢,风啸水寒,天罡地悠,如撼天貔貅下云端,滚地狮子临座前。

籛孚和劬势听到这里,脸上顿时露出一抹惊鸿之色。灵蚟刚欲询问,却见紫衣大士十指齐拨,交错中琴声高昂、琴声低沉、琴声悠扬、瑟声清远,接着音符又滑向花底,幻化成宛转的鸟鸣;滑向冰下,幻化成溪水的呜咽。起落之间,既有庙堂之高,又有江湖之远。身处斗室,却能心达天下,哪里还听得出这是人世之音?

直到一曲终了,籛孚才从怅然中清醒。他低声叫道:“这琴韵应是当年羲皇留下的古曲吧?不然,何以有这雷霆万钧之势,闻之而生千丈凌云之志?”不待紫衣之人开口,他身边捧椟、端茶、搭巾、执拂的四个童子,却一起脆生生叫道:“何方陌生之人,怎敢擅闯山门,打扰我家师尊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