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辅从庶吉士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市场分析 商引之路

从何师那处出来后,徐正卿此行还要去拜访益都知州才算圆满。

而且这次他过来拜访知州大人,除了感谢他在自己回乡时的招待之外,还有一个新的想法。

上次在京做饭,徐正卿购买佐料之时,就发现,市场上的糖料极贵,后来经过了解,这时候的糖,主要的制作原料是甘蔗。

而甘蔗多是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以两广和福建为主,种植范围小,运输路途远,费用自然就高。

市场中猪肉的价格才七八文钱一斤,糖的价格竟去到四十几文钱。

而且那些糖料,虽名为砂糖,实则上与现代的红糖差不多,并不是现在的那种白砂糖。

徐正卿觉得,这是一个商机。

经过他这些天的了解,这个年代,是存在着甜菜这种植物的,甜菜适合在北方生长,而且可以制作糖料,这是一条新的思路。

工艺方面,他不是特别熟悉,但有法医的功底,多试几次,总能成的,毕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东西。

要是实验出来制作的法子,这条商路可以交给二哥和二嫂去做。

明朝民籍人士想要从商,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本小利微,没什么看头,要做就要做大商人,但大商人往往需要牵涉到进货出货各地跑动的凭证,这种凭证,相当于营业执照和路引,主要又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类型。

行商,说白了,就是主要做贸易运输的,坐商则主要从事销售。

两个方面,都能够攒钱,徐正卿自然是想要哥嫂一人掌一份凭证。

但这种凭证,让哥嫂二人,走正常程序去申请,想来十有八九是石沉大海的,最终还是免不了要他出面。

民籍、商籍虽然在洪武年间,有着明确的分界,但经过明中期几任朝廷的“抑商”、“恤商”、“通商”的改动之后,整体的政策上出现了较大的松动。

从而促成了,官、商、地主形成的利益主体,不可避免的就会对封建社会制度起到一定的冲击、破坏、瓦解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所以只要方法使用得当,让主管一州之事的知州,开具这种凭证不是什么难事。

徐正卿日间拜访上门,知州大人自然不好去设宴招待的,只把他带到了后方招待。

似这种县衙、府衙,一般是公私两用的,前面是办公的府衙,后方是居住的生活区域,宽敞的厅堂、院子、厢房、门市等设施一应俱全。

徐正卿安心在客座坐下,先是表达返乡那日的感谢,然后又扯了几句家常。

吴宗耀五十多岁的年纪,面容严峻,皮肤略显黢黑,身材有些发福。

整体上根据徐正卿与他谈话的了解,并不是那种特别迂腐、固执的人,不过毕竟年纪摆在这里,而且前段时间还因为矿贼冲入衙门伤人的事件,受到朝廷方面的削俸惩罚,没想过再往上升了,工作上自然就没有什么激情。

不多时,仆人端上来茶水和点心。

徐正卿见氛围差不多了,也不拖沓,直接开门见山把要办的事情提出来。

“你是说,你的哥嫂想要从商?”也有些震惊。

这科考出来的人,往往都是把家人的身份往上提的,比如安排一些赋税较轻的杂役工作,以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轻松的工作,徐正卿却偏偏不一样,还要自家哥嫂去从商,这种工作在吴宗耀看来,多是出自破产农民。

徐正卿直言不讳道:“没错,不知道吴大人这边,是否方便开具两份行商的牙贴?”

“这个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你为何要这样做?”吴宗耀忍不住问道。

“不怕大人笑话,学生出身于军户之家,从小家境贫寒,老爹腿上还留了残疾,行动颇为不便,所以取得今日这般成就,全靠哥哥嫂嫂们的帮助,若是能得一个帮助他们改变生活困境的机会,学生想要尽力试一下。”

徐正卿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

实则上,这些情况吴宗耀也有所耳闻,想来他为官多年,也认识不少官场上的朋友,其中也有出身军户之家的,情况也多有类似,大差不差的能够做到感同身受。

见他没有说话,徐正卿又问一句道:“大人觉得,是一个成功商户能提供的税赋多,还是一个勤勉的民户能提供的赋税多?”

“当然是商户。”大人毫不犹豫答道。

“那就是了,如果大人开具了凭证,我那兄嫂,种田提交民税,从商提供商税,岂不也是一件美事?”

吴宗耀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而且,这样做对大人还有一个好处。”徐正卿反而有种越说越激动的感觉。

“什么好处?”

“我且问大人,作为一州之地,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最为彰显大人能力的是什么?”

“自然是政通人和,百业兴盛。”吴宗耀虽是行动上的矮子,在思想上却是巨人。

“不错,若使民得田而种,商得政而营,匠得工而造,何求百业不兴,政人不和?”

“而且,若此事办妥下来,产生了收益,想必也会引起其他人的效仿,如此带来的州府赋税上提升,便会促进地方上经济的增长,更能向朝廷户部展现出大人的治理能力,仕途上指不定还能打开一扇门。”

“地方经济增长这个概念......”

四、五品的官衔,一般来说,已经到了普通官员仕途的尽头,能够再上一步的机会不多,加上到了这种位置上的人,一般年纪都不小了。

这也是近些年来困扰吴宗耀的问题,他怎么不想抓住这个机会。

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绩这个想法,他从未想过。

一来地方的赋税,多是来自田税、杂税,商税并不占大头,二来明朝祖制是抑商的,地方官员多是不敢提倡商业,他们也没有出具地方政策的权利,更多的要依靠当地的环境氛围,也就近些年,商户才见有所增加。

不过想到最后,这件事情,是徐正卿亲自上门提出的,出了什么事情,也能找到人背锅。

这小子在京城中弄出的风雨,这段时间,他也有所耳闻,既然是内阁里面的大人都看重的人,就更不用怕了。

思考了一阵,吴宗耀忽然感觉似乎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可具体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又说不上来。

徐正卿直勾勾的看着他,心脏也是在极速跳动,其实后面那番话,他说出来后,就有些后悔了。

职业病犯了,饼画得太大。

自己早就应该想到,像能够坐在这种位置的人,心智方面,自然是没的说的,而且应该也都是画饼的高手。

这事情要被识破,反倒是弄巧成拙了。

却不料,吴宗耀似乎很快就说服了自己:“行了,便依你所说,给你们开具牙贴,回去以后,让沈开把相关的信息提交上来,到时候我这边给你们批了,再往上提交就行了。”

徐正卿站起来行礼道:“那便谢过大人了。”

他激动地向大人表达了一番感谢,大人也不见得。一直到徐正卿离开,眉头还是皱起的。

从府衙走出,徐正卿并没有太过得意,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后面的具体制作过程、货物来源、大规模生产的方式、销售方式等等步骤都需要从长计议。

还有就是,要怎么将超前的经营概念,传递给别人也是一个大问题,具体的运营,更是对二哥夫妇的考验,毕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

而完成这些工作,在他的日程中,大概只剩下二十余天的时间可以空余利用。