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所有的希望都不应该被放弃
看惯了断崖式下降的票房,流浪地球票房的逆袭,加之各路媒体的大力宣传,很少对电影感兴趣的我,也将自己新年档的票房贡献出去,直到大年初五,才到影院看了这部票房已突破12亿的国产科幻片。
亲情和冷漠的纠葛,绝望与希望的交织,将电源的剧情推向一次次高潮,最终所有的泪点还是在符合价值观的情景下结束:临时性的地球拯救方案实施成功,刘培强的牺牲也冰释了父子之间所有的嫌隙,刘启也在这次拯救行动中明白了希望的意义。
所有的希望都不应该被放弃。
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无力的时候,三是不管结局如何还是用尽全力的时候。
刘启从私自跑出地下城后,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成长:外面的世界不再像地下城一般可以随心所欲,恶劣的环境随时让他们的生命随时遭受威胁,各种临时突发的情况也无法在他的掌控之中:私自使用车辆被抓,被志愿队强行征用车辆及人员,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在逃出地下城时所未想象到的。
爷爷的死亡是他第二次成长:上海区域,爷爷未能随着队伍一起逃出,在寒冷的环境下由于能源的耗尽失去了生命,不知道那是的刘启有没有后悔过,如果不是自己的任性,也许爷爷就不会遭此横祸,如果不是自己,爷爷就不会走,自己也不会和妹妹陷入困境。
“电影如果在这时候结束,多好啊”,我们在看到联合国组织在做了所有的救援计划失败之后,放弃地球,地球即将于木星相撞的时候,身边的老妹突然悄悄在我耳边说了这样一句话。
老妹的想法是基于想引发国人对死亡的思考,习以为例程的美好结局似乎没有太多惊醒的作用,看完电影吃完爆米花之后的人们,还是随手将垃圾丢在椅子边上甚至地上,肆无忌惮地浪费着这颗星球上有限的资源,高谈阔论,挥洒自如。
对此,我保持一半认可的态度:悲剧式的结尾可以采纳,此时停止却让整部电影失去了应有的饱和,主线的不完整会丧失整部电影的意义。
希望,是这部电影的主旋律,所有的希望都不应该被放弃。
电影三个节点提到了希望:
一是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们,什么是希望:希望是如砖石般珍贵的东西。
二是当刘启临时想出点燃木星,拯救地球是引发的希望。
三是刘培强和空间站引爆时给地球及人类带来的希望。
世人的成长大多止步于第二阶段,有人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不少现在不愿意读书、不愿意锻炼、不愿意关注自身健康的人,如果跟他们定以下的协议,协议内容如下:
一、每天读书一小时。
二、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
三、每天按时作息,一年体检两次。
坚持完成以上几项内容,十年之后可以获得10亿奖励。
想必不少人在这样的协议之下,都可以做到坚持读书与锻炼,持续管管自身健康。而现在这些人无法做到的原因无非是未来没有可期的收益。因此,在不知结局如何的前提下,没有太多人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所有,奋力一试。
刘启做到了。在提出临时性的拯救方案之后。
所有人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点燃木星,也不知道点燃木星后是否能够如愿拯救地球,但是大家还是做了。在父亲牺牲时他似乎明白了父亲,明白了当初那个放弃自己妻子的丈夫,和那个丢下子孩子独自工作的父亲,还有那个牺牲自己点燃火木星的宇航员。
而他自己也在这次救援行动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也许,在刘培强牺牲后,地球依旧消失的结局更是震撼人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