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56/50433356/b_50433356.jpg)
第30章 汪老的评价
顾清递了上去,开口道:“那天在知青大院那边忘记带了,我现在给你补上,一朵玫瑰花而已,能不拖欠尽量不拖欠。”
朱琳毫不犹豫的将眼前的玫瑰花接下,捧着玫瑰花的样子再加上那一抹淡淡的笑容两者结合更是一番美景。
让人忍不住拿出摄像机拍下一张作为留恋,那种感觉仿佛是在饰演女儿国王一样,羞中带怯。
这个年代的女子哪里受得了这么多花样,平常最多的也就是收收情书,偶尔放一朵玫瑰花在桌上。
突然起来的两朵玫瑰花让朱琳搓着小手不知道干什么,得亏旁边市井中传来的喧嚣声才让朱琳回过头来。
“公众场合呢,突然整这一出。”朱琳看着一脸坏笑的顾清忍不住说道。
就在朱琳犹豫的那一瞬间,顾清已经教了刚做好的水牵面端在了桌上,一同带上来的还有一些没剥的大蒜和辣椒。
顾清笑道:“只要没人,这就不是公众场合了,你没发现在这一小段时间内一直都有人没有上来吗。”
“赶紧吃面吧,当初在车上的时候你不就缠着一口面好久了吗,天天念叨着要吃,等到时候吃完了,我带你好好去逛逛。”
顾清说完就埋头开始吃了起来,恰好的是就在顾清开始吃面的时候二楼就有客人陆陆续续的走了上来。
不能想象此时的一楼已经堆满了人,不一会儿二楼的半边位置就被人占居住。
朱琳夹起一些面条带着一小块酒糟大肠一起裹在筷子上面,然后又从旁边剥了一小块蒜。
没想到顾清还挺懂面食,这次起面条来,再好的配菜都不如几粒刚掰出来的蒜瓣。
对于大蒜朱琳的热爱程度比顾清都还要大,毕竟老燕京的爱吃面食可不是开玩笑的,既然喜爱吃面的话,那就会爱吃蒜。
在烹饪的过程中,酒糟的香气早就融入到了大肠里面去,酒糟原本就有一种酒香味和软糯口感,再搭配上大肠,此时更是绝配。
好面!
楼梯处,一群身穿中山装的工人刚干完了活,有声有笑的聊着在工地里面发生的趣事手里面还捏着一张报纸。
要多注意观察的话二楼的很多人都拿着一张报纸,一边看着报纸上面刊登的新闻和各种文学作品,一边吃着面条也是一种享受。
在走到二楼的那一刻,工人的表情有点奇怪,拿起报纸跟报纸上面的画像再三对了一番,脸上才露出一些气血。
这是撞到真人了!
工人生怕顾清会离开赶忙跟旁边的其他同志打了一声招呼,耳朵处的钢笔摘了下来,递到了顾清的面前,“你好,作者同志,我能要一个签名吗。”
“当然可以。”
顾清学着那些知名作家在报纸上面留了一个飘逸的字迹,要仔细一看才能够分辨出顾清两个大字。
当然这并不是顾清想要敷衍,顾清的风格就这样子,这样的写作方式写的比较快,而且不失文雅,最起码能让人看得懂。
在所谓的被誉为考试专用的衡水体还没有诞生之前,一般的字迹就已经足够让不少人夸奖。
衡水体实际上主打的就是一个清爽,能够让老师看着不累,毕竟考试的批卷量都大的很,没有人喜欢加班的。
不过以后既然踏入文学圈的话,顾清打算在这方面字体上面也有一点改变,赵构的瘦金体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工人接过报纸看了一眼,眼神里面流露出一些惊喜之色,夸奖道:“多谢作者同志!想不到你年纪轻轻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这么有爱心。”
工人没有继续夸奖,因为他这时才发现了,顾清旁边还坐着一位女同志,看这俩人这番亲密的举动已然是革命伴侣。
“你手里拿的是《淮海日报》?以前家里的人偶尔会定一点,这段时间没有订了,不知道最近又有什么新的新闻。”
一提到淮海日报,顾清就想起了在那天飘雪中,在招待所门口拿着摄像机的那个记者,这么长时间,这报纸应该也刊登了。
顾清也好奇那个记者到底会在报纸上面怎么评价他,这段时间有关自己的报纸一张都没有看,值得忙活的事情太多。
“工人同志,那张《淮海日报》的报纸我能拿来看看吗。”
工人闻言松了一口气,将手里面两张皱巴巴的报纸递了过去,此时下面的面条已经煮好,两碗热面被端了上来。
顾清接过手的时候除了这张《淮海日报》的报纸以外,仔细翻找了一下才发现还有一张《光明日报》的。
“关于你的报纸吗?给我看看都写了什么评价。”
顾清拿起报纸快速翻看把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快速翻看了过去,把里面的关键内容都提取出来,就将报纸递给了朱琳。
【淮海日报采访知名作家顾清:《西安的荔枝》作家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处女作一经发出就火遍大江南北】
【而且这位作家还有着助人为乐的美德,曾在寻找灵感时面对多位混混,采用了智取的方式拯救了一位年轻的少女】
【顾清恰巧就代表了八十年代青年那一批积极向上的群体之一,对引导今后文学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朱琳没想到顾清还闷声做了一件大事,有不少人在做了好事以后会到处宣扬,甚至看到别人出臭恨不得将这件事情传出十里地外。
做好事不留名,没有大肆宣扬,这就已经很值得赞许了。
“看来这个报刊,还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这家报刊评价各大知名人物向来是客观,对你似乎也不例外。”
顾清点了点头,拿出另一张报纸《光明日报》报纸上面的第一行字特别的夺目几乎是刚看到字迹的时候就吸引住了顾清的眼球。
【《西安的荔枝》:关于西安的那些美食和我的旅途——汪曾祺】
顾清看到结尾的署名的时候,心情不禁有一些激动,汪曾祺老先生居然给他写点评了?
要是在燕京城的话,陆元新估计又可以以这个名义登上门来享用一下美食了,毕竟这家伙是一逮到理由就能够上门蹭饭的人。
这一篇文章还是很长的,但上面只是一个标题,顾清迅速的翻到了文学评价的板块,在这一段时间内,都没有顾得上嗦面条。
“看报纸上什么东西这么入迷?难不成是又有人写了什么新的文学作品了。”
顾清低声道:“汪曾祺给我的作品写评价了!”
听到这个名字很多手里面有报纸的人都看了过来,汪曾祺在文学圈的地位,想必就不用多说了,可是京派作家当中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短篇小说作品成就不小,比如受戒等作品,发的也是燕京文艺,笔下更是有不少著名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