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父亲您可得把握机会【求追读】
将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母亲都拉上来,一家人都很感慨。
暗窖是刚到陕县的时候挖的,里面存了至少三天的口粮和水。
一家人出来后,母亲拉着贾穆的手臂,上下打量:“穆儿,你没事就好,阿母原想去找你,可城里都乱了……”
贾穆摇头:“幸好您没来找,孩儿差点困在城外。”
贾玑问道:“阿兄,黄巾贼真来了?”
贾穆点头:“对,他们暂时进不来城,我就是回来看一眼,还得去城墙处与全城百姓共抗黄巾。”
一家人都着急。
贾穆拿出了长矛,手放在贾玑肩膀上:“二弟,家里就交给你了。”
贾玑嗯了一声:“兄长小心行事!”
三个妹妹也是满脸担心:“阿兄,您千万小心行事!”
“嗯!”贾穆点头,然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得朝母亲行了个大礼:“母亲,孩儿去了!”
贾母将贾穆扶起来,满眼不舍,“穆儿,一切小心!”
两个官差看到贾家一家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分外的感动。
贾小郎君果然是孝心可嘉啊。
贾穆出了门,将门带好,赶往南城门。
到时,伍县令已到。
作为超过万户的大县,光城中百姓就有三千多户,县令将重点放在南城和西城,各放了一千人。
贾穆来了,衙役认识他,将他放上城墙。
登楼后,贾穆见过了伍县令,隔着城垛往下看。
只见贼人皆披发,以黄绢抹额,画以八卦文为号。
“救命啊!”
“救命!”
“阿翁……”
“孩他翁!!”
凄厉的惨叫声在城外此起彼伏。
那些没有听贾穆而逃回城里的百姓,被黄巾贼们当场杀死,抢夺财物和粮食。
转瞬间,几十个来不及逃进城的百姓就被杀死。
城下,透过城门缝往外看的百姓,见到那惨景,只是唏嘘不已,却没人表现得太出格。
不是他们没有同理心。
而是这乱世,人早已麻木。
“小郎君,多谢你的救命之恩啊!”
有几个衙差看到城外面的那一幕,心有余悸得冲贾穆拱手抱拳。
“这次多亏了小郎君的主意,要不然我们所有人都要死在城外。”
“真不愧是校尉家的郎君,小小年纪已经如此聪慧。”
“凭今天救全城百姓的功劳,和小郎君的孝心,该推个茂才或者孝廉才是啊!”
茂才和孝廉都是擦举制推选人才的最基础等级。
但因茂才考量的点侧重在学识能力上,而孝廉只是考察品德,所以茂才的地位是要高于孝廉的。
不过小孩才做选择,成年人是全都要。
现在贾穆是既表现了才智,又表现了孝心,今后只要稍微运作一下,名声就能传出去。
不过他没看到,远处的县令正斜着眼看他,嘴角撇得都能挂个油瓶。
贾穆看到衙差们如此恭维,当即谦虚:“诸位抬爱了,不过是保命的权宜之计尔,要说真正的功劳还得是咱们伍县令,出谋者仅劳心,决断者一念之间决断城中数万百姓生死,那不是我这小计谋能比。”
一番话说得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大家纷纷转过头去看向伍县令,然后下拜感谢。
伍县令懵了一下,脸上还有点尴尬。
“小郎君说得对,若没县尊临机决断,我等早已葬身黄巾贼之手。”
“多谢县尊救命之恩!”
伍县令看到贾穆的表现,这才稍微满意一点。
黄巾贼一连围了三天,期间也攻了好几次城,赖城中大户慷慨出粮、百姓死力、官民一心,黄巾贼始终难以得手。
于是他们不再攻城,转而围城,消磨城中耐心,同时放开人手去抓捕逃亡在外的百姓,用以要挟城中的亲眷。
第四日正午,黄巾贼依旧围城不走,忽东北方向鼓声大噪,一彪人马飞驰而来,当先一人顶盔贯甲,胯下一匹枣红大马,手持长矛,口中暴喝:“徐晃来也,黄巾贼受死!!”
贾穆大喜,援兵来了。
徐晃,徐公明。
这可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号称招降小能手。
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都要迁都,最后击退关羽的就是眼前这位徐晃。
不过目前徐晃只是个,跟在白波军杨奉身后的小透明。
但见徐晃引五百军杀到。
当先一百并州骑兵弓马娴熟骑兵马上飞射,箭箭中贼。
徐晃一马当先,手中长矛舞动,鲜血飙飞,杀得黄巾贼四散而逃,只恨爹娘少生了几条腿。
后军四百步卒,在黄巾贼中左突右冲,阵势不乱,明显是训练有素的官军。
等后军旗帜打出,众人才看到一个大大的‘牛’字。
“是中郎将来也!!”伍县令拍着城垛大呼。
贾穆也看去,果见是太师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
牛辅带来一千兵,人数虽不及贼军,却胜在骁勇,杀得一个时辰左右,黄巾贼被斩首五百余,降者一千余人,余者仓皇逃窜。
伍县令打开城门迎接牛辅军入城,犒劳三军不提,但说贾穆父子相见。
“穆儿,家中你母亲弟弟妹妹可好?”贾诩问。
“一切都好!”贾穆道。
贾诩神情这才一松。
接着贾穆将这四天的事告知父亲。
贾诩露出满意的笑容:“穆儿成长了,伍县令貌似宽厚,实则偏狭气小,功劳大小无所谓,不能得罪此人方是真,乱世保全家小实非易事,就是要委屈孩子你了。”
贾穆慨然道:“父亲,难道我贾家非要如此为委屈?”
贾诩一愣。
嘉穆继续道:“逢此大争之世,群雄并起,关东各路太守名为保汉,实为佣兵割据,划地为诸侯。
太师董卓越发膨胀,客居雒阳尚能拉拢士族,迁居长安则滥杀无辜,迟早不得好死。
父亲堪比陈平之智,屈居此等人之下,您甘心吗?”
贾诩震惊于贾穆的话,先是愠怒,随即长叹一声:“穆儿见识非凡,为父甚慰,奈河我贾家出身凉州边疆,中原士族向来瞧不起我等,况为父深陷卓等势力,群雄难容,为之奈何啊!”
贾穆也是无奈。
东汉光武帝乃是世家大族扶持起来的,故而士族崛起。
三国看上去一片混乱,其实乱中有序,著名人物哪个不是世家大族出身?
连卖草鞋的刘备,都是靠着老师经学大师卢植才一步步起来的。
东汉看身份的年代,你家里要是没背景,你连当万户不到的县丞的资格都没有。
贾穆握了握拳头,既然自己知道大致历史走向,就不能什么都不做。
“父亲,看起来咱们缺的只是个机会,要么如董卓般行霸道之术,要么与士族联姻、或拜师名门。”贾穆道。
贾诩叹道:“难呀!”
贾穆却道:“父亲,若有机会,您可一定要抓住!”
贾诩不解。
贾穆却知道马上有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