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陆元新的小心思

顾清想了想,这份稿子的一些细节还需要再优化一下,原先是之前为了知县保龙脉才禁止烧灰,可以做一些小的改动。

其实在古代的树木只会比现代的更稀少,看似山很多,实际上都是地主圈的地。老百姓去砍了,可是要剁手剁脚的。

哪怕县里头是在树木这块的资源也比较少,毕竟在古代造纸可是天价,现在也只能说是好转了不少,纸的数量还是没有那么充沛。

至于这本书的书名就按照原著的来吧叫《显微镜里的大明》,松州县那边对稿件并没有这么多要求,只要是带了茶文化就行。

原著的内容有二十多万字,分别讲了不同的小事件,而这只是其中的短短一小部分,大明档案馆的前世今生这个段位占比较大。

通过一小段短短的史料引申出无限剧情马伯庸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他的多本作品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风格。

顾清喝了口水在稿纸上面写道:明万历年间,原本平静的松州县被一封突如其来的信件所打破。

信件里面的内容让当地的知县震怒以往的近些年来一整个松州县竟无一人中科举!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一整个松州县。

当地的知县认为松州县无人中科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塾的覆盖率太少应该多整理一片田地用来种植制作纸张的树木。

于是当地知县就把目光放到了只是经济作物的茶田上面,并跟当地的茶农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顾清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修改才把他想要修改的内容改完,从柜子里面取出一张邮票,写上了《延河》的地址,顺便再带上了路遥。

新稿子投《延河》和下本稿子再换一个试试看《当代》什么的。

顾清迫不及待地将信件塞到了邮箱里面,然后把房间里面的灯火掐灭躺在床上。

他现在在想路遥会对他的这份稿子做出什么样的点评。

要等路遥看到稿子得需要几天时间,毕竟这燕京城和《延河》之间可是隔了不少距离!

四月份,《延河》编辑部。

路遥吃完了面条看着顾清寄来的稿子,一脸的兴奋,这家伙也不问他说了这么多话终于肯给他投稿子了。

只是上回放在那里不少报纸,那些报纸得花不少钱,这回得要他顺便一起拿过来。

“这回的稿件数量不是很多,估摸着字数有个两三万,虽然没有《西安的荔枝》篇幅那么大,但是也能算是一个中篇了。”

短篇就是几千字那种伤痕就是非常典型的,中篇一般就是几万字,长篇是六万到十万,这个字数期间如果内容相对简单的话也不算是长篇。

茅盾文学奖的最低评判标准字数是十三万以上,能摆在里面的作品都是妥妥的长篇,古华写的那一本《芙蓉镇》是最短的。

路遥看文的方式先是简单的看一下框架和节奏,然后再进行细看,评价有一本书有没有价值它的框架也是很重要。

然后针对全文给出尽可能,详尽可能细的修改意见,然后再一个就是人物,情感等细节,最后才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瑕疵。

“上回写的唐朝,现在改回明朝了,我记得他有一本《南明史》讲述的起点是明朝灭亡以后,那本应该是算在清朝的。”

“三本不同朝代的,这也才不到一个月时间,真想把这家伙的脑壳敲开看看是用什么装的,创作无瓶颈期的。”

“但是毫无意外这本又是一本好文,就是一些瑕疵,得好好改改,这家伙可是让他占着便宜了,要是寻常作者就给他一封信让他过来了。”

“看在咱们俩关系好一点的份上,明天打个电话过去,商量商量,我这里帮他再修一下,就这么定稿算了。”

路遥吐了一口烟圈把里面的香烟熄灭给手里面的钢笔加了点墨水,拿出一小张信纸,在上面添了一点字迹。

然后把纸稿塞进信封里面,哼着小曲随手抓起一个刚摘来的黄瓜,放到水里面清洗一下,就这么直接开始啃了起来。

这家伙也倒是厚道,做笔友以后的第一份信竟然就是投稿,既然这样的话就不能浪费他的这份好心了!

几个小时以后,燕京城。

都说四月份的燕京最值得旅游,这句话不假,路边已经有不少鲜花绽放出来,那股花香从路边逐渐蔓延到办公室里面。

顾清暂时无暇欣赏春季的风景,他看着眼前的这个青年,怎么也没法和那个写出《活着》这样作品的余烨联系在一起。

他的作品极度悲观,看着有一点超现实,但是余烨这个人似乎又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顾清对着眼前手里面捧有大纲的余烨问道:“余烨同志,这篇剧情大纲你觉得怎么样,你能照着这样写吗。”

余烨看着手中的大纲,心中有一种熊熊斗志燃起,他在投稿顾清之前已经遭受了两次挫折,本以为这次也会被拒稿。

没想到竟然就通过了,还有大纲。

而且余烨一开始还在愁来的路上各种费用,没想到来的路上不仅有免费住的房还有钱。

真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当什么牙医呀?哪有写稿子赚钱!眼前的顾清编辑不也年轻,他都能写得出头,我余烨想要写出头是早晚的事情!

“顾清同志,你这剧情可以呀!我感觉这份剧情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尽管他的字数不多,但是我有把握能把它写好。”

顾清笑道:“好,有信心是好事,改稿期间是可以包饭菜的,只不过我很少去食堂吃,因为那里的饭菜只能算是一般吧。”

“我都喜欢吃自己做的,待会我先带你过去陪你吃饭,在这一路上,我们再好好聊下细节,要是在写稿子期间遇到困难了来招待所找我。”

顾清可没打算当什么预言家,只是尽可能的给了一些鼓励和帮助,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顾清这话一出,旁边的陆元新和主编却是同时凑了过来,按照惯例,每回饭点陆元新都要自带食材来他家蹭饭。

虽然添了一副筷碗,不过买菜的钱倒是不用给了,倒也能省着他专门的买一套。

“顾清有一阵子没有下过馆子了吧,咱们和主编去这附近的国营饭店吃一次?我请你,顺便啊到时候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

陆元新主动请他吃饭,这不太符合陆元新的人设,难不成没安什么好心,有什么事情要求他办,但是这思来想去他也没什么能够帮到他。

这男同志也不可能是图他色吧?而且还带着主编一起两个人,应该应该是有点正经事情的。

顾清朝陆元新的桌上看去,只见陆元新的桌上多出了几本《福尔摩斯探案集》,这是最早的探案小说,最近这家伙看得废寝忘食。

该不会这家伙真想来点刺激的?

“什么好消息?我还得先在我旁边这位同志去吃饭,要不晚一点再去饭店门口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