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见过(下)
帮腔的是杨大爷,这老头儿,能处!
刘向前之所以认得杨大爷,是因为一把剑。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武侠梦,原主也是。看到这个老头能够每天提着剑溜达,羡慕不已。
记忆里原主曾向刘国强打听过,想知道提剑老头是不是位大隐隐于市的武功高手。
刘国强介绍杨大爷说,他以前是饮料厂的领导,不过在厂子倒闭前已经退休了。
退休后杨大爷痴迷养生,不知从哪里学会了太极剑,然后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地去公园里练剑。
有段时间杨大爷非常热衷于太极剑的推广,老刘就被其安利过。
老刘也是看过武侠的,兴致勃勃的跟着去学了一番传说中的太极剑,结果不到半个月就觉得没意思,不练了。
今天,杨大爷一身灰色练功服,手里提着标志性的练功剑,应该是刚做完晨功要回家,此时刚好路过。路见不平,仗义执言,颇有侠义风范。
刘向前对着杨大爷灿烂一笑,一个马屁拍过去,“杨大爷您这是又练剑回来了?怪不得每次看到您都神采奕奕,这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令人敬佩!”。
杨大爷闻言笑着说:“年纪大了,每天早上练一会儿,预防老年疾病,不给儿女添麻烦,不给社会加负担!你这孩子不错,小小年纪就知道给家里帮忙,是个有良心的,以后肯定有出息!”。
刘向前觉得这位以前不愧是厂领导,锻炼身体都能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阐发。
刘国强这样的土锤,年纪大了,即便知道要锻炼身体,也只会说一句,为了少生病,省钱!
“谢谢杨爷爷的夸奖,我一定向您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刘向前又一个马屁奉上,还扯了扯家国情怀。
“哈哈,你不用向我学习,应该向你爸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工作,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看看,看看,老同志觉悟就是高!
一旁的贾家大妈,看到这一老一小开始互相吹捧,都开始为国家做贡献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领导开会呢!想说两句,又有些顾忌杨老头,哼了一声,扭头离去。
刘向前看到难缠的主儿离开,心里长舒一口气。
念着杨大爷的好,抓起一个馒头,三两步走到杨大爷身前,把馒头递给杨大爷,说道:“早上刚出笼的馒头,杨爷爷您尝尝!”。
杨大爷笑着用指头点了点刘向前,“你小子还挺会来事儿!”,接着摆摆手说,“年纪大了,早上只能喝稀粥,再往前倒二十年,这样的馒头我一顿轻轻松松吃八个!”。
见杨大爷不接,刘向前直接把馒头掰开,递了一半过去,说:“能吃是福,大爷您尝尝,给提点意见,我们好把馒头做得更好!”
“你这孩子用不着这样,我说一句公道话,并不是想图你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你爸知道,等他回来了问问他!”,说完杨大爷便转身往饮料厂家属院的方向走去。
见此,刘向前只能收起馒头,对着转身的杨大爷诚心诚意的说:“谢谢杨爷爷!”。
杨大爷抬起拿着练功剑的手晃了一下,继续往前走去!
刘向前目送着提剑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冒出一个词“侠气”。
自己有一天退休了,也得做这样的老头!
打发走了麻烦,送走了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大侠。回到摊位,刘向前平复一下心情,继续琢磨起馒头店的盈利问题来。
重生前自己一直是个高纯度“打工人”,别说当老板,在国企里连个中层管理的位置都没混上去。
重生后自己虽然成为了馒头店的“少东家”,可十几天来一直被老刘指挥得团团转。
每天都累的跟条死狗一样,沾到床就睡,哪里有空考虑这些。
现如今有了把馒头店做大做强,添置设备的想法,自然得琢磨一下资金来源问题。
首先算一下店里的产出与营收。
一般每天会蒸两笼馒头,一笼十二屉,每屉三十个,但做馒头时最后一屉往往因面团用尽而无法摆满,按每笼350个算,一天700个。
乐观点儿,所有馒头都卖相上佳,且能全部原价售出。按两毛一个的价格,每天营业额是140元,每月三十天计,月营收是4200元。
在心里把账算出来后,刘向前很沮丧,这也太少了点儿。
刘向前虽然未向老刘打听过面粉进价和房租水电,但也知道扣除成本后,利润率肯定不会高。
因为利润率高的话,这馒头店早就遍地都是了,轮不到老刘挤进这行来。
刘国强一来只是个原饮料厂里食堂的帮工,二来还是个农村人。
既不掌握核心技术,又没有社会资源,能从事的只有大家都看不上的行当。
只有那些大家都看不上的,刘国强才有机会染指,而只有拿住这些大家都看不上的东西,刘国强一个农村人才有机会一只脚踏进河阳县城里,希望以后能在这里扎根。
这些在城里的艰辛和遭受的白眼,刘国强没少向儿女们诉说,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能有个好前程。
刘家有子女四人,老大刘向海,今年上高二。在县里一中住校,两周才能回家一趟。成绩相当不错,有希望考上大学。
刘向前排行老二,小学时成绩很好,老刘对其寄予厚望。
小学毕业后,老刘没让他按部就班地在镇上读初中,而是将其带到县城。
县上教育条件好,希望老二能在学习成绩上超过老大,考个国内名校出来。悲剧的是刘向前到了县上,成绩反而一落千丈,现如今更是因为打架而被学校开除。
老三刘向明在村里上小学,四妹刘海燕还是个小屁孩儿,在幼儿园里打晃。
原主到县城念书后,几乎每天都要听老爹念叨生活的不容易。告诫他得争气,努力学习,考个国内八大名校,这样以后就不用像自己这样每天起早贪黑地受罪了。还如数家珍般地一一讲述八大名校分别有哪些,这些名校有多么多么的厉害!原主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反倒是刘向前重生后,可能是对老二死了心,刘国强很少再提这些。
感慨着馒头店的经营惨淡和生活的不容易,刘向前想着等下午老刘回来了得仔细问一问,面粉进价和每月的房租水电,算一下毛利。
前世刘向前从帝都回家后,有过自己创业当个小老板的想法。查资料得知毛利得达到30%以上,生意才能做得下去。
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店里每月毛利就有1200多块钱。咬咬牙,拿出几个月的利润买一台和面机还是有希望的。
此时已经快八点钟了,街头行人渐少。
在河阳县,基本上都是早上八点钟上班。这个时间仍在马路上的,不是老头老太,就是家庭妇女,还有一些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士。
上午应该不会再有什么生意了,刘向前正准备收摊,一道尖刻又讨厌的声音传来。
不用看就知道,吊三角眼的大妈又来了。
那句老话“从小卖蒸馍,啥事都见过”还真没说错!不出摊卖一天馒头,哪儿能见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
热情大方的何大姐、爱孙心切的王大爷、颇有侠气的杨爷爷,还有去而复返、令人生厌的吊三角眼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