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2章 多马羌与骑兵
粮食和牲畜清点完毕,粟米、黍稷装在堆积的粗糙陶罐里,还有成捆的干肉、腌菜,甚至有一罐罕见的蜂蜜。
牲畜栏里挤咩咩叫的羊群、哼哼唧唧的猪崽,还有几头壮实的水牛,正不安地用蹄子刨着泥土。
易峟手指轻轻敲击着商式黄钺的青铜柄,心中暗叹:“难怪纣王打定主意要对东土夷人动手……区区一个野人聚落,竟能囤积如此丰足的粮畜。”
他想起从沬邑抵达枼陮时,沿路辛辛苦苦猎获的并不比今日这一场小规模突袭所得的要丰厚。
勉励了在场诸人要继续奋勇杀敌之后,易峟随即当众宣布将宰杀牲畜,犒赏有功之人。
立功者按等级分肉食和酒甚至是贝币,有功者得厚赏,所有参战者亦得饱食。
此言一出,人群中爆发出一阵低沉的欢呼,战士们捶打盾牌,铜戈顿地,发出铿锵的声响。
易峟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意。
他知道,自己一光杆司令,除了手中商王的黄钺有点号召力外,想要让此前没怎么打交道过的手下们更加卖命,唯有让他们从战争一开始就尝到甜头。
反正东土之地,这样的聚落还有无数个……
在残阳的映照下,商族人手中的青铜戈矛泛着冷冽的光。
易峟微微仰起头,目光重新缓缓扫过四周那一片片断壁残垣。
曾经繁华热闹的聚落,如今只剩下一堆堆破碎的地穴草屋,断墙歪歪斜斜地矗立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此种扫荡式的作战,虽然能取得不少成果,但必定会给商人在东土的统治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那些被战火波及的小邦,原本就对商人怀有复杂的情感,如今经此一役,心中对商人的怨恨恐怕会更加深重。
商人在东土的形象,或许会因这一系列的战争行动而更加大打折扣,日后想要赢得当地人的信任与支持,恐怕要付出千倍百倍的代价。
易峟做这种事其实是有点心虚的,他担心假如纣王得知了此事,勃然大怒,派来王使质问自己,为何要对沿途的小邦痛下杀手。
不过对于此类担心,他早已想好了回应的话术:此举实为商王师东征大计着想。
商王师东征之路,路途遥远,途中各种不明势力暗藏其中,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带来致命一击。
对沿途附近的小邦下手,正是为了清除这些潜在的危险,为全师消除后方的安全隐患。
如此一来,后续抵达的商王师便能心无旁骛地向前推进,避免被人暗中偷袭的风险,确保商王东征的顺利。
夜色渐凝,晚风愈急,呼呼地吹着。
它卷动旌旗猎猎作响,又拂过树梢沙沙轻吟。
空气裹着丝丝凉意拂来,躁动的思绪也慢慢沉静下来。
易峟想到了纣王的性格,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以他对纣王的了解,纣王自己都崇尚直接用武力解决问题。
只要易峟的先头部队的确能为商王师东征清除沿途阻碍,带来正向优势,纣王不仅不会怪罪,说不定还会夸赞昜伯干得好。
直到抵达攸地之前,纣王始终没有派人来兴师问罪。
这让易峟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行事越发大胆。
他心想,既然作为天下共主的纣王都不在乎商人在东土的形象,自己又何必顾虑太多?
只要能为东征立下更多战功,在纣王的心中评价也就会更好,那些所谓的负面影响又算得了什么。
开头一战,旗开得胜之后,易峟为了让全师的人都能在真正的战争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学习到各种实战经验,依旧以子坚的族人为作战主力,以越戏方和王旅奴隶为辅助。
子坚的族人大多训练有素,他们在战场上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再加上有多马羌的前线侦查情报,易峟对敌军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他派出去的几批人马,在精心策划的战术下,连战连胜,收获颇丰。
那些被他们攻击的野人部落,大部分连青铜武器都没有。
他们手持简陋的石斧、木棍,在装备占优、日渐熟练的子坚、左疆、石库水等人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战斗一开始,子坚等人便如狼入羊群,迅速冲入敌人住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
所有人在易峟的指挥下,按顺序轮换着,先后多次投入战场。
起初众人的配合还有些紧张与生疏,但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变得熟练起来。
他们学会了如何巧妙地躲避敌人的攻击,如何与队友配合,如何抓住敌人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
每次战斗结束后,族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交流战斗中的经验与教训,气氛热烈而融洽。
除了实战经验的积累,还收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其中以粮食和牲畜为主,还有少量盐巴和贝币。
那些野人部落虽然武器落后,但他们的土地肥沃,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圈养着不少牲畜。
每当清剿一处新的聚落,得到新的粮食和成群的牲畜,易峟会继续下令将牲畜中的一部分作为肉食,赏赐给在战斗中立下功劳的人。
立功者吃着新鲜的肉食,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对易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粮食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归入后勤辎重管理,作为全师的日常补给;剩下一部分,易峟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喂给王旅中的马匹吃,确保马匹在长途奔袭和战斗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王旅内的多马羌宛如一支蛰伏的劲旅,拥有着这个时代数量可观的马匹。
易峟一直盘算着,该如何充分利用,让这支队伍在即将到来的征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刚开始时,双方还不熟,易峟不便支使多马羌干些除了侦查和送情报之外的事情。
随着东征的进行,伴随着对多马羌的了解,易峟心中的想法也日渐清晰。
战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战场上的霸主。
庞大的战车,由数匹骏马牵引,车身坚固,车上的武士手持利刃,冲锋陷阵时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
随着时代的变迁,战车也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它行动迟缓,在复杂的地形中难以施展身手,而且目标庞大,极易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
后世,骑兵或者说会骑马的步兵异军突起,慢慢取代了战车原本在军阵和战争中的核心地位。
凭借着高度的机动性,他们能够迅速迂回包抄敌军,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令敌人防不胜防。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能不能提前把王旅中的多马羌训练成类似后世轻骑兵一样的存在呢?
当然,易峟并非是那种盲目冲动、不切实际之人。
他不会天真的以为,骑兵是普通士卒简单地骑上马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