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多加点水,岂不是能多卖钱?
六点左右,今日的第二笼馒头全部卖完。
往常生意可没这么好,即使卖完了也得到七八点。一般都会剩下一些,剩的馒头不多的话刘氏父子自己吃。
如果哪天生意不好剩的馒头多了,刘国强留够自己吃的,其余的会骑车送回老家分一分。
看着空荡荡的笼屉,刘国强神清气爽。
刘向前赶紧跑上去邀功,说道:“怎么样,我说这么办,店里生意会好吧?”。
刘国强给了他一脚,催他赶紧去把今天的笼布给洗了。
刘向前很悲愤,总算知道了什么叫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生意太好也有烦恼,晚饭父子二人没馒头吃了。
心情不错的刘国强出手,扯了两碗烩面。
没有高汤和肉片,只是切了点葱花,用醋做了个酸汤,刘向前吃着感觉不错。
万一有天,这馒头店被父子俩搞砸了,老刘出去开个家常烩面馆,只要价格不贵,还是很有市场的。
吃过晚饭后,二人开始发面,刘向前问,“今天生意这么好,明天是不是得多做一点?”。
“是得多发点面,明天多蒸半笼!”,刘国强想了一下说道。
“早上一笼半,下午一笼?”
“不用那么麻烦,每笼馒头多加三屉就行!”,说着,刘国强指了指橱柜下边。
“笼屉在那个柜子里,好长时间没用了,你把它拿出来,用抹布擦一下浮灰,别等到明早用到的时候手忙脚乱。”
刘向前去柜子里拿笼屉,边走边问道:“爸,咱们店里只有这一套蒸笼?”。
“这都是原来饮料厂食堂用的,本来有两套,一套十个笼屉。这么多年坏了几个,一直没补充。等到我把这食堂租下来的时候,只剩下十五个了!”
“那这样可不行!店里生意好起来,这笼屉就不够用了!得添一套,一次能蒸两笼!”
“就你想的多,这么多年都应付下来了,怎么就不够用了?”
“咱们这生意不是变好了吗?等到咱们店里愿意换新的事情传开,说不定明天多蒸半笼也不够卖的!”
“人们可能只是新鲜这几天,等过了这股劲儿,生意还那样!”
“不可能,生意肯定会比以前好一大截。你没发现今天下午卖馒头时多了很多生面孔吗?这有一就有二,买几次就变成常客了。到时候一天不吃咱们家的馒头,他心里得发慌!”
“哪有那么多美事儿等着你,还一天不吃馒头,心里就发慌!我小时候只能啃窝窝头,心里也没慌过!”
“你不懂了吧,人都是会变懒的!在咱们店里买馒头吃过以后,哪位耐烦在家里自己做?自己做的话,得提前一天发面吧?万一面发的不好,蒸出来的馒头硬邦邦的,跟个石头蛋子一样!丈夫孩子抱怨几句,立马就不干了!家庭妇女也是人啊,辛辛苦苦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还得听你们抱怨!以后都外边买去,省劲儿又省心!”,刘向前的小词儿一套一套的。
“那照你这样说,贾家婆子来找你麻烦,还真找对了!就是因为来咱们店里买了馒头,人家一个好好的儿媳妇才变懒了!”
“那咋能怪咱们?难不成他儿媳妇不愿意买馒头,咱们按着她的头,非让她来买?”
“那是他儿媳妇手里握着钱!买馒头这事,家里条件好的自然会买。家里条件不好的,想犯懒也没那本钱!”,刘国强一语戳破了问题的关键,馒头店的生客变成熟客,关键在于顾客家里的经济条件能否长期支持。
“下午你没听王大妈说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经济是越来越好的,社会上能赚钱的机会一大把,人们手里也会越来越有钱。他们有自己在家里做馒头的功夫,还不如出去干活儿,赚到手的钱不比省下来的多?丁叔不也说现在路上的车子也越来越多了吗?这都是人们手里有钱的明证!”
刘向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争辩,一时化身“嘴炮经济学家”。
“那就每天多蒸一笼!”,刘国强仍不愿意松口。
给店里添一套蒸笼容易,可得花钱啊。
钱钱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老刘,你脑子怎么就转不过来弯呢?咱们现在做一笼馒头,得两个半小时。只有一套蒸笼的话,一天三笼馒头,就得花七个半小时。时间拉的太长了,还有时间干别的事儿吗?”,刘向前有些急了,语气有些冲。
“你这孩子想那么多干嘛!等到店里生意真的好起来,馒头做不及了再说”,刘国强明显有些不耐烦,抬腿踢了儿子一下。
屁股上挨了一脚,刘向前冷静下来,不尝试再劝,心里碎碎念着,真等到了那一天,有老刘着急的时候!
二人不再继续说话,专注起手头的工作,气氛一时有些冷。
刘国强把预留的老面切成四份,又搬起一袋面粉放到机械秤上称量。
正在擦拭笼屉的刘向前看到了,有些好奇,主动开头打破冷清的气氛,问道:“爸,今天发面,你怎么上秤称?以前不都是直接倒的吗?”
“以前发面都是一次半袋,可以直接倒,大差不差就行!明天一笼馒头加三屉,不得提前算好多发多少面?
“咱们蒸一笼馒头用多少面?”,刘向前追问道。
“差不多用一袋面,一半用来发面,一半第二天加碱时和进去。”
“那发面与和面一共加多少水,你算过吗?”
“这能告诉你?你知道了,出去满大街嚷嚷,咱们店的老底儿不就被人扒出来了?”,刘国强有些没好气。
“嘿,原来你是对我不放心!”
“能对你放心吗?今天早上贾家婆子装装样子,就把你给骗了!你不想想她那样的人,能真来买馒头?又是拿东西给人家尝,又是拍胸脯说大话的!”
“那我不是之前没见过这种人嘛!”,刘向前有些讪讪,被贾张氏忽悠住,的确是重生者的耻辱。
“你放心!加多少水,这种机密,我肯定不能对外说!”
刘国强想了一下,还是给了儿子一个含糊的答案:“不到一半吧!”
“那咱们一个馒头有多重?”
“二两一。”
在心头大概算了一下,刘向前有些兴奋,说道:“那多加点儿水,岂不是能多出一些馒头,能多卖一些钱?”
这一刻,刘向前的奸商本质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